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中国古今龙的形象对比,唐朝的龙最霸气

  • 作者: 暗恋你的学生时代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龙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神兽,它象征着吉祥和高贵,龙是中华民族的崇拜的文化图腾。同时也是各种器皿的雕刻绘画素材,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的形象,早就成为了各代龙纹的基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被逐步演绎成了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文化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已经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龙字的甲骨文写法。中华自称龙的传人,对龙特殊的情感能追溯到6000多年前。图中的龙字根据字源解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辛”字,原意刀斧,引申为“惩罚罪恶”的含义;下面类似小蛇的部分是“虹”的竖写。这两部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立于彩虹云端,代神掌握赏罚的神兽。这是个象形字。接下来我们看看古今各时期龙的形象演变。

史前红山玉龙,距今5300年。红山文化是我们玉文化的源头之一,图中这个也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龙”。对比图一的“龙”的甲骨文不难看出,这个时期的龙更多的是符号或者文字意义。整体线条流畅圆润,质朴而厚重。

早于夏代的尧舜时期蟠龙纹陶盘。

距今4400~4100年之间,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龙图腾文物。陶寺龙与商代以来的龙形象是一脉相承的,它代表的是以中原民族文化为根祖的“华夏龙”之形象。龙纹作蟠曲状,头向外,身内卷,尾在盘底中心,蛇躯鳞身,方头,巨口,带牙,舌外伸,舌前呈树权状分支,似蛇非蛇,似鳄非鳄。其形呈盘蜷状,尾在中间,头在外,张嘴露齿。据考古专家鉴定其年代约在陶寺文化早期。

商代玉龙,距今3500年。商代龙相对线条比较简单,显著特点就是身体细长如蛇,有角为兕(si)形角。商代的龙意象味道还比较重,更多的是个象征意义。

西周玉龙,距今3000年。这个时期的龙把角给突出出来了,不过依旧没有脚。眼睛多为“臣”字刻线眼。从西周开始,龙身上的纹饰变得复杂起来,多为卷曲弧状,类似祥云图案,意愚吉祥。

战国玉龙,距今2600年。这个时期的龙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再刻画龙的“臣”字眼,角和耳依旧没什么分别。龙身上纹饰多为谷纹。

西汉玉龙,距今2100年。也是从汉代开始,龙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盘龙,而且还配了4个脚。不过,依旧有浓厚的古风韵,线条比较粗犷,汉代龙显著特点就是下眼皮下垂。

唐代玉龙,距今1200年。唐代的龙是最为霸气的。龙身犹如巨大的蟒。从这个时期开始,龙的身上开始出现细细的斜网格纹来代表龙鳞。龙的爪子孔武有力,有种不怒自威感。

宋代玉龙,距今900年。宋代的龙多是素身的,即身上没有条纹,而且他们的腿比较长,尤其是后腿,很是细长,总体给人一种纤细文弱的感觉。

元代玉龙,距今700年。元代的龙基本就是上下盘腾,犹如穿梭云间,很是有动态感。龙的眼睛大多是丹凤眼,凶狠威武。整体来说龙的线条简洁有力。

明代玉龙,距今600年。龙有3到5爪之分。图中的为4爪龙。明代龙显著特征就是眼睛小,整个身体用斜格纹象征龙鳞。图中的龙还算比较庄重。

清代玉龙,距今200年。这是清代仿古玉龙,不过还是能看出清代的特点:额宽而饱满,眼睛突出。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玉龙相似程度比较高。和我们熟知的龙的形象基本一致。

民国时期仿红山竹节玉龙,头尾相连,头是空管很少见。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