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原创 原生家庭之殇:爸妈,我该如何爱你?

  • 作者: 亖呉?盀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2008年1月,豆瓣出现了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新小组,里面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他们在此倾诉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或肉体上的伤害。小组的名字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中少女杰丝的一句台词。“祸害”一词看似尖锐,其实并非小组成员蓄意发泄,他们在创建宣言里强调:“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虽然成员们一再强调他们不是为了反对,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仍是“大逆不道”。在老一辈人眼里,父母就应该拥有绝对权威,孩子要无条件地服从和孝顺,不能忤逆他们的想法。然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想去做的事情,父母的控制便开始引起了他们的反叛。小组中的成员在组里倾诉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和造成的恶劣后果,影响了他们性格、行为、想法等。子女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改变,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思想,“父母皆祸害”小组其实是年轻一代争取话语权的一种方式,也令中国年轻人与家庭的代际矛盾如此撕裂的状况第一次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随着社会各界对“父母皆祸害”小组关注的增加,“原生家庭”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而它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长久的。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营造出健康快乐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但不幸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不是关爱,而是伤害。父母在表达想法时对你的忽视、在成绩差时对你的冷嘲热讽、在需要夸赞时对你的打击、在反驳时对你的冷漠等,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使他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即使成年后也很难将苦楚完全消去。

甚至,很多人成年后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即使自己有意识地想要去避免某些特质,但还是在潜移默化中在某些方面变得跟父母一样。《老友记》中,瑞秋在教乔伊学习出海航行,每次当乔伊反应迟钝时,瑞秋就会变得很暴躁刻薄,但她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变化。直到乔伊提醒,瑞秋才发现她现在的表现跟儿时父亲教她航海时的表现一模一样,她成年后一直在努力避免成为像她父亲那样的人,可是不经意间自己的行为却和父亲那么相似。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更有人提出了“原生家庭决定论”,即“每个成年人与别人相处的方式,都是由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决定的”,这似乎为很多人成年后的失败与挫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与解释。若是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打击批评,从没得到过赞赏,成年后会变得畏首畏尾,变得极其自卑,面对很多事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做不来,做不好。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原生家庭压抑紧张的氛围,对一个人的压迫是不可估量的。

近日,由正午阳光出品的《都挺好》热播,原生家庭再次被关注。苏明玉是家里的三女儿,在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她这个女儿一直不如她的两个哥哥受宠爱,一直遭受着不公平待遇。连在全家福中的她都与亲人是疏离的,孤零零地站在一边。

从小被家里冷漠对待,明玉本有机会上清华,却因苏母的自私和偏爱,被迫去上了免费的师范学校。对待两个儿子,苏母是倾其所有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对明玉,则是各种冷漠和打压,使得明玉即使经济独立和脱离原生家庭后,面对爱人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拥有爱人的能力,内心变得敏感和脆弱。她更是因为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感到绝望和无奈。明玉十八岁就与家里断了经济往来,想要割舍掉畸形的原生家庭,却又不得不被家庭的纷争所牵连,无法摆脱。很多有过童年阴影的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不认同,而即使当他们长大后建立了新的家庭,他们内心的某个地方依然无法填补。因为物理上的归所并不同时指向精神上的归属。要想重新找到家的感觉,就必须与过去求得某种和解。但这并不容易。

在电影《狗十三》中,当李玩吃着狗肉,还要以笑颜对叔叔表示感谢时候,她彻底从一个天真倔强的女孩,被掰成了一个懂事乖巧,同时敏感隐忍的小大人。原生家庭逼迫她不得不改变,她把自己套在了一个保护壳里,不再表露出“真我”。《狗十三》中的父亲像极了中国式家长,看似都尽了父母之责,但并没有一个人曾尝试着去了解她。影片里,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父母打孩子的场景,大人推搡捶打扇巴掌,孩子恐惧畏缩泣不成声,倔强的孩子就这么被驯化得服服帖帖。是的,李玩之后变得“懂事”了,是大人们认为的那种“懂事”,不再对成人规则负隅顽抗,然而她再也不是那个开心单纯的少女了。中国的代际关系普遍太切近,没有尊重个人空间的意识,而倾向于用“孝顺”“听话”这样的要求去盖住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不是理清矛盾次序,找准问题的第一责任方及过错方,理性地讨论和解决纠纷。

中国的大部分父母没有边界感,不懂得尊重孩子,总是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和生活,孩子稍微表现出一丝不满和抗议,父母便会以“叛逆”“不懂事”“不孝顺”来形容他们,而不是去聆听他们真实的想法。相信每个人都听过父母说过,“我是为你好,你什么都不懂”“我是你妈,怎么可能会害你呢?”“你还小,什么都不懂,听我的准没错”等,这种类似于亲情绑架的话语让我们透不过气。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总是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侵犯孩子的边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伤痕累累,活得很压抑,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结婚后,把没有解决的原生家庭问题再带入新的家庭之中。等到出了大的问题,父母只会觉得是孩子的原因,自己没有一点错。亦或是有的父母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会把坏的情绪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孩子则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心理上总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想要找什么来依靠,却发现没有可以依赖的。就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无论因何种原因,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极大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与生活,把他们困在牢笼中无法挣脱。

近年来, “原生家庭”一词被提及得越来越多,成为归结许多社会问题的诱因。“原生家庭决定论”似乎为大家无处安放的集体情绪提供了一个开闸泄洪的出口,“原生家庭”也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只是将一切成年后的现象都用“原生家庭”来解释还是有些过于简单,就像将一切自杀行为都归因于“抑郁症”一样。事实上,“原生家庭”理论存在着许多争议,并被指为“伪心理学”。一个人的人格大约有40%是遗传的,剩下的60%,是环境影响。父母如何对待你,其实对你人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那为何我们有时总能从原生家庭的伤害中找到线索呢?是因为对原生家庭问题关注的人,多半有童年阴影或创伤,往往带着很强的预设和情绪去看待问题。当我们有强烈动机想要得出某个特定结论时,大脑会帮助我们回忆起对这个结论有帮助的事件和情绪,也就是为了获得共鸣而放弃真理。比如当一个人渴望证明“父母皆祸害”这个结论时,相应的生理唤起会让他更多看到负面回忆,更愿意接受批判和否定原生家庭关系的言论,或者以更加严苛挑剔的推理方式去论证父母的好坏。故“原生家庭决定论”也并非完全站得住脚,当成年后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完全怪罪于原生家庭。或许原生家庭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回忆和影响,但如果这样就可以说原生家庭决定了命运,那人生也未免太过简单了。原生家庭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但人生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宰。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曾说,你无须为毫无防范之心的年幼的自己的惨痛经历承担责任。你要做的是,即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你是在塑造你的未来。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她在书中将有问题的原生家庭称之为“有毒的家庭”。造成家庭“中毒”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的体系出了问题。这个体系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积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和观念。同时,列出了三种给孩子带来痛苦与折磨的原生家庭模式:专制型、忽视型和虐待型。熟悉这些模式,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阻断这种模式的传承和传播。苏珊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过去,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在的自己,让未来变得更好。她还给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毕竟,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走出阴影。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从而得到自由和幸福。

其实,绝大部分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只是他们用错了方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或许他们从小也是被自己的父母这样教育成长的,潜移默化学习了上一辈的思想和做法,但根本目的还是希望你可以过得幸福,虽然这种“幸福”并不一定是你认为的“幸福”。比如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类似于公务员、教师这样稳定的工作,不用那么辛苦,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就好。他们可能会以“爱的名义”逼迫你去接受他们的安排和选择,让你感到无奈和痛苦。虽然这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但从根本出发,他们只是想你有一个在他们眼里来说“安稳还不用吃苦的生活”,可以开心和幸福。只是用错了方式。就像《请回答1988》里爸爸对德善说的一样,“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无论“原生家庭决定论”确实存在,还是其根本就是“伪心理学”,如果我们一味地究其起因,只会陷在以前痛苦的泥沼中,永远不能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原生家庭可能真的带给了我们很多伤心、无奈、痛苦、悲伤的记忆,让我们在长时间来都很难走出它的阴影,也对我们的性格和行为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使我们遭受到了挫败与失望。可是,当我们一直纠结于此,我们是无法获得内心的安慰与自由的。就像在《都挺好》中深受原生家庭荼毒的明玉所说,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你也可以选择放下。跟自己达成和解,放下伤害自己的过往。从现在开始,努力地改变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重新拿回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文 / 赵聪 编 / 任慧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