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为何盗墓贼一看见栽有柳树的古墓扭头便走?原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 作者: 蔑视奥可马的普亨大帝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6-19

自东汉曹操开辟了“官盗”这条路子之后,民间的盗墓也蔚然成风,甚至拿着墓中的随葬品当街叫卖。当然这些都是古代才存在的情况,在如今的法律管控下,盗墓贼也不敢如此猖狂。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对古墓的盗掘可谓疯狂,很多人甚至以此维持生计。古往今来国人都对自己身后事非常注重,离世之后依然希望能够保佑家人,更希望来世能够平安富有。也因为这样的想法,自然人们就开始将目光放到了“身后事”之上,即建陵墓和放置随葬品。

要说起墓葬的起源,其实早在西周时期的史书种就有对此的记载;早期先民对亡故的人的后事处理上显得很是粗糙,甚至还没有墓葬的意识。有人亡故后就将其移送至远处荒野,也不会用土埋起来。不过慢慢的人们也不会将亲人的遗体随意放置了,一来不忍其被野兽啃噬,二来气味也着实难闻,于是先民们便就地刨一个坑将遗体放在里面,并用土埋起来。不过到了夏朝时,墓葬习俗便慢慢兴起了,人们逐渐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哀悼,并且还会把死者生前用过的物件一同放入墓中。

我们都知道,历代帝王对自己百年后的寝宫都是相当重视的,甚至刚刚即位就要开始破土动工,其墓室务求辉煌大气,就如生前所居住的宫廷殿宇一般,而且还有繁琐而独特的送葬流程;上行而下效,受到“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之下,民间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丧葬体系。从周朝开始,在“典章礼乐”的影响下也开始有了身份阶级之分。就以随葬物品来论, 天子可用九鼎,诸侯可用七鼎,大夫则是五鼎,以此类推,丝毫僭越不得,可见当时社会风气对墓葬文化的影响。古代社会的等级划分十分明显,不仅是生前所使用的物件能够表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就连身后事也不例外,这也给考古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便利。

古代人觉得修建墓葬的考究能够庇佑后人,尽管这个说法充分展现了古代对未来的美好寄望,但这种寄望之下也给予了盗墓者充分的活动空间。这些以盗取古人墓葬中的陪葬品谋财的盗墓队伍,从古至今可谓是浩浩荡荡,屡禁不止。虽然多数人认为,既然做了盗墓者,那么这些人肯定没什么道义可言,不过这一行也有他们的规矩,他们并不是看到墓葬就去偷,并不是什么都拿,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比如,如若是碰到墓前种的是柳树的话,那么很多盗贼是不会挖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墓前种树也是一种习俗,而且身份不同的人,所栽种的树木也不同,比如皇亲国戚墓前栽种的是松树,显赫贵族一般栽种的都是柏树,而普通百姓就只有柳树了。很显然,代表着平民墓葬的柳树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墓葬里面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正所谓贼不走空,他们可不情愿忙活一晚才得点盆盆罐罐。另外就是,在民间传说中柳树相对来说阴气重,是不吉利的东西,也更容易有点”不干净“的东西,经常在墓葬内游走的盗墓者们对这些民俗传说也深信不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一奇特的”行规“。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