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一位91岁的老人,会用哪句话来总结她的一生?

  • 作者: 女汉子x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本文共2623个字,阅读需要6分钟

建议你给妈妈写封信

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从来不属羊,而是数老情人——这话出自一位92岁的老奶奶之口,实在太酷!然而它又发生在这位已过耄耋的母亲与她48岁的孩子之间的书信对话,酷劲儿之下又多了层意外。

成年母子之间的话题涉及性爱,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在中国式亲子关系中,作为长辈的性别概念从孩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刻起便已退居幕后。孩子们鲜少会去追逐“女人”这个身份符号对于母亲人生的意义。我们更常常意识不到,“母亲”只是一个个体漫长一生中无数标签中的一个,而非全部。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剥离“母亲”的标签之外,她在此之前度过了怎样的人生?我们无从知晓,也鲜少有问起的渴望。一切都隐藏在黑暗之下,只偶如萤火倏然划过。

——这既是认知的困境,也是沟通的困境。在北美畅销书榜首《彩虹来了又走了》的前言中,作者就对这种困境袒露无遗,

“她身上有许多东西是我不了解的……我从来没有开口问起过。她对我的事也知之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对父母有所保留,要么是感到尴尬,要么是心怀怨恨……我们通常不会去寻找新的沟通方式,只会避免讨论复杂的议题,免得碰上棘手的问题。”

——原来亲子困境在大洋彼岸也同样存在,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全人类在亲密关系中共同的短板与软肋。我们既怕尴尬,又怕沉默,既渴望沟通,又逃避深入。

什么是良好的亲子沟通?而这样的沟通又能帮助我们如何重新修复亲密,打破高墙?《彩虹来了又走了》为读者展示了足够好的示范。

这是一本由母子之间的书信体对话组成的书,它从面市的那一刻就带上了十足的光环:作者的母亲葛洛莉娅·范德比尔特,是美国铁路、航运大王科尼利尔·范德比尔特的曾曾孙女,作为社交名媛、知名艺术家与成功的商业设计师,她的一生都生活在聚光灯下。而作者,亦即儿子安德森·库珀,则是CNN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这是对十足的豪门母子组合。

▲安德森·库珀

他们的书信往来开始于葛洛莉娅91岁生日当天,足足延续了一年。虽为对话,但显然母亲的人生与讲述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作为作者,安德森·库珀在书中同时兼任记者与儿子双重身份,既用着记者的冷静、敏锐引导讲述的方向与深度,挖掘更多细节与心理体悟,又有着作为儿子的感性介入、对话与交叉叙事补充。

对话的动机始于对死亡与失去的恐惧,“我不希望有话来不及对妈妈说。”这便注定了全书探讨的主题绝不是人生的琐碎无聊、鸡毛八卦。撇去浮沫,他想触及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些真正塑造了他眼前这个名为葛洛莉娅的女性个体的东西。

由此,当我们的双眼透过上流社会衣香鬓影的浮光迷雾,我们走进的,是一位女性从1924年至今所度过的一生:尚在襁褓之时便丧父,冷漠的母亲,权欲旺盛的外婆,疏离的同宗亲人,豪门恩怨与金钱异化,一婚,二婚,再婚,丈夫早逝、丧子,被密友背叛几乎破产又东山再起……她的一生永远在动荡,宛如苦海泛舟,许多极端戏剧性的体验在葛洛莉娅的人生中轮番光顾,不仅塑造了她的人生,更塑造了她解读人生的方式。

正如她引用的美国幽默作家多萝西·帕克所言,“了解暴风雨的人厌恶宁静。”——“我觉得千真万确。混乱塑造了我。”

人生有多复杂,这本书涉及的话题就有多么广泛。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告知了我们在修复亲子亲密关系中,沟通的必要性与正确示范;而从葛洛莉娅的一生,我们却可以读到更多,好莱坞黄金一代轮番出场,那个辉煌年代的剪影与边角趣闻足以让读者疯狂,而更深层次的,则是透过她的人生,我们可悲地读到了原生家庭对个体深刻、漫长又无从避免的影响。

这是一条贯穿全书的隐线,直到站在生死的边界,葛洛莉娅才清晰地承认童年遭遇是如何塑造了她的一生:她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她游戏爱情与婚姻的草率、她对男人既充满怀疑与不安全感,又不得不把自己的人生曙光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男人身上……而这一切,都可以从幼年丧父与母亲的冷漠幼稚上找到答案。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男人似乎总是遥不可及,而且难以理解。我……迫切想要吸附在某个男人身上,希望他能提供我极度缺乏的安全感。我一直希望并深信,只要有个男人爱我,我生命中的一切都能步入正轨。”

苏珊·桑塔格说,“对于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渴望是无可避免的。”葛洛莉娅不止一次感慨,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成熟、稳当的男性角色充当引路人与保护伞,她便不会在17就沉沦于与成熟男性的纠葛,面对暴力、危险的男性厌恶但无从逃避。她寻觅那个梦中天神,幻想着人生的一切糟糕都可以由他拯救。她像只忙碌的蜜蜂,徒劳却无法停止。

就连她母亲,这个缺席了整个她成长过程,却又无处不在的女人,这个被葛洛莉娅希冀着、期待着,又厌恶着、愤恨着的女人,在暮年,葛洛莉娅也不得不承认,“我和母亲很像。”

面对这些,葛洛莉娅难免呈现出悲观的宿命论情绪,“我确实相信,如果结局不好,那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像找到最后一片拼图。无论是好是坏,事情发生都是天意。”而对此,成长于新时代的儿子安德森,则另有观点,他认为宿命论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自由选择与个人意志来支配人生。

——母子之间的分歧很有趣,既可以看到时代的印记,也可以看到个体经历的烙印,但难能可贵的,是葛洛莉娅从来不曾勉强、干预、强制过安德森的人生选择,哪怕他选择冠以父亲的平民姓氏“库珀”,而不是豪门标志“范德比尔特”。

对个体的重视与尊重,是一切良好对话的前提。作为孩子,正视母亲的独立性,才能深入到她的人生中,从而真正看清楚她作为个体的深度。作为母亲,也只有正视孩子的独立性,才有可能参与到孩子成年后的人生选择与心灵沟通中。

安德森想给读者传递的,显然是如何建立有关人生的正确态度,保有力量与激情。这本没有正确答案,但葛洛莉娅的人生如此具有说服力,她遭遇一切,却澄澈如孩童,坚毅如钻石,宽容如月光辉洒海面。如果需要提供一个参考答案,那这位百岁老人的忠告想必很值得一听——她说,“彩虹时隐时现。”

“既然彩虹时隐时现,那何不及时行乐。在它隐去时无需惊讶,待它出现后纵情欢歌。人生中有那么多值得开心的事,那么多种不同的彩虹:坠入爱河,共赴云雨,都是美得令人不可思议的彩虹;感受到友谊的温暖;……眺望窗外,看见一棵树突然繁花盛开,……这似乎是琐碎小事,但彩虹也有大有小嘛。”

——读尽她的一生,才知道这句话显得多么坦荡而沉甸甸。

这钻石的璀璨光芒照亮过去,也如灯塔指引夜间航船,引领着她感恩每一个剩下的日子。而如果在行进路上便怀揣如此宝物,想必,我们在人生中便能发现更多彩虹吧。毕竟,它虽然有大有小,时隐时现,但总是存在着。

●父母有哪些经历让你惊讶??

《彩虹来了又走了》[美]安德森·库珀/ [美]葛洛莉娅·范德比尔特著我们一生都历经无数次的谎言与算计,悲伤与黑暗,痛苦与心碎。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美好的瞬间,它们就像天上的彩虹。既然彩虹时隐时现,变幻无常,我们何不及时行乐?在它隐去时无须惊讶失落,待它出现后也可纵情欢歌。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