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1964年的百合花(下)

  • 作者: 你在逗我85667409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6-19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衅,先是一愣,继而明白对方是话中有话。这时,马林诺夫斯基的吼叫声引起了一些西方记者的注意,他们的目光一齐聚集过来,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与一个醉意朦胧的人在这种场合争论显然不合时宜,**压抑住愤怒,马上若无其事地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喜欢喝酒,下次你来中国,我请你喝茅台,和北京的二锅头,好不好?”说着,**盯视着对方,优雅地举起酒杯。

马林诺夫斯基也许把中国总理的善意当作了懦弱,继续借酒撒起疯来,他挥舞着酒杯,狂呼狂叫,全然不顾他心爱的杯中物抛撒而出,差一点洒在**身上:“不要让任何魔怪妨碍苏中两党两国的关系,俄国人民要幸福,中国人民也要幸福,我们不要赫鲁晓夫来妨碍我们,也不要任何**……”

马林诺夫斯基的狂躁表现,清楚地告诉人们发生了意外,可没有人上前制止他的恶劣行径。**无法忍受他的胡言乱语,愤而打断,厉声正色道:“你的话我不懂!”转身就走。

此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绪显然已经失控,冲着**的背影放肆地嚷嚷:“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相应行动,把**搞掉,只有这样苏中两党和好才有希望。”

见**生气地掉头而去,马林诺夫斯基像得胜一般,在原地打转干笑起来,却又觉得意犹未尽,猛然他的双眼又放出光来,贺龙正在不远处和朱可夫元帅聊天,他得意洋洋地走过去,对着贺龙嚷嚷开了:“中国元帅,我们现在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不如你们也仿效我们的做法,把**也赶下台去。这样,我们就能和好了。”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如此放肆,一方面他的话代表了苏方一些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他自认为有恩于中国人民,正是他率领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由此,中国应该听从苏联的指挥,至少要感激苏联并给予补偿,可**寸步不让,就这样搞坏了中苏关系。而在这个时候,由他说出这样的话,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贺龙看来,作为军人被人家打上门来,是不能忍受的,立即严词驳斥:“你们的赫鲁晓夫和我们的**根本无法相比,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两件事。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两党的情况完全不同,**是我们领导集体爱戴的领袖,你的想法是愚蠢的、错误的。你这样讲话是无礼的,你的想法是头脑发热,是不可能实现的。”说到这里,贺龙朝朱可夫点点头:“对不起,由于别人的打扰,我不能与你交谈了。”然后,贺龙转身离去,对挡在身前的马林诺夫斯基不卑不亢地说:“请你让开。”

马林诺夫斯基

这时,**走过来,低声对贺龙说:“贺老总,这位国防部长太放肆。他的话在苏联内部还是很有市场的。我们决不能姑息,我们代表团有必要退席表示抗议。”

“这家伙欺人太甚,我们当然不能示弱。”贺龙余怒未销。

就这样,中国代表团在全场凝视中愤然退场。勃列日涅夫等人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不知如何处置,只能装作没看见。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其他国家的党政代表团也装聋作哑,都不想被卷入两个大党的是非之中。既然怎么表态都不合适,干脆沉默到底。可以想见,**一行人面色严峻往外走,参加酒会的人们木然地站着,想看又不能看,只好用眼角的余光来目送中国代表团离开。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敢如此放肆,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说法代表了苏共党内相当一部分人,背后有人支持腰板自然要挺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认为中国的解放者,正是这个人指挥苏联红军在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远东军。因此,他觉得自己有资格对中国指手画脚。当然,还有军人心直口快的因素。在这些人看来,中国应该顺从苏联的指挥,起码应该给予物质补偿,同时,以中国经济的贫弱、军事的落后不得不接受苏联的保护,可**竟然寸步不让,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那么,不听话就要得到教训,坦克能开进那些东欧国家,同样可以开进中国!不过,中国党内如果有人起来把**拱倒,岂不更轻松?

勃列日诺夫与柯西金等

回到驻地之后,**先把几位跟班翻译召集在一起,对照核实马林诺夫斯基的所做所说,一一记录备案,准备向国内汇报。

大家分析后,一致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言谈背后,一定不是孤立的,在苏共高层有一部分人持这种看法,他们把中苏之间的冲突归咎为,赫鲁晓夫与**个人之间的恩怨,并认为中苏恢复友好的前提就是赫鲁晓夫与**一起下台。对苏方的态度,我们必须有所表示,决不能示弱,苏共方面必须赔礼道歉,并做出解释。

**严肃地说,马林诺夫斯基不只是攻击了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领袖**主席,更是在挑拨中共的内部关系,企图煽动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这次挑衅决不是偶然的,应该视为中苏关系中的一起严重事件。

同时,**又冷静地分析说,我们也应该看到马林诺夫斯基所代表的是苏共高层的一种态度。赫鲁晓夫的下台,促使苏共内部产生了与中共改善关系的想法。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在第一时间内向我们通报有关情况,是非同寻常的。因为两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中断,外交关系虽然保持着,但国家层面的关系只是通过外交途径维持着。在这个时候,契尔沃年科的举动是意味深长的。我们派代表团正是应和了苏方的“主动行动”,希望苏方能够了解**的这一决策,从而促使希望和好的力量能够占上风,共同努力修复中苏两党的关系。没想到马林诺夫斯基突然跳了出来,为两党的和好设置了荒唐的先决条件,显然这股力量更强大些,这就使得恢复友好关系困难起来。从接触来看,勃列日涅夫等人并不想向我们解释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也就是说人家还没有平等对待我们。友好是双方的,我们不会放弃我们的原则。

代表团经过紧张而充分的讨论,最后决定,由**向苏方正式提出口头抗议。

第二天一早,苏共中央的车队如约驶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贺龙等代表团成员在门口迎接。合影之后,双方步入会客厅开始会谈。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为客人奉上中国龙井,以示尊敬。在扑鼻的茶香里,勃列日涅夫微微笑了。**浓眉一挑先开口:“**同志,在昨天的庆祝活动上,我们向你们献上的贺词以及兄弟党的贺词,你们决定怎么处理?”

勃列日涅夫主持会议

勃列日涅夫的笑容顿然凝固了,他没有想到**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愣怔了一会,搪塞道:“你们的贺词,兄弟党的贺词,都洋溢着热情,在显示团结的同时,尤其显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为了表示我们的重视,我们准备出版一个贺词专集,在专集上登载。”

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满意,因为按照惯例,苏共中央报《真理报》上应该登载这些贺词,可第二天并没有发表贺词,这说明苏共并不重视中共代表团。

于是,**单刀直入:“我们的祝贺是真诚的,昨天晚上,各兄弟党欢聚一堂,机会难得。但是,在这个欢庆时刻,却冒出了不和谐音,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并且在欧美人士面前,你们的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对我、对我们的副团长贺龙同志说了一番侮辱性、挑衅性的话……”

勃列日涅夫喝口茶,寻找着解决之道。他放下茶杯,装起糊涂:“是吗?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生气地站起来,把马林诺夫斯基讲话的大意略事重复,然后说:“我想你不会不知道,为了这件事,我们退场表示强烈抗议。勃列日涅夫同志,苏共所有在座的同志,你们苏共中央欢迎中共代表团来,不是要当众向我们挑衅吧!你们必须澄清,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用意何在?”

**、 **、**到机场迎接**

勃列日涅夫一时很尴尬,侧过脸与柯西金耳语后说:“酒会人来人往,我们是在你们离开后才知道的。马林诺夫斯基出言不慎,我们同样愤怒和不安,我知道后,当时就严厉批评了他。他一下子清醒了,承认是酒后失言。所以说,他的言语只能代表他个人,并不代表我们中央的意思。**同志,你知道,马林诺夫斯基不是我们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他那是胡说八道,并不能当真,我们将在中央委员会上对他进行谴责,通过具体行动向中国同志表示歉意。另外,他的翻译也有问题,没有考虑具体情况,反而火上浇油,翻得很不准确,我们也要处理。”

**回答:“我知道马林诺夫斯基不是我们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但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节日盛宴的重要场合,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使节和各国记者都在场的情况下,马林诺夫斯基当众向中国代表团领导人连续发起挑衅,公然煽动撤换中国党和国家的领袖,我们中国代表团认为,这不仅对中国是直接的攻击和侮辱,而且企图按照自己的好恶改变中国领导层,在此,我们不得不向苏方提出严正抗议。

“希望中国同志以团结为重,原谅马林诺夫斯基的错误。”勃列日涅夫没有想到**的反应如此激烈,希望平息风波。

**说:“既然如此,苏方应首先赔礼道歉。”勃列日涅夫只得向中国代表团表示了遗憾和歉意,但仍然坚持马林诺夫斯基是“酒后失言”,中间存在翻译的错误。

**马上反驳道:“中国有句俗话‘酒后吐真言’,马林诺夫斯基的话,根本不是‘酒后失言’,恰恰代表了苏联领导层一些人的想法,并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人行为。因此,不能看作一个偶然的简单事件。”

勃列日涅夫忙说:“我们同意你们的看法,并且已经向中国代表团表示歉意,希望事情能到此结束。”

**义正词严:“我们也想就此了结,开辟双方关系的新篇章。可事情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两党的关系,因为今天一早,西方通讯社已经公开了来自莫斯科的消息,消息说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透露,苏共已经和中共达成协议,鉴于苏共已经将赫鲁晓夫赶下台,中国也将把**赶下台,改由**任中共中央主席。这次事件在国际上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个‘误会’所能解释和消除得了的,因此苏方对此必须加以澄清和公开认错。”

**被切掉了

勃列日涅夫步步退让:“那当然,那当然。”陪同的安德罗波夫忙调和说:“我们要和马林诺夫斯基划清界限。”

这天的会谈,就这样在双方的争执中,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会谈。

在接下来的9、11、12日的三次中苏会谈中,苏方对**询问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始终不给予正面答复。对于中方取消由赫鲁晓夫决定、拟定于明年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国际会议批判中共的要求,勃列日涅夫明确说:“苏共二十大以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决定,这是苏共中央全会的决定,中共这一方面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不存在修改的可能性。”很明显,勃列日涅夫的回答与他此前就马林诺夫斯基事件的道歉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真诚可言。

米高扬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与中共领导人有过友好交往,害怕担上倾向中国的罪名,说出的话更是直言不讳:“赫鲁晓夫下台后,由中央全会选举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对中苏关系问题,即苏联对华政策没有什么改变,是和赫鲁晓夫的政策一致的。”

11月13日,**、贺龙等抱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回,十分遗憾地结束了这次访问。

与在苏联的冷遇相比,国内的欢迎仪式热烈而隆重,多少冲淡了笼罩在代表团头上的阴云。党中央、国务院在京的主要领导悉数到首都机场迎接,机场上充满了欢乐气氛。**很少参加迎送仪式,这次不仅前往,而且亲自将一大束百合花送给**。我当然不会放过这珍贵的场景,迅即按动快门留下了这动人的画面。背景就是刚刚降落的专机,交代环境是在机场。**把百合花抱在胸前,与**微笑着交谈居于画面中央,**右侧是**,**身后是**,同样是满面笑容。笑容与百合相映成趣,传达着中共高层的团结与和谐。

在我的记忆中,这束百合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那个年代,送花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是一个颇具特殊意义的举动。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使送花这一细小的礼仪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现代人说,细节决定成败。百合虽小,但含义深远。在中国人眼里,百合是合作融洽,长久和好之意。在西方人眼里,百合有祝福、友好之意。中西方文化虽然不同,但百合花的含义却同样美好。这一举动向西方世界包括苏联传达了明确的信息,中共领导人的团结是紧密的,不会被苏共牵着鼻子走,中国党政代表团的立场就是中共中央的共同立场。

当年发行的邮票

当然,百合花的含义是丰富的,其中不乏**对**的信任与感谢之意。在后来发生的“**”之中,这层含义更加突出出来。对内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对外反帝反修,都是**怀疑国内外敌人同流合污,企图搞掉自己。**被大张旗鼓地批倒批臭,**也受到了冲击。在“**”前,曾经向国内外宣示团结的四人微笑照,在“**”期间,只留下了**、**两人。这里面不能不说存在着马林诺夫斯基事件的阴影。

我作为一个小人物,自然无力向 **、**伸出援助之手,但让我安慰的是,**手捧白色百合单独面对**的画面,曾经由新华书店发行过上千万张,为 **免遭 **批斗多少起过一点作用。建国前后, **多次说过:“ **同志是支持我的。” 百合花照也算得上是一个注解。但我想说,四个人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它代表的是党的集体,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至此结束)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