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作者: 逛窑子的小男孩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5-30

范文一: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三分语言七分修辞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辨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8种修辞手法。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3、了解修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导学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先看一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 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 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 先是用顽皮的小手, 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 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 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 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 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 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 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 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 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 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 那幽微的醇意, 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 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 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老师:这段文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使得这段的内容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很有感染力。修辞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语文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知识点——三分语言七分修辞。

二、修辞与传统文化

老师:刚才老师提到修辞是很有魅力的,那么它的魅力展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修辞里面蕴含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传统文化就是长期形成的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唐诗宋词、传统的节日、民间的工艺(刺绣、剪纸、风筝、捏糖人)、汉字汉语等等很多。而今天我们所学的修辞是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下面我们初步的感受一下修辞中的传统文化。

1、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头问夫婿: 画眉浓浅入时无?

提问:同学们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

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老师:运用比喻修辞可以让语言表达委婉含蓄。

2、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再熟悉不过,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再熟悉不过,所以人们对一些事物也总喜欢用身体的器官来作比喻,也因此人们对这样的比喻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举个例子热热身吧!

手脚----比喻暗中采取行动

胃口----对事物的渴求程度

猜一猜:

眉目-----比喻事情的头绪

心腹-----比喻自己的亲信

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元勋领袖叫(首脑) 状况面貌叫(面目) 头绪线索叫(眉目) 疼爱儿童叫(心肝)

要害部位叫(心脏) 气量报复叫(心胸) 同胞兄弟叫(手足) 险要关隘叫(咽喉)

除此之外,有些人特点鲜明、突出,人们往往把他们比喻成具有某种特点的动物,使语言显得生动

形象。比如: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变色龙)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孺子牛)

猜一猜: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

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纸老虎)

老师:这样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生动、亲切,富有内涵。所以修辞的魅力还在于你能从文字

的字里行间体悟到深刻的精神内涵。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会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或含蓄或深刻的情意,这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分

不开的。比如说,古人在表达爱情的时候,就会用比兴的手法,像《蒹葭》《关雎》等,都比较委

婉含蓄,没有像现在人这样“我爱你”说的很直接。还有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的时候也大多委婉,

因为很少有一国之君能做到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闻过则喜”。说到古代君王,臣子及普通民众要避

讳皇帝的名号,咱们初中学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其本意为“观

民风”,然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唐之诸人便改“民”为“人”以示尊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

们不过多的举了,老师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修辞手法,其实是有渊源的,

它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分不开的,修辞里面也折射着传统文化的光芒。所以我们学习汉语中

的修辞不仅仅是作为知识,还因为我们的学习也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光大。

三、链接高考

(一)考什么?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以上要求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1. 所谓“常见”,就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2.“正确运用”的含义就是说考查的这八种修辞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 也就是说, 修辞方法的考查, 不是考名词术语, 而是重点考查赏析和运用。

(二)怎么考?

1、与语言表达运用结合型

扩展语句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拟写公益广告词 对联

2、 与诗歌鉴赏结合型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3、 文学作品(小说或散文)阅读

4、 作文

在高考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中有一项是“有文采”, 就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

法,文句有表现力。

(三)知识梳理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重点考察)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 相似点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

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种类: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博喻。举例: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 像莲花, 像海

棠叶儿, 像一挂一挂的葡萄, 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

(4)作用:具体、形象、生动。

(5)辨一辨:指出下列句子不是比喻修辞的一项(D )

A、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B、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

C、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线。

D、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比拟(重点考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

来写(拟物)。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

举例: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2)作用: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要学会与借喻区别)

(1)概念:不直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 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③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④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⑤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4)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

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

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5)练一练

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D )

A. 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眼眶。

B.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 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D. 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

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举例:一滴太白酒 十里草木香。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举例:我家房子小的像烟合一样。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举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

(3)作用:①使形象特点更显著。

②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1)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你能再举出两句对偶的诗句吗?

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4)练一练: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 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 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 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6、满月笑对满天星, 满园春色满流萤。满室烛光满杯酒, 满腹孤高满袖清。——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 )个或(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作用:

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2)作用: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

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找学生举个例子)

(2)作用: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共同复习了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借代比较

不容易区分,希望同学们多加注意。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多是综合几种修辞,体现在语言表达运用、诗

歌鉴赏等中。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操练起来。

四、综合运用

1、把下面一段话改成一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参考答案】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2、下图是英国《每日邮报》刊载的一位俄罗斯小女孩儿与被驯化成宠物的狼在一起时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图画参看大屏幕)

答案:一匹被驯化成宠物的狼,呼出温润的气息,伸出柔软的舌头,对着小女孩的脸颊和下巴,深情一吻,

眼睛里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小女孩儿感动得笑成了一朵花,给了它一个真诚的拥抱。

3、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放弃平坦,从而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 。

答案:“荒野上的梅花懂得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赢得了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

“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五、课堂小结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 易放难收。希望同学们在高考复习的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每天都有新收获!

范文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2011年全国卷2】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经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答案】仅供参考:

友情是一把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

友情是一缕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

友情是一汪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解析】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是三句话,使用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问题是审题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从字数到细部句式,都考虑到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道题中的句式只要做到“……是……,能……”就行了。

2、【2011年安徽卷】19.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② ,③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3、【2011年四川卷】1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边城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案示例】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4、【2011年浙江卷】6.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他的人去。

4.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5.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

7.云聚,风散;风聚,雨散;雨聚,虹散;虹聚,画它的人散。

5、【2011年湖北卷】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答案示例二: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解析:这两个人物中学教材中都有,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巧妙化用原文。语言要富有激情。

6、【2011年江西卷】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解析】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描写肖像,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如鲁迅的头发根根竖直,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精神;写鲁迅的眼睛可以与其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相结合;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而不失幽默的语言。

【答案】 略

7、【2011年山东卷】18.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答案】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水中的石子看上去清清楚楚。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瘦长的脸,眼睛像放光一样。

【解析】注意“少儿听众”的特点——掌握的词语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

8、【2011年天津卷】24. 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盛会的吉祥物“津津”。

(1)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形象,并说明寓意。(4分)

(2)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2分)

【参考答案】(1)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其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语言连贯、得体

(新课标卷)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天津卷

22. 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当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

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超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消耗中

22. [J ] [2011·天津卷]

答案: ⑤②④①③

解析:这题5句话共涉及两个话题,一个是化石能源,一个是新能源。⑤和②是阐述以一个话题,④、①、③是第二个话题。②是紧承⑤而来排在⑤的后面,④是一句过渡,应在②之后,③句是对未来的展望,应在写现实状况的①之后。句子连贯题一般应对策略:陈述对象一致,结构一致,情感氛围一致,关联词等;没有仔细把握各分句内部的暗示语。此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北京卷)

5. 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1.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1.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1.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辽宁卷)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①⑥④③⑤② C .④②③⑤①⑥ D .④⑤⑥③②①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表达应用)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C 建立模式④ --------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①口----“也是”重要举措⑥,完全是逻辑顺序

(浙江卷)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

A. 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 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 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解析:C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背离文段主旨;B 文段中“见真求新”缺乏依据;D 缺少对文言作用的概括,片面。】

(广东卷)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③④①②

【答案】A (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

(山东卷)

16.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高考资源网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全国2卷(大纲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C(题目“流逝”后面应有句号。文段首句强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

明天的意义,而选文内容正围绕今天和昨天、明天的关系来写。因此第一空只能选⑥而不能选⑤,而⑥与④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自成一句,符合文段标点符号。③②是推论今天对昨天的意义,①⑤是讲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最后一句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因此选C)

18.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_

参考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解析:主要考虑行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的连贯,同时还要考虑文段的语体色彩以及前后的对称和照应。

(重庆卷)

21. 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 。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 ①

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 ② ③ ④

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 ⑤ ⑥

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⑦ ⑧

应当删除的是:

【参考答案】①④⑤⑦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语言的简明连贯,①和后面的重复,④和前文重复⑤与③重复⑦⑥重复。

得体

(湖南卷)

4.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4. D .(根据语体,排除A 、C ,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 、D ,“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

(安徽卷)

20. 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参考答案】①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③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你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老师再见!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得体,一定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体),还要注意不罗嗦(简),让听话人明白(明)。

(山东卷)

18.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变换

(新课标卷)

16.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辽宁卷)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表达应用)

【试题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试题解析】这是长句变短句。写成3个或3个以上短句给3分;写成2个短句给2分;表达流畅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不给分。抓住“阐释-----阐释的依据-------阐释的内容(既有,也有还有)”

(广东卷)

(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案】

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含标点符号23个字)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含标点符号31个字) 全国2卷(大纲卷)

19.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

参考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写的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写成4个或4个以上短句给2分,写成3个短句给1分;表达流畅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不给分)

解析:长句改短句,抽取主干,释放枝叶,调整连贯即可。

仿写

(新课标卷)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略。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辽宁卷)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 ,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试题解析】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四川卷)

1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

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考点: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

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浙江卷)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示例:

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他的人去。

4.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5.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

7.云聚,风散;风聚,雨散;雨聚,虹散;虹聚,画它的人散。

(安徽卷)

19.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② ,③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参考答案】(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3)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试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句式仿写,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续写的句子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要连贯,又要注意形式一致,找到仿写点即可。

全国2卷(大纲卷)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评分标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解析:自选话题,自由度大,但答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以及前后两句的语义关系。 (四川卷)

1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

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考点: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

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范文三: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导学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备 课组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考纲要求,掌握七种修辞格

过程与方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按照学习--实践--分析--总结的路子对比进行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知识链接:

【考点透析】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

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

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

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

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

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

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

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

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学习过程:

1、(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希望_______。 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迎面而来的微笑

2、(2012天津卷).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

一。(4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主义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2012全国新课标卷)

3、.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答案示例】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4、(2012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5. 示例一: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示例二: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示例三: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送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解析:本题采自鲜活的现实生命,考生感同身受,不会无病呻吟,解题时要把握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简明,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导学案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2、 备课教师: 刘友岚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考纲要求,掌握七种修辞格

过程与方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按照学习--实践--分析--总结的路子对比进行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历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

1.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

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它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

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

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

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

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此外,这一考点还常常出现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通常需要结合诗句或文

章内容辨别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以及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

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

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2)对偶里的“反对”, 就形式说是对偶, 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6.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三)注意辞格的综合运用

1. 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 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 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学习过程:1、(4)理由:要体现眼睛的深情,就不可能用过于闪光的钻石来比喻,而黑葡萄没有过亮的光泽,且有幽深的感觉

(2)理由:要突出眼睛在闪光,所以用黑钻石更为恰当

解析:此题考查恰当运用现代汉语词语的能力,黑墨与黑夜用来比喻这两句里中的任何一句都不恰当,于是,就在黑葡萄与黑钻石二者中来对号入座,至于怎样入座才准确,一方

面要抓住喻体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分析语境中本体的特点,只有当本体与喻体的特征实现了最大可能的相似,才是最好的比喻。

2、1.甘愿化作微粒在空中飞舞时,就注定要独自承受默默无闻的孤独

2 舍弃自我看似失去了很多,但那内心的舒畅可能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解析:本题将句子仿写和修辞方法运用两个考点结合起来考查,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汉字自身的构成,联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这些提示语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仿写时,要紧紧抓住汉字自身的构成作为切入点,选择恰当的仿写对象和修辞方法

3. 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解析:本题仿写有三点要求:景点的特征,句式,修辞,再者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并由此展开联想

4、(09年海南、宁夏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案 略。

解析 考查仿写。例句是“??的??,是??的????的,把??”的句式,修辞上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仿写追求“形似”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考生仿写时要注意首先要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 5、答案:示例一,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

示例二,鸟是人类的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解析:形式上要求构成排比,因此句子结构必须和原句一致,内容上必须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

范文四: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命题范围——“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7种修辞手法。

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备考指南】

纵观近年来高考命题,此考点命题有以下一些特点:

1.考查题型。既有客观的选择题,也有主观的表述题,但以后者居多;

2.考查角度。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3.命题方式。不直接地单独设题,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变换句式、广告词、对联等)”、“诗歌鉴赏”、“散文(小说)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

4.选取材料。主要选择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说明性语段一般没有。

5.考查意向。注重能力,注重运用,注重主观表述,注重综合。

我们在备考时,首先要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其次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效果,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第三要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真题连接】

【真题再现】1.(2013?山东卷)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答案示例】

①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真题再现】2.(2013?四川).请仍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菲波尔中仸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③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方法点拨】围绕观点句,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注意语句连贯。

【答案示例】

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倍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及时在最恶务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菲波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用不虚伪、用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真题再现】3.(2013?湖北版).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考点定位】图文转换和修辞手法。

【方法点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老奶奶拉着孙子,站在巷口,这是漫画能够直观告诉我们的,至于其它情景,答题人可以合理的想象。注意的是:这是描写漫画的场景,而不是介绍漫画的内容,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还要求合理、两种修辞、80字以内,这都是答题人要注意的。

【答案示例】1.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手里牵者孙儿。大约在家里太闷热,孙儿吵着要奶奶带他到巷口玩玩,那里可以看来往穿梭行人,又可看街上的车水马龙。男孩很顽皮,走路像在跳舞,幸亏奶奶个儿高大,站得稳稳的,才不致被他牵倒。

【真题再现】4.(2013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考点定位】仿句和修辞

【方法点拨】这是一道仿句题。仿句进行语言表达时,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清显性要求,题目要求是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二是审清隐性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即拟人和排比,句式结构要相同,语意要连贯等。

【参考答案】略

【知识梳理】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

4.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二、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

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借代

1.概念:不直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如:懒将白发对青铜。③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五、对偶

1.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反复

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2.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提升训练】

1.仿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

竹 子

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下各句加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失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____。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3.下面的比喻句形容的是“有力的话”。仿照这两个比喻句,写两个形容“亲切的话”的比喻句。

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产生剧烈震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面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切。)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D.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起”“生”二字,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山势险峻、白云悠闲。)

5.某网站贴吧主持人发起一项主题为“网络语言能不能出现在中学生作文里”的讨论,网上留言非常踊跃,请你也跟贴发表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一楼:我反对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中的垃圾太多,如果允许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汉语的规范使用。

二楼:我认为中学生在作文中可以使用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字是与时俱进的,作文教学也要如此,网络语言都是经过网民检验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三楼:

6.下列是著名演员濮存昕做的公益广告的画外音,请根据语境,在相应的位置设计出具体﹑生动﹑形象的情节镜头来加以表现。(任选两处)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镜头①;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镜头②)。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镜头③);还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镜头④)。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1)

(2)

(3)

(4)

7.李白、李清照、汤显祖、巴金、郁达夫、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家。请仿照例句,任选一位写一句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答:

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疑心是大海中的网,网住了迷途的鱼;疑心是清水中的沙,搅混了清静的水;疑心是浓情中的刺,刺痛了缠绵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60字;(2)要求有细节;(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举一段(或自己拟一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广告词,并就广告词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例如,有关“王致和臭豆腐”的一则广告词是:“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这则广告从人的切身体验入手,用对比的手法,整齐的句式,生动地表现了王致和臭豆腐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香意绵绵的特点。又如,

(1)

(2)

1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首诗感动的地方,谁能发现一滴蓝墨水的心跳?在一处情感缠绵的地方,谁能感觉一滴蓝墨水的泪湿?在一个故事终结的地方,谁能知晓一滴蓝墨水的归宿?蓝墨水,我熟悉又陌生的蓝墨水,熟悉的是,你那幽蓝幽蓝的神秘面孔,陌生的是,在你出发之前,你仍旧深不可测,你仍旧是个未知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

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这段曲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顺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的肥沃、能种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16.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完成有关题目。

又是一年春柳绿。

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A)退回到从前是不可能了。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B)____▲____;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1)根据上下文意,请将(A)处画线的句子置换成一种形象的表达,要求与整体的文风保持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以“更多”作为短语的开头,在(B)处补一组排比式的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生在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或:空有挺直的脊梁,却无饱满的胸膛。)

2.(1)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2)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3)乘风破浪,勇做大有可为的弄潮儿。

3.这几句话,如一杯甘露,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润泽;这几句话,如一缕阳光,使他感到了温暖。

4.D(表现栈道狭窄、险峻、高危。)

5.我认为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对于在生活中已经深入人心的网络语言,不妨允许其使用。对一些胡编或不健康的网络语言,我们则必须坚决抵制!

6.答案示例:①在路旁,一个正在跑步的大学生,将别人丢弃在外面的垃圾,放入了垃圾桶;②在街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的箱子搬开,以便盲人通行。③电梯里,一位气质优雅的白领女性打电话时,怕把熟睡的婴儿吵醒而特意地挡一下嘴巴,此时,婴儿母亲的笑容说明了一切;④公交车站,一名公交司机,在耐心地等待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赶车老人,众人会意微笑。

7.示例:《漱玉词》,一部响彻词坛的人间绝唱,一部感天动地的血泪悲歌;李清照,不拘礼教,追求真爱,是空前绝后的闪耀的一代词宗。

8.在写有“××少儿书画大奖赛”的船上,并排站着四个稻草人,他们胸前悬挂“欢迎广大家长踊跃短信投票”的牌子。漫天蜂拥而至的钞票,犹如千百支箭,遍插在稻草人身上,仿佛《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景象的重现。

【解析】描述漫画内容时,要明确画面中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尤其要注意一些夸张的地方,如本题漫画中呈现出人民币符号的箭。

9.(一)读书旨在讲究质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内容的精华,做出正确的判断,产生自己的见解。杜甫曾云:“精能尽其妙。”而“鲸吞”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可见,“牛嚼”优于“鲸吞”。

(二)只有“鲸吞”,才能博览群书,去芜存普;广泛吸纳,兼收并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诸葛亮读书就“独观其大略”。而“牛嚼”只能咬文嚼字,视野狭窄。因此,我方主张“鲸吞”优于“牛嚼”。

10.幸福是黑暗中的光,驱除了寒冷的风;幸福是沙漠里的水,带来了惊人的喜;幸福是人世间的情,温暖了卑微的身。

11.示例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嗒嗒响个不停,仿佛一支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也总是眼睛笑眯眯地眯成一条缝。 示例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12..示例:有关“三全凌汤圆”的一则广告是:“三全凌汤圆,团团圆圆。”这则广告从人类美满生活角度人手,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富有韵律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三全凌汤圆品质过硬、质量上乘的特点。解析:题干中的举例很有借鉴意义,分别从修辞、句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它为我们做题提供了帮助。

13.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反问、拟人。表达了作者对蓝墨水不事声张、默默无闻、不被人看重而惋惜伤感的情怀。

14.主要运用了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排比:增添语势,使离愁表达更为充分。(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5.B(说“直冲下来”是拟人,不妥当,作者在这里说到山势的走向,用“冲”字给人以动态美,应该说是描写生动。)

16.示例:(1)“日历不能倒翻”“江河不能倒流,时光不会回头”“星辰不会回转,光阴一去不再”等。

(2)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

秦葆

范文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题回顾】

例1(2002年高考全国卷)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 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 :这是一条主要考查比喻运用的试题。比喻是考生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仿写也是近年他们熟悉的练习形式,但此题更具有智力的色彩。一个层次高的比喻领属三个低一层的比喻,还要组成排比的形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正确解答这一试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语例的比喻和所表达的意义。所给的四句话本体的中心是“海”。“浪花”“涛声”“鱼虾、海鸥”是“海”的局部细节或与“海”密切相联。四个喻体的中心是“字典”,“部首”“音序”“文字”是“字典”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四个喻体与四个本体之间凭借“相似点”构成完整的比喻。这样“另写的一组句子”才能符合要求。同时,还应该根据试题的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满足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得分。

例2(2001年高考全国卷)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

是 , ,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

是 , 。

解析:这是一道与修辞紧密相联的仿写题,是高考语文能力考查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对教与学都有着指导意义。在我国的传统学习经验中,“对课”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语言技能训练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它还具有智力考查的因素。正因为如此,20世纪30年代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增加了“属对”一项,当时的巧对至今传为佳话。到了今天,当然不宜再用对对子作为高考语文的一个考查项目,但是仿写和它也有相似的地方。 对对子在形式上有严格的限制,仿写也是这样。那本题来说,修辞方式、句式都是限制。修辞方式是学生一眼就看明白的;句式要求则除在题干上说明外,还在答案横线上用标点加以限制和暗示。

对对子在内容上也有要求:“合掌”为忌,“流水”为佳,等等。本题也是这样:“悲观者说”“乐观者说”既是限制,也是引导。

对对子在限制中又含有启发的因素,它给属对者以诱导和刺激,同时又留有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一点正像我国的旧体诗词一样,虽然格律限制极严,却有无数名作、名句传世。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载体,还对思维起着“梳理”和“激活”的作用,相信每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对有过这方面的体会。本题也是这样,“悲观者说”“乐观者说”含有哲理性,比较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希望是”“风是”这类比喻性联想,也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这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够在考生中诱发不少新颖、鲜活的答案。

例3(1999年高考全国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

新的时代!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修辞的题,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要求。 题目要求考生在规定的语境中,拟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并且与所给出的语句组成排比格式,还要注意前后呼应。这样,本题在完成时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第一条横线上要写出的比喻句“五十年像??”。与前后的语句构成排比,其中,“像??”是难点,因为还要在第二条横线上将其扩展,且要用“有??也有??”的格式。难点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有没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力。第三条横线上填写的语句要与第一、二条横线所写的内容呼应,还要与其前后语句构成排比,这又是一个难点,但相比前面答题,要容易一些。

尽管有上面谈到的一些难点,但是本题所体现的对中学语文修辞教学的导向却是很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对高中教学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考试说明》提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是很好的导向。

题面所给的语段,文字平实,注意贴近学生水平;由于评分的需要,在格式上有某些限定,利于考生在短时间里确定思考方向。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在以前的高考考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为主,而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明显地带有不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而重在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能力的倾向。它也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今后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将是以后几年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

【复习指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考点达标】

⒈(199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 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 他的脸跟纸一样白。

D.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答案:B(本题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 而B 项只是在价格上作比较。)

⒉(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答案:B (从B 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 ⒊(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

歌 、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

答案示例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本题考查仿写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题干要求“填入适当的语句”。何谓“适当”?因为全句是说读书的功用,表达上是按时序,用比喻,所以满足这些要求的答案才能算“适当”,才能“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⒋(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假如你有一位同学“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赠言中比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赠言内容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均不能得分。在内容或辞格上有欠缺,酌情扣分。)

⒌(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动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有一个比喻和拟人句;只要保持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

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

扩展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

然,

答案示例:⑴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使用了比喻句,“划破”也可视为“拟人”)

⑵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声,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使用了拟人句)

⒍(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卷 2001.5)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苦瓜苗就像一个①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的活了下来,便渐渐的长大。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

A.①病儿 ②胡搅蛮缠 ③限制它的生长

B.①弃儿 ②胡搅蛮缠 ③约束它的行为

C.①病儿 ②胡乱缠绕 ③约束它的行为

D.①弃儿 ②胡乱缠绕 ③限制它的生长

答案:B (①从下文“自生自长”看,②③采用拟人更形象生动)

⒎(湖北省黄冈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填空。

一群孩子,站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上① 的露珠,叽叽喳喳的说:②“ ”③“ ”。

答案示例:①滚来滚去 ②那时我们的弹珠跳棋 ③那是妈妈给我买的珠珠糖

⒏(福建省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 2001.5)按照下面句子,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如果说祖国是一只远航的征船,我的笔就是一只用力向前划的桨。

答案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悠长的曲子,我的脚步便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要求:①运用假设复句,语句通顺;②两个比喻恰当;③两个本体之间、两个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例句相同。)

⒐(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的时代。(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

⒑(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势、嗟老叹悲??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答案:C (C 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⒒(北京市崇文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根据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修辞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满怀信心,尽己所能,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答案示例: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你可以做执著的一块绿茵。(意思对即可,注意句式。修辞是否和原句一致,如果不一致,不能得分)

⒓(天津市高中质量调查卷 2002.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答案可以多样)

⒔(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2002.4)依据下段话的内容,按照开头的表达技巧,在空缺处补上相应的话,领起下文。

思维有两个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求异,在于发现事物的个性。只要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东西,就都是“创造”。只强调“求异”的创造性,不注意“求同”的创造性,是片面的;而过分强调“求异”,也可能导致怪谬。

答案示例:“一是求同,一是求异。”(2分,每句1分)“两翼协调煽动,才能飞得高远。”(2分)答案内容正确,又照应开头的比喻,语句通顺,给满分。

⒕(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卷 2002.5)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⑴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 答:

⑵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 。

答案示例:(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⒖(太原高三综合检测卷 2002.5)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一“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答案要求:以“真诚”开头;句式相同;是比喻句。

⒗(成都市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卷 2002.6)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似,所用修辞方法相同,与上下文文意贯通。( )

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和枯竭, ,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 。

答案示例: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 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⒘(石家庄市高中第一次模拟考卷 2002.5)印度有句谚语“对你严肃的面孔,可能是盏明灯;对你谄笑的面孔,可能是一个暗堡。”请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写一句话。

答:

⒙(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卷 2002.5)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分别以“家庭”“课堂”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①家庭

②课堂

答案示例:(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生活酸甜苦辣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做透学问甲乙丙丁。(字数、句式相同,意思相近即给分)

⒚(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卷 2002.5)对下列句子(诗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 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

—用拟人手法,笔法轻灵地描绘了一幅云追月的图画。把云和月都写活了。

C. 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在引用和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灯”这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

D. 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大海是活脱脱的千手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

—连续使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写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力和振聋发聩的声响。

答案:D (D 项中有4个问句,包括3个设问句和1个反问句,不可说“连续使用反问”)

⒛(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2002.4)任选一句作对联的出句,写出你的对句。(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末字用平声字。)

①闻鸡起舞

②读书千古事

答案示例:跃马争春 修德百年功

【备考博览】

㈠知识小库

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Ⅱ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⒊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

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⒋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㈡名师指点

【强化演练】

⒈“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面连接那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

A. 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 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 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 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答案:B

⒉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 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 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答案:B (“创造条件,争取上岗”不恰当,原文无此意。)

⒊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 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D.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答案:C (划线部分中“下酒物”喻为“文章”,“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

⒋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实指 ,暗指 ,其效果

是:

答案:“晴”实指晴雨的“晴”,暗指恋情的“情”,起一语双关之效。

⒌下列那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

A. 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 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 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 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答案:B (“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 ⒍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师

⑦柳絮池塘淡淡风 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⑦⑧/⑤② 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 D.⑥③/⑦⑧

答案:C

⒎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答案:C (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⒏根据文意,在下边的两条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且这个比喻句能较准确地阐释前边语段的含义。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与肉体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思想与心态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少年,却胸无远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生理的青春如 ;心理的青春如 。

答案示例:如美丽的花朵,但它不能永开不谢 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

⒐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像鸿鹄飞向长空,像 , 和持久耐力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两个筹码。我们的生命应是坚韧的犁铧,而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手中的花锄;我们的生命中应有 , 。我们生命的潮汐惊涛裂岸,我们 。

答案示例:骆驼穿过沙漠 高洁志向 雄深磅礴的黄钟大吕 嘈嘈切切的丝竹管弦 青春的岩浆灼灼奔涌(须用比喻,意思对即可)

⒑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

暖; ; 。

答案示例: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⒒下面的比喻,运用得不够贴切,请予以修改。修改后要保留以“歌声”为本体。

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

修改: 。

答案示例: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黄莺和鸣一般,打动了我的心。(她那高昂、激越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

⒓把下面划线的文字改写成对偶的形式。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改写:这座小村

庄, , 。

答案示例: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⒔根据划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小草、风、树”,与前面组成排比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石头,有小流,有小草,有风,有树??

孩子:哪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

声, , , 。

答案示例: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

⒕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的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的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答:

答案示例: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的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第一步,先找出可作为比喻对象的事物——应是落叶;然后展开相似联想,想出恰当的喻体。第二步,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两个“飘向”、三个相关词语“原野”、“大道”“身上”,这样,给“大道”前加上“飘向”一词,既可构成排比。)

⒖读下面《如果》这首诗,补写后边的诗句。

如果你是大河, 。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般花朵的凋零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 。

答案示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与“大河”相对应的是“小溪”,从押韵的角度,选“小溪”;与“种子”相对的是“果实”。)

⒗根据诗里的句型特点,写出空缺的句子。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

理想是灯, ;

理想是路, 。

答案示例: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夜行的路;引你走向黎明。

⒘青少年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当你看到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例举污染或受破坏的现象,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答:

答案示例: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看

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首先要展开相关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现象;其次确定你内心的感受,或气愤,或忧虑,或沉重,或叹惋,然后围绕这种感受选择一个恰当的喻体,最后用语句按要求表述出来。) ⒙在下面这段话里①②③横线处填上适当语句,组成由三个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在④⑤⑥横线处也填上适当的语句,用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中年妇女”的哀痛心情。

二月的春城,蓝天碧水,风和日丽。西山华亭寺的山茶① ,黑龙潭公园的玉兰花② ,圆通山的樱花③ 。初到昆明的游客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美丽的城市!可是对这位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的中年妇女来说,这迷人的景色只是④ ,⑤ ,⑥ 。

答案示例:①在朝阳的照射下,绯红似火;②与蓝天共舞,洁白如玉;③在春风中流淌,宛若彤云;④灰暗的图画;⑤满眼的凄凉;⑥无边的哀愁。(①②③应表现优美的景色,④⑤⑥要表现妇女哀痛的心情。)

⒚“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比喻+疑问)仿照这个句子的句式,暗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新句子。

答:

答案示例:冷漠是人的口罩,堵住了多少人与人的交流的机会?

⒛根据前后文补写两句话,使它们与前后文构成排比,同时本句又要包含比喻。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苦是惊

吓; , ; , ;如果说人生是一秋禾,苦是播种。

答案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苦是低吟;如果说人生是一辆车,苦是磨损。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改为设问句:

②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少先队员。

改为借代句:

答案(略)

22. 依据下面提供的上联,自己联系生活对下联。

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

答案示例:当代孔繁森血汗洒遍臧疆

2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临去秋波”,很快地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惘迷茫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即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了起来!

文中“临去秋波”比喻什么? 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比喻 (不超过7个字)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不超过6个字)

答案示例: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而又惋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

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乞丐,伸着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糖,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甲。)我不安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凝视着我,笑了笑:“哪儿的话,兄弟!这已经很感谢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从(我的兄弟乙)那儿得到了恩惠。

24. 甲处使用了繁笔,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没”的简笔,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请简述好在哪里?

25. 若将乙处“我的兄弟”改为“乞丐”为什么不

好?

答案:24. 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25.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附练习

修辞练习及答案

1. 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 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 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

□□□□□□□□□□□□□□□□□□□□□□□□□□□□

2. 下面的比喻,运用得不够贴切,请给予修改。修改后要保留以" 歌声" 为本体。 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

修改:□□□□□□□□□□□□□□□□□□□□□□□□□□□□□□

3. 把下面画线的文字改写成整句的形式。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改写:这座小村庄,□□□□□□□□□□□□□□□□□□□□□□□□□□。

4. 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2分)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答]改写成排比句:

5. 下面三段文字,括号里是作者自己的修改。读后回答问题。(2分)

(1)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胳膊疼腰酸??(划线处改为" 腰酸胳膊疼" )

(2)(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划线处改为"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

(3)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划线的字分别改为" 陌生"" 新鲜" ) 这样修改的好处是(从A ~D 项中选择)

A. 前后照应 B. 生动 C. 合乎习惯 D. 明确

(1)胳膊疼腰酸--腰酸胳膊疼 ( )

(2)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 )

(3)新(的先生)--陌生(的先生) ( )

(4)新(的讲义)--新鲜(的讲义) ( )

6. 先读下面描写沧海日出的一段文字,然后按后面提出的要求填写。(3分)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1)而大海和天空_____。就在这时,在那水天溶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

(2)_____。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3)只a 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b 了上来。到后来就猛地c 出了海面。

要求:

(1)就大海和天空在这时的色彩用一句话加以描写,其中要有比喻。

(2)就这时太阳的出现用一句话加以描写,其中要有定语和状语。

(3)在a 、b 、c 三个空格里分别填上一个贴切的单音词。

7. 根据下列划横线的文字,仿写两个句子,以" 妈妈"" 雷锋" 为话题,比喻词仍是" 一棵树" 。 有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饱满的种子;

妈妈 ;雷锋 。

8.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以" 月亮" 和" 海燕" 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_________,

海燕说,_________,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9. 根据划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 小草、风、树" ,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小草,有风,有树??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声, 。

答案:

1. 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2. (1)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黄莺和鸣一般,打动了我的心。

(2)她那高昂、热情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

3. (1)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

(2)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

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4.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度过了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度过了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的青年时期。

5. (1)C (2)A (3)D (4)D

6. (1)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2)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

(3)a 露 b涌 c蹦

7. 妈妈是一棵树,一棵蓝蓝的树,她在我们青春的激情中真情呵护;雷锋,也是一棵树,一棵红红的树,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树起了高高的路标。

8. 我透明的心灵多坦荡;我搏击的人生多壮丽。

9. 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