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相煎是否属实?这五大疑点或将颠覆你的认知

  • 作者: 晓雨0516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历来人们对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在曹植两兄弟的评价,大多是抑丕扬植,尤其是普遍将曹丕在政治上加害曹植的观点大加渲染。那么,考诸史实,曹丕是否真的对曹植进行疯狂迫害,甚至要杀了他呢?事实可能跟人们长久以来的印象并不一致,五大疑点足以推翻曹氏兄弟自残手足的说法,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七步诗》是不是后人的伪作?

首先来看民间广为流传的曹植七步诗,一向被用来说明曹丕加害曹植的典型事例,尤其是被明朝罗贯中写进三国演义之后,人们更加信以为真,历史偏见更加深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三国志》作为三国时代权威的正史并没有收录什么七步诗,最初出现此诗的是南朝时的《世说新语》。

其次,即使说这首诗确实出现在《曹子建诗集》中,但是一般传世的首句作“煮豆燃豆萁”,又缺了第二、第三句。因此,这首诗是否出自曹植手笔抑或是后人故意伪作,看来是个历史悬案了。

但因为有了这首诗,千余年来,人们的同情都集中在怀才不遇的曹植身上,而过多地责备了曹丕。

卞太后阻止了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还有人认为,曹植之所以没有被曹丕所杀,是因为他们的母亲卞太后及时出手,向曹丕挑明了“你既然杀了我的儿子、你的二弟曹彰,不应当再杀我另一个儿子、你的三弟曹植”。

其实,这是不公正的。说曹彰为曹丕所杀仅仅是一种臆断,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者是有说服力的材料。《三国志》有两处提到曹彰的死,一处是说作他“毙于京师”,另一处是说他“疾毙”,另其所引注文则说是“暴死”。即便是“暴死”,又怎么能说是曹丕加害于他呢?如果曹丕铁了心要杀曹植,仅仅因为卞太后一句话就放弃了吗?

在这里,许多学者和专家,是把作为小说三国演义上的虚构情节,当作真实历史材料,故而强加给了曹丕。这是不足为信的。

曹丕想杀曹植需要借口吗?

如果曹丕真的要加害于曹植和曹彰,何必要以逼诗和在枣蒂中放毒药?曹操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孔融么?

如果真要杀曹植,曹丕的借口多得很。史载黄初二年,有个叫灌均的监国使者为了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经常喝醉酒就变得行为荒悖怠慢,竟然劫持威胁使者”。有关部门向曹丕请求下旨治曹植的罪。曹丕如果真的要加害曹植,无疑这是最好不过的藉口。可是,他仅仅贬了曹植的王爵,降为安乡侯。

《三国志》注引曹丕的诏书,里面说到“曹植,是联的同母弟弟,联于天下尚且无所不容,又何况我亲弟弟曹植呢?兄弟本是骨肉之亲,我宁可舍弃他也不会诛杀他。”这里正表现了他的宽洪大量,厚以待人,怎能谈得上加害?

曹丕为何容忍弟弟爱上自己的老婆?

同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一个。史载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氏战败,曹丕首先霸占了甄氏。可是曹植对甄氏十分爱慕,曾做过一篇千古传颂的赋,这就是洛神赋。据说此赋,起初曾命名为《感甄赋》,到了曹睿(他正是甄氏所生)即位后才改为《洛神赋》的。

曹丕作为一个君主,明知曹植是爱幕甄氏的,也知道此赋是为了甄氏而作,里面充满了对甄氏的爱慕之情。如果说曹丕要加害曹植,这件事也是很好的借口。可是曹丕没有加害于曹植。相反,黄初中,曹植有次入朝,曹丕还将甄氏的一个枕头赠给曹植,并留他一同与甄氏宴饮。这件事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曹丕打压曹植正不正常?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曹丕在政治上对曹植进行了种种约束和打压,这在封建时代也是很正常的。

曹丕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然要削弱诸藩王的势力,杜绝皇室的干政、宦官的弄权。这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亲藩、外戚、宦官,这三种人往往会酿成祸乱,很多当权者的皇位就是葬送在这三种人的手里。

曹丕鉴于历史的教训,他特别注意削弱曹植的权力,控制他的行动。曹丕在几年之中,对曹植几次徙封,分配给他的老兵仅有不超过一百名,出外射猎不得超出其采邑三十里的范围,更不许与其他王侯互相往来。读过曹植所写的《赠白马王彪》这一名篇的人都知道,在当时,兄弟之间即使只是同路归藩也是不被礼法所容许的。这与其说是曹丕的罪责,毋宁说是曹丕行使其正档权利。为什么要大加挞伐呢?

最后,再列举一个事实。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曹植死于公元232年,弟弟比哥哥还多活了6年。如果身为皇帝的曹丕真要置曹植于死地,这不成笑话了吗?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