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读书手抄报名言名句

  • 作者: 叫我劉黍属就好
  • 来源: 数月亮
  • 2021-10-26
1、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2、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4、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5、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7、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8、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论文学》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高尔基论青年》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高尔基:《论文学》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论青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高尔基论青年》

●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高尔基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

--《富兰克林自传》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凯勒

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所提出的相对论理论曾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为世人所瞩目。早在26岁时,他就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后来他再接再厉,又建成了广义相对论,包括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引力场理论和质点动力学。他的成功,肯定是与他刻苦学习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密不可分的。尽管他本人不专门论说,但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四点。

第一,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

爱因斯坦后来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的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后得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而有所舍弃。

爱因斯坦对自己曾有所描画,其中有一句说:“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
他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发展,而是毅然地舍弃和“刷掉了”学校里的许多课程,把精力和热忱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这一胆大舍弃和合理调整,以及所做的选择,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

第三,提倡深入理解,反对死记硬背。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古城乌耳姆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时的德国学校,教育纪律十分严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爱因斯坦对此十分厌恶,他喜欢“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学习中喜欢采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忆自己要考大学的那段生活时曾说自己: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诵。以后,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坚持“深入理解”的学习方法,而决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

第四,读书学习之外,常与同学讨论。

早在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他就与两个青年朋友经常在晚上一起学习和讨论各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有这个习惯,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他与马尔塞耳·格罗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谊,这种友谊与它们共同的学习与志趣是分不开的。

后来,他的这位同学成为著名的大学数学教授和数学家,最后又帮他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有物理学的论断和解释,还牵涉到一些数学问题,这方面他解决不了,才请格罗斯曼来帮忙的。由此可见,学习中的讨论交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时对双方都有好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鸶



  没有更好的回答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