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杨广与智剀的交往,成为其早年生涯中一段不可忽视的特殊经历?

  • 作者: 我是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6-19

百家原创作者:西峰观历史

欢迎来到百家号西峰观历史,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杨广的历史故事,小编发现杨广在江都的工作时,是从整顿文化事业入手的。这当然得益于他的远见卓识。他自幼对江南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致,梦寐以求想一睹江南风物,现在终于如愿了。

谈到公元6世纪的江南文化,佛教的兴盛自然是绕不开的,当时正是佛教各宗派在中土扎根,并大放异彩之时。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当时佛教宗派文化空前繁盛的写照。在江南,佛教的根基已十分深厚,意味着杨广在那里少不了要做一些涉及宗教界的工作。当杨广一行抵达江都时,江南的乱党多数已被平定,只有少量余孽未息,还在徒劳地做困兽之斗。但无休止的战乱留下了满目疮痍,有待进一步整顿修复。杨广就是肩负这项重任,被朝廷派来江南的。

抵达江都之后,他目睹了战乱后的惨淡景象:所经之处遍地狼藉,个别地方还有叛军在负隅顽抗;不少贵族和文化界人士对新朝廷持犹疑观望态度有些还心怀怨愤和敌视;僧人们流离失所,在残破不堪的寺庙中谋生,大批佛经散落各地。战乱之后百业待兴,但整顿和恢复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杨广此时年轻气盛,兴趣广泛,尤其陶醉于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被朝廷寄予厚望。在贤妻萧妃和几名心腹支持下,他坚定了信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萧妃出身江南皇室,自幼却是民间长大,性格温和而有教养。

作为丈夫的贤内助,她的品格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杨广在她的帮助下,先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吴侬软语,然后聘请一位当地的望族人士从事招抚工作,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没多久,三百多个叛军头目都归降了。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开始为打破南北方在政治、文化上的隔阂而努力“他必须说服江南人,说他们的新统治者并非夷狄,而是与其具有和珍视同一文化遗产的开化之人。”崔瑞德对他身负的使命洞若观火杨广以整顿和振兴江南文化为己任,在这上面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精力。鉴于当时佛教风靡一时,因此从当地拉拢一位享有崇高声望的佛界领袖,是很有必要的。杨广心思缜密,早就留心此事了。

经过多方物色,他最终确定了一位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天台宗的智剀禅师。而在延请智剀之前,他早已经下令重新收集和誊抄散乱的佛经,在江都也新建了多处道场、佛寺和藏经馆堂,还召集了大批学者,致力于儒家典籍的编纂。“他很得意,自认为功德无量,还写诗自夸。”袁刚介绍说。年近六旬的智剀禅师,后来被奉为天台宗初祖,当时在江南广有德望。此前,他曾隐居深山长达三十余年,期间只是偶尔受邀出山,弘法传道。

当杨广执着地请他出山讲法时,他一连婉拒了三次,最后才勉为其难答应了,但同时也提出了四项条件:“殿下,对于佛法,请别对我期望过高!”“我生性朴直,即便努力克制,也难保不忤逆他人,请勿以世俗规矩要求于我。”“山野之人,素无拘束,若生山壑之念,请允许我去留自便。“我此行志在弘法,不愿阿世,若不合情势,还请不要见责!”杨广对延请智剀极为重视,也甘情愿不计代价地付出。他先后多次屈尊延请,恭候禅师的大驾,虽然屡次遭到拒绝,但仍然矢志不渝。

当对方终于被其诚心打动,肯应邀光临时,他的兴奋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隆重其事,他还特意在江都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斋席,有一千多名僧众应邀出席。“弟子承蒙祖上积善,有幸生于皇家…如今耻崎岖于小径,希优游于大乘。”初次会晤智剀,杨广极为恭敬地表达了对大乘佛法的崇敬,并赠给了对方一顶天冠。然后,他在禅师面前跪受佛戒,获赠佛号“总持菩萨”。作为礼尚往来,智剀则接受了他恭奉的“智者”称号,后来便以“智者大师”名号著称于世。

这是一场伟大友谊的开始,尽管后来饱受批评与质疑,但还是维持了下来。即便智剀不愿久居江都,旋即离去晋王杨广仍然不改初衷,以极大的耐心与他保持书信往来。禅师的一名弟子灌顶,谨慎地收录两人的往来信件,共有40多封。杨广在信中言语极为恭敬,自称弟子,丝毫没有王者相加的逼迫口气。杨广与智剀的这段交往,成为其早年生涯中一段不可忽视、却又难以评断的特殊经历。外界人士的反应,自然少不了热忱的赞颂,但更多却是各种责难和批判。出人意料的是,智剀在六年后圆寂,由此避免了后人更深的误会和猜测。

“莲花香炉,犀角如意,均是大王所施,今以仰别,愿德香远闻,长保如意。”智剀是在口述完这份告别辞后的第三天圆寂的。后来,灌顶奉命将其连同禅师的遗嘱一起捎带给了杨广。谁也无法形容,他阅览智剀遗书时的心情是何等沉重与悲痛。事隔多年之后,灌顶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位年轻的亲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远拜大师的灵仪,五体投地,呜咽不止。在那之后,杨广又在天台山设了一次千僧斋,并在一篇《功德愿文》中称:“生生世世长为大师弟子”。

杨广采取这些举措时是心怀至诚的,很少有人怀疑这一点。崔瑞德甚至很肯定地认为,这是很合他心意的事。但后来,情况就慢慢地起了变化。有人开始怀疑,杨广这样做是为了求取双亲的欢心,因为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另外,有人还进一步发挥,称从中看出他志向远大不甘屈居当时身为太子的长兄杨勇之下。

同样是崔瑞德,还观察了问题的另一面:“他有强烈的政治直觉,为争取南方的高僧而把奉承、引诱和赞助等手段巧妙结合起来,以缓和南方精英的反对情绪。在小编看来,无疑,这才是对杨广那段经历最为精辟的总结。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看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其他的观点,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