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探访阮元北京遗迹

  • 作者: _微凉先森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6-19

2019年2月,我到北京与女儿一家团聚过年,北京农学院王建文博士初五从越南旅游回京,问我有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可陪我一起玩,我说没有啊,大过年的麻烦您多不好,他说我以为你要探访阮元在京遗迹的呢,我说确实有点儿想去找找扬州会馆,但并没有做功课。他说今天我带你去走一遭曹雪芹小道,过两天你做了功课再找阮元遗迹,所以初五(2月9日)下午,他开车带我和妻子董非去了一趟北京植物园,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游记:《走过曹雪芹小道》。

接着我开始做功课,主要是翻看我五年前编著的《阮元与仪征》,幸好在女儿家放了一本。梳理出阮元一生二十次进京的时间节点,住过的地方有案可稽者六处,2月17日,我和董非去了西单附近的太仆寺街和下岗胡同,探访确认了两处阮元在京遗迹,2月20日,王博士和我约好在地铁菜市口站E口汇合,走访了扬州会馆、长椿寺、万柳堂和国子监等处,讨论了两淮总商行馆遗址的可能位置。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考入仪征县学,五十年廪生,五十一年举人,五十四年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曾任鲁浙学政,两充会试,办案督漕,九省封疆,以体仁阁大学士致仕。道光二十六年(1846)晋加太傅,二十九年(1849)逝世,谥号文达,享年八十六岁。

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中举后第一次进京,到道光十八年(1839)致仕,至少二十次进京,在京工作地点除国子监外,其余都在紫禁城南各部衙门区和紫禁城内,可查到阮元在北京的居住遗迹至少六处。

【阮元北京遗迹分布图】

1、前门内西城根两淮总商行馆

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初九阮元中举,十一月十九日抵京师准备考进士,住在前门内西城根。阮亨《瀛洲笔谈》:“前门内西城根乃两淮总商行馆”。

阮元为什么能住进两淮总商行馆?因为阮家与总商江春家有姻亲关系,阮元的祖母是江春的族姊,阮元二伯父阮承义的夫人是江春的族侄女,阮元的江夫人是江春的族孙女,阮承义是两淮总商行馆的实际负责人,全程参与过江春在扬州六次接驾乾隆南巡。

阮元在两淮总商行馆一住就是三年,他入住后第二年参加丁未科会试,没有考中,父亲让他不必回老家,就在京城学习提高。阮元在这里撰成了《考工记车制图解》,并因此拜见了纪昀。开始联络江藩、焦循编写《经籍籑诂》。

乾隆五十四年(1789),阮元第二次会试高中,任庶吉士、纂修官。乾隆五十五年(1790)散馆后授职编修,迁寓外城扬州会馆。

两淮总商行馆对应在今天的哪里?“前门内西城根”如今已经不存在了。2月22日,我另有安排去了亦庄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刘欣宇博士谈碳化硅项目,王博士独自从和平门步行到前门,拍摄了几十张照片,回去后给我发来他收藏的乾隆十五年、三十九年、嘉庆五年和八国联军占地分布等老北京地图,尤其是八国联军占地分布地图,兵部洼胡同至今仍在,以此为参照,胡同东西两侧,分别是东城察院和南城察院,不可能做两淮总商行馆,这地方对应的是今天的北京市一六一中学。只有靠近前门的头甲巷、二甲巷、三甲巷、西江米巷和取灯胡同一带,才有可能设置两淮总商行馆,这一带对应的是今天的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或稍西一些的国家电网所在地。

人民政协网所载贾晓明《中国大学的三十六年》一文中,对“前门内西城根”也有说法:“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国民政府拨款84500两白银为开办费,租得前门内西城根愿学堂为校址(后为中国大学附属中学校址,现已改建为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

两淮总商是个非官方机构,能在中央六部衙门这等要害地方设馆办公,可见两淮盐商不仅经济上举足轻重,政治地位也不可小觑。

【八国联军占领区分布地图(局部)】

【王建文所摄全国人大办公楼】

2、外城扬州会馆

乾隆五十五年(1790)阮元散馆后,迁寓外城扬州会馆。这段时间还与朝鲜学者黄仁点、朴齐家、柳德恭有交集。乾隆五十六年(1790)是阮元突飞猛进的一年,二月初十大考翰詹,被乾隆皇帝亲擢一等第一名,升詹事府少詹事,修纂《石渠宝笈》,充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阁事、石经校勘官。三年左右的时间,做到了正三品。

为延续子嗣,江夫人带女儿阮荃来北京团聚,然而天不遂人愿,乾隆五十七年(1792)冬十月,阮荃患痘症去世,十一月,江夫人病卒。

乾隆五十八年(1793),阮元三十岁,外放山东学政。离开扬州会馆,在此居住了三年。

会馆第一功能为同乡集会、办事之所。其二,则是寄宿之用。所以保证同乡“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归也。”其三,明、清两朝顺天府乡试和全国性的会试,考场都设在北京,每届大考之年,各省考生公车进京,一时间旅馆客满,无处栖身,只有寄寓会馆。至于寒士,会馆成了他们投身之地,食宿无虞,大庇天下寒士,功德无量。另外,清代时为了城内的安全,外地来人一律不许住在城内,晚上关城门,包括商人等都要住在城外,连各省进京赶考举人也不例外,所以宣武门外就成为会馆汇集之地。具不完全统计,北京宣武区就有近300处各地会馆。

扬州会馆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地处宣武门外。嘉庆四年(1800)扬州府举子连夺文、武科前三元,遂由阮元、郑鉴元、郑宗彝等乡梓捐资重修,会馆内建有和会堂、联星堂及东、西厢,会馆影壁上刻有扬州著名学者汪中撰文的《广陵对》。联星堂东有阁,以祀神位,另有院落数处,间种花木果树,宽敞幽雅。第三层院中种竹百余竿,阮元以“宛然禅智西,亭外千竿绿”题院中轩屋,曰 “小竹西”。第四层院中种植了许多海棠、桃、杏等花草树木,并用唐人春风得意诗意题其匾曰“看花馆”。阮元还为会馆撰楹联及《重修扬州会馆碑铭》,联曰“二千里远行江淮,凡甲乙科同在中朝,皆敦乡谊;五尺天近临韦杜,当已未岁重新上馆,更启人文”。

阮元所撰《广陵诗事》,嘉庆六年(1801)刊于浙江抚署,光绪十六年(1890)重刊,翻刻本之雕版就收藏在扬州会馆。待到民国九年(1920),时常有人向扬州人索要《广陵诗事》,惜无书应付,扬州士绅集资刷印,以广流传。

仪征文人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道光二年(1822)他在北京迎考,入住扬州会馆联星堂,此时会馆有两位司事,一位叫史致俨(后为吏部尚书),还有一位是阮常生(阮元长子)。

新浪博客网友“岳冠奇锋”有《走访北京扬州会馆》一文,记录其2004年通过广内大街街办和居委会,找到了原扬州会馆“联星堂”、“小竹西”和“看花馆”三个院子,分别对应门牌为广安门内大街37号、49号和51号(更早时对应的是21号)。联星堂前的和会堂以及会馆门厅、影壁在1992年广安门内大街拓宽时已经被拆除,其中 “汪中《广陵对》石刻”被群众拿去垫地坪了。

今天还能见到“扬州会馆”什么呢?2月20日(正月十六)中午,作者和北农王博士一同进行探访,在广安东里社区居委会,走访了资历最老的任杰主任和工作人员张丽,任主任说,广内大街37、49、51号这些房子,都已拆除,位置就在居委会所在的小公园,此公园的南门即地铁菜市口站E口。

【作者和王博士在广安里社区门前留影】

3、衍圣公邸

嘉庆三年(1798)九月十二日,阮元浙江学政任职期满回京,任兵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去世后,先后任兵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会试副总裁,后又调礼部左侍郎襄办大礼,九月望日奉旨留住裕陵四日。回京后管理国子监,十月三日出任浙江巡抚。这次在北京居住一年时间,其间还编成了中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畴人传》,“借寓”在衍圣公邸。

为什么不住扬州会馆了呢?因为在该年春夏间,阮元牵头大力整修扬州会馆,还撰有《重修扬州会馆碑铭》。

为什么会“借寓”在衍圣公邸呢?因为阮元江夫人去世后,续弦的是孔夫人孔璐华,孔璐华是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的孙女、诰封衍圣公孔宪增的长女,笔者在《阮元仪征事》书中作过考证,七十一代衍圣公是孔昭焕,七十二代为孔宪培,因无子,由弟弟孔宪增的儿子孔庆镕继位七十三代衍圣公。由此孔宪增获诰封。所以孔璐华应是七十一代的孙女、七十二代的侄女、七十三代的姐姐。

孔宪培的夫人相传是乾隆女儿,以吏部尚书于敏中女儿名义嫁给七十二代衍圣公,无子,将侄儿孔庆镕过继给她,所以孔璐华还是于夫人嗣子孔庆镕的亲姐姐,有皇家背景。这段公案笔者在《阮元仪征事》里有讲述,在此不作展开。

嘉庆八年(1803),阮元以浙江巡抚身份回京述职,七月途径曲阜,登泰山、宿孔子庙,出古北口,八月初七召见于行在,八月十五在承德万树园觐见嘉庆皇帝。在京时间不详,估计十天左右,因为他九月十七日已经到陈集夜宿母墓了。在京期间曾向翁方纲出示《积古图》,翁方纲撰有《积古图后记》。

嘉庆十二年(1807)十月初六,阮元丁忧期满,入京报到,恭进四库未录书百种,被嘉庆帝赐名《委婉别藏》,著署理户部右侍郎,十一月任兵部右侍郎,十二月赴河南查办勒休知府熊之书病疯案,署河南巡抚,次年三月再任浙江巡抚。这次在北京住了两个月时间。

嘉庆十四年(1809)九月三日,第二次任职浙江巡抚的阮元,因学政刘凤诰科举舞弊案牵连,被革职解京,到京后经甄别,认定阮元无罪,但“失于软弱”,负个领导责任,任职编修。与朝鲜学者金鲁敬、金正喜交集。

嘉庆十五年(1810)春,阮元再次借寓京师衍圣公邸。

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初四日、道光十七年(1837)二月初九日、八月初二日,阮元三次奉遣祭至圣庙,斋宿国子监。

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阮元办八旗军政,宿集贤院。

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阮元为刘文淇《扬州水道记》题序,落款“仪征阮元识于京邸节性斋”。后有多篇文章落款皆为节性斋。

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起三次告老,五月获批,八月二十四日,由东便门下通州,上船,十月十四日到扬州,回大东门福寿庭宅。

从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二十日阮元到京任体仁阁大学士,到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二十四日致仕离京,阮元在京生活了整三年,住“京邸节性斋”。然而“节性斋”是阮元在云南时就用的斋名,所以在北京的住所,待考。

从阮元致仕“由东便门下通州”的线路看,他这北京最后的三年,仍应住在外城,很可能还在扬州会馆。

国子监严格地讲并不是阮元的住所,但他嘉庆四年曾短暂管理过国子监,道光十六年、十七年曾三次“奉遣祭至圣庙,斋宿国子监”,加上他的孔家女婿身份,国子监对阮元,有特殊的意义。

2月20日(正月十六)下午,我和王博士同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我们瞻仰了孔庙大成殿,细看了严嵩触奸柏,观摩了乾隆石经,参观了辟雍,我曾在《真州八景之泮池新柳》一文中,将仪征泮池与国子监辟雍做了规制比较,今天亲眼得见,才知殿是方形池为圆形。最有意思的是孔庙大成门前的进士题名碑,有198通,从元代(不全)到清末,记载着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最后一科的碑,朝廷没有经费刻了,还是进士们自己出钱给解决的。

我们试图找到阮元、陈倓(状元)等仪征熟人,从“进士题名碑方位示意图”,按进士录取年代,找到阮元在149号碑,陈倓在177号碑,由于石碑被栏杆所围,字体又很小,所以没法看到他俩的名字,希望博物馆将高清照片上网,让大家瞻仰。

【国子监辟雍方殿】

【国子监辟雍圆池】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