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高丽忠宣王与镇江

  • 作者: 齐钰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公元1319年,元代延祐六年春。一艘形制较大的木船,在运河上,由北至南,泊在镇江北固山下的甘露渡。从船上下来的人,虽说身高相貌都和汉人并无太大差异,但是服饰口音却与常人不同。下船后,他们护卫着一位气质不寻常的中年人,直奔北固山的多景楼而去。

路过镇江的这位朝鲜高丽王,史书称之为“高丽忠宣王”。“高丽忠宣王”名叫王璋,是第一位与蒙古人混血的高丽国王。他的母亲是元世祖的女儿元成公主,所以他是元世祖的外孙,蒙古名“益智礼普化”。他被元朝封为“一字亲王沈王”,后让出王位自称“太尉王”,最后薨于元大都。

由于他的继位经历了一系列高丽宫廷的明争暗斗,即位后,这位“忠宣王”并不愿意处理高丽国事,而是迷恋在元大都的生活,尽可能地在元大都长时间逗留,遥控高丽。

王璋喜爱书法和绘画,在元大都期间,设立万卷堂,收集各种书籍,并招聘元朝和高丽的学者研究学问。高丽学者李齐贤、元朝学者赵孟頫都是他的座上客。因此,这段时期成为高丽文学的顶峰,高丽从中国输入了大量书籍。

他也很向往江南的美景。史书记载,王璋有两次前往江南的经历。其中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忠宣王”王璋“请于帝(指元仁帝),降御香,南游江浙至宝陀山(今普陀山)而还,权汉功、李齐贤等从之。”路过镇江这段往事,就是发生在“忠宣王”此次游江南的路上。

而这次随“忠宣王”去江浙一带的随从中就有“朝鲜三大诗人”之一的李齐贤。李齐贤在朝鲜历史中人气很高。他不仅有文采,而且很长寿,生于高丽忠烈王十三年(公元1287年),卒于高丽恭愍王十六年(公元1367年),一生历经高丽忠烈、忠宣、忠肃、忠惠、忠穆、忠定以及恭愍王等七朝,是高丽时期的重要文臣。李齐贤深受“忠宣王”器重,被召入元,随其在元大都活动,出游西蜀、江南之地,并与元朝文人密切交游,是元韩与高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公元1319年,“忠宣王”在李齐贤的陪同下,游历了大运河沿线的著名城镇。元代的大运河在通惠河修成后,从杭州可以贯通到大都。因走运河水路不仅便利且费用低,忠宣王和李齐贤等人往返江南也都从大运河乘船而行。当时的线路应该是“元大都—章丘—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湖州—苏州—镇江—扬州—淮安”。

两次陪同“忠宣王”路过镇江的李齐贤途中一共写了十三首诗、两首词。分别是诗作《舟中和一斋权宰相汉功将之江浙时》、《金山寺》、《焦山》、《多景楼陪权一斋用古人韵同赋》、《吴江又陪一斋用东坡韵作》、《姑苏台和权一斋用李太白韵》、《高亭山伯颜丞相驻军之地》《宿临安海会寺》、《冷泉亭》、《游道场山陪一斋用东韵坡》、《虎丘寺十月北上重游》、《多景楼雪后》、《淮阴漂母墓》,两首词《扬州平山堂,今为八哈师所居》、《鹤林寺》,均采用《鹧鸪天》的词牌。此外,他后来还写了一首《雪·用前韵》用以回忆此次江南之行。由于被镇江这座城市的山水深深吸引,李齐贤写的这十五首诗词中,关于镇江山水的诗词就有六首,超过三分之一。

来源:老镇江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