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民国时期黄河堵口复堤训令

  • 作者: 未大透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每年6月份,我国大多数地区进入主汛期,防汛排涝成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笔者收藏的这份民国时期黄河堵口复堤训令(见图),则真实地再现了一场人为的巨大洪涝灾害。

由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颁发的这份“训令”,签发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一日,编号为“卅六 局光总人字第1322号”。从结构上看,该训令分为事由、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属民国时期典型的下行公文格式。在事由一栏,可见其目的是“颁发花园口堵口出力人员奖状”,具体交由“副工程师李玉堂(抗日名将)”负责执行。从内容看,有被授予勋章者“计朱光彩等十六员”、获水利奖章者“计齐寿安等三十九员”、获得奖状者“计赵家璧等三百五十六员”等,叙述详尽,表达清楚。从编排体例看,文字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套语“为奉……等因转发祗领由”及结尾处“此令”后用“=”号截开,体现出民国公文虽有意革新但仍文白夹杂、残留封建余毒的特征。观察该训令的用纸,不难发现其宣纸纹理,与当时国民政府规定“公文用纸限用本国所制纸张,不得购用洋纸”极为吻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落款的印鉴上,局长“朱光彩”的字样清晰,蓝色的行书字体恢弘大气,遒劲有力,与训令右侧的红色公章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1938年6月,徐州会战遭重创后的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中原地区,于6日占领了开封。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掘开黄河花园口大堤。6月9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决堤,豫皖苏共44个县尽成泽国,形成了长约400公里,宽30到80公里不等的“黄泛区”,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曾有如下描述:“黄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

“以水代兵”使豫东地区日军得以肃清,余部被迫逃往豫皖交界处。然而,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一方面,生灵惨遭涂炭、经济蒙受巨大损失:死亡人数达89.3303万人,逃难灾民391.1354万人,各业财产损失61702.2万元。另一方面,黄泛区水退沙留,形成了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并存的独特土壤,失去了耕作的可能,生态急剧恶化。此外,黄水倒灌,泥沙淤积河道,原有的航运业无法继续正常发展。因此,抗战胜利后,黄河堵口复堤成为救济和复兴黄泛区的首要任务。

1946年2月,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局在郑州正式成立。同时,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也在菏泽设立了治河委员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派出了美国水利专家塔德作为黄河堵复顾问,并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援助。3月1日,花园口堵口工程正式开工。中途,兼局长赵守钰因原计划失败引咎辞职,由留学德国并取得柏林大学水利副博士的朱光彩接任局长。第二年3月,耗时1年的花园口堵口合龙,朱光彩被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工程荣誉金牌”。这份训令正是事后半年多,工程局对所有“出力人员”作出的表彰措施。

一份训令,诸多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花园口发生过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0次,没有一次决口。半个多世纪,岁岁安澜,这是国家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收藏者: 王继军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