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庄子:人生四步骤,直达逍遥之境!

  • 作者: 正在缓冲______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很多人都知道庄子的人生境界高,也知道那种境界叫逍遥,至于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又该如何抵达,就不明所以了。其实,庄子已经用四个词亲口告诉了我们,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条逍遥之路。

这四个词,出自庄子亲笔的内七篇中的《人间世》和《大宗师》。老庄常言天道与境界,却很少去说抵达的路径和方法。所以庄子明白讲出的这四个词非常之难得,值得一再珍视和细细品悟。

这便是——心斋、坐忘、悬解、见独。

心斋虚心,远比你想象的高明

有个词叫“斋戒”。心斋,就是心的斋戒。斋戒有两大要点,心要诚,行须戒。心斋,也是一样。

要诚于什么,如何是戒?《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会,不用心去体会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感受现象。气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大道能虚。人心能达到与道相合的虚空境界,就叫心斋。

道,就是那应奉若神明而心诚之物;虚,就是戒。道就是虚,虚就是气。只有虚空如气,才能涵藏万物。做人如此,便是心胸的博大;做事如此,便是格局之广阔。这便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真谛。

这是典型的道家心性——虚静。也是典型的道家思维——通达。之所以虚静和通达,是因为贯通了阴阳之道——留,一定要通过放手;得,必然要通过放弃;取,必须得通过给予。而平常人留只是去留,得只是去得,取只是去取,与道相悖,自然事与愿违。能通阴阳,方知迂回;直来直去,只能越走越窄,一条道走到黑。所谓虚静,正是阴阳的混一之态。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