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你讲话?这几种无效沟通方式一定要避免!

  • 作者: 生命於花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许多父母都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能喋喋不休聊一整天,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就变的沉默少言。问孩子话,孩子就哼哼唧唧随便敷衍,好不容易说上几句,结果却以“算了,不跟你说了”而结束谈话。

这让做父母的很是困惑,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呢?看完下面的故事,你或许就会明白。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

01

大寒天,船夫出外划船,他把自己的孩子也带了去。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体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

他跑进船舱,对自己的孩子说: “太热了,让我替你把外衣脱掉!” 于是他把孩子的外衣脱了,也只让他穿一件单衣。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船夫划得多有劲呀,身上冒着热气,淌着汗。然而他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已经冻僵了。

船夫所做的举动,看似关心孩子,但实则并没有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感官感受强加于孩子。

02

假定你的眼睛不太舒服,去看眼科医生,而他只听你说了几句话就摘下自己的眼镜给你。

“戴上吧,”他说,“我已经戴了十几年了,很管用,现在送给你。”

可是你戴了之后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太可怕了!”你叫道,“我什么都看不到了。”“怎么会呢?”医生说,“我戴的时候很好啊,你再试试。”

“我试过了,”你说,“可是眼前一片模糊。”

“喂,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医生恼羞成怒,“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有些孩子就是像那个眼睛不舒服的患者再也不会去找那位“好心”的医生一样,不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沟通是家庭所有成员的心灵交流桥梁,但有多少沟通看似有效,实则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错误的沟通方式呢?父母一定要好好看看!

什么是错误的沟通方式?

01、已经定下结论的沟通

有很多父母的沟通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伪商量,和孩子商量其实就是对孩子下达通知,强势又固执。开场白一句“我是你爸”,从这一时刻开始,就把自己定义到家长的高度,家长权威不能被挑战。这样的沟通往往带着已被定下的结论进行,沟通双方在第一步就不存在平等,这样的沟通又怎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02、父母永远是对的沟通

“父母不会有错,父母永远都是对的。”“爸妈永远是为你好,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这样的沟通和已经定下结论的沟通很像,归根结底都是捍卫了父母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试问,如此的对话在孩子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孩子还会愿意主动和父母倾诉心事吗?

03、对孩子传达信息理解有误的沟通

有的时候,当孩子在想和父母说些什么的时候,父母正在忙于手头上的事情,边做事边听,有的时候还会打断孩子,很少有父母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主动停下来专心致志地聆听,除非是听到了什么“大事儿”。在这种不专心的情况下听到的事情,很容易会产生误解,充满误解的反馈,也是无效的沟通。

04、盛怒之下的沟通

情绪问题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课题。我们经常说,要善于引导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个性,可是往往会忽略我们自己的情绪问题。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情绪激烈的时候,记得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05、没有技巧的沟通

不得不说,沟通技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大人习惯于命令指挥孩子,“快去把这里收拾好!”“不准不听话!”,看似效果立竿见影,但实在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在沟通的起始,孩子往往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如果一旦发现会被批评打压甚至惩罚的苗头,便马上会收回自己想说的话。父母需要做的,是从一开始就站在孩子的角度,耐心听下去。

06、不能换位思考的沟通

有人会说,不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吗,有什么难的。可仔细想想,成年人在沟通的时候,都很难做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更何况现在的沟通对象是如此稚嫩天真“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就像以往说过的一样,我们要想做到换位思考,第一步可以从在孩子说话时候,停下手头的事情,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着孩子的眼睛,好好地听“话”。

07、无视孩子内心需求的沟通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贬低和负面的评价,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沮丧感和挫败感。很多时候,孩子那些在父母眼中“不靠谱”、“调皮”、甚至恶劣的“行径”都很可能是内心渴望被关注、关心,甚至解救的需求。

正确的沟通方法

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感受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训导。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对孩子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之大。

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

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错误的沟通方式,不光会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无效,还会造成孩子抗拒父母,自尊心被刺伤,觉得父母不顾及自己的感受等一系列问题,使孩子把自己真实的情感隐藏起来,拒绝与家长沟通。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很单纯,就像一颗幼芽,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培育,而发自内心的沟通与爱,才是最营养的阳光。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