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熊玲:你觉得最无聊的是什么?

  • 作者: 超神罗天征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无聊是一种破坏欲,或被动攻击,它源自于人性的正常攻击性压抑。

英国心理学家对“无聊综合症”是这样认为:无聊感来自于空虚,而空虚是人在生活中缺乏目标,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实感和价值感。在一般情况下,无聊和空虚感是偶尔有的,很正常,但如果经常性出现这种感觉则是失常的前兆。所以如“大梦”一样的人,就应该说是失常的无聊综合症了。

许多研究无聊的哲人,不外也将无聊锚定在“缺乏目标、精神空虚”之因上。但,这个因果的发现和无聊者的表达一样,那说明无聊来自于空虚无目标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人的无聊还有更深层次原由。

无聊的反义是生趣,心境处无聊状态,亦如生命力处休眠状。常感受无聊的人,他们身上缺乏一种向上的朝气,与那种精神饱满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的心境体验是度日如年,后者却似有无限活力、无穷乐趣。这透视出两种人的不同的个性基础:压抑,展露。

人的成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必须是伴随向外界的“抓取”,心理学叫做本能的占有欲,或叫竞争性、攻击性。我们的文化,是把这些基本欲望框在被克制范围。更不幸的,是我们在专制的“洗脑”体制下,家庭教育里也罕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不乖”包括正常的反击或攻击性行为、放手孩子独自处理冲突事件。简单说,常感受无聊的人,其个性基础之所以压抑,是他们的竞争性创造性等自我,被专制文化“革命”了。弗洛姆讲过,人的精神本能,若被展现被运用就会顺势向上生长,若被压制,它也会生长,只不过是朝反方向往下长。弗的往下长,是指人格扭曲或障碍,如反社会人格、边缘人格者,常有破坏性的攻击行为。

而无聊者对生活的了无生趣,正是精神生命无法展现、运用的被卡了。但这样的被卡,是缺乏竞争性、个性压抑之人必然的际遇,虽然他们表现得无欲无求、懒散拖沓,但内心很煎熬挣扎:既有对生趣可望不可及的怨恨,又有对无聊无可奈何的自恨。

因此“无聊综合症”种种表现的背后,确是一种无意识的损耗精神生命的攻击行为,只不过是慢性的被动攻击而已。

在某些时候,无聊还作为了攻击他人的武器,比如骂某人:你真无聊!无聊之徒!这也变相表达了,无聊是一种破坏性的攻击意涵。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