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龙袍在历朝有何变化,“黄袍”何时成为皇权的象征?

  • 作者: 流年似水31283788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历代皇帝都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谓之天子,既然是天子,他也就是与其它所有人都得区别开来,除去权力最高之外,他的称谓也是独一无二,比如“朕”“寡人”之类的称呼只能适用于皇帝,还有最为明显不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皇帝的服饰,龙袍。 龙袍指的是皇帝的服饰,只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权穿,他是皇帝的象征之一。因为袍上绣有龙形图案,故称“龙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的龙章礼服。

龙袍的变化主要是它的图案和颜色 从历代的史料记载来看,龙袍上的龙章图案在历朝历代都有变化。 总体来讲,龙袍上的龙形图案一般是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膀个1条,襟里藏1条,于是前身显5条,符合帝位的“九五之尊”。清朝的龙袍绣有“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为山河统一。据《苏州府志》卷147记载,在明代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孙隆到苏州充当税监,督造龙袍。 可能对于只是从影视剧上了解龙袍的朋友来说,龙袍上龙形图案的变化可能不是很明显,更加明显易见的是龙袍颜色的变化了。 活跃在影视剧中的龙袍大多数是黄色的,也称为黄袍,但是一开始中国古代帝王的龙袍并不是黄色的,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且十分严格。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国国君的服饰是五花八门的。 我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穿的是黑色的龙袍,这主要是由于秦始皇深信五行学说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汉取代秦,西汉的龙袍主要是沿袭秦朝龙袍的特点:“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汉文帝刘恒时,开始弃用黑色采用黄色,据《史记·孝文帝本纪》记载,这是缘于刘恒认为大汉王朝应“协于火德”。晋代时,转而崇尚金德,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皇袍采用的都是大红色。 到了隋唐时期,黄色的龙袍开始流行起来,《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但在当时并未禁止民众穿用黄色的服饰 黄袍成为皇权象征的主要特点是黄色成为帝王的特有色彩 真正在民间禁用黄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皇帝不愿意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黄色的“龙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开始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8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手下众将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到宋仁宗赵祯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这种服装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别。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

???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