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清兵的工作服上为何有的绣的是“兵”,有的是“勇”

  • 作者: 柯灵辉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在现代拍摄的清代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穿着不同服装的清朝士兵。一些士兵穿的衣服中间,写了一个大大的“兵”字;而另外又有一部分人,穿着“勇”字衣。

(绿营兵剧照)

那么,清朝士兵们胸前的“兵”和“勇”,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严格意义上来说,“兵”才是正儿八经的清朝常备军,他们由八旗军和绿营军两部分构成。所谓的八旗军,实际上就是当年清军入关之时那支由满人组成的队伍,他们迅速占领了大明全境,其名号威震中原。

清廷在坐稳江山之后,又将八旗军进行了扩编,分为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几支队伍,他们是直属于中央的军队,也是清朝最正规的军队。

从偏居一隅到统治全境后,清廷才发现明朝疆域实在太大了。光靠他们那几十万本族子弟兵,根本无法守住疆土。于是他们便对军队进行了扩编,征召了大量的汉人入伍,并以绿旗为标志,成立了一支由汉人组成的军队,就是我们说的绿营军。

除了入关后新征召的士兵外,绿营军还包括当年入关时,收编的大量汉人军队。由于汉人人口基数较大,因此绿营军的人数历来都是八旗军的十倍以上。

(乾隆阅兵图)

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同属清朝正规军,但他们的分工却截然不同。八旗军作为主要由满人组成的队伍,是清廷的嫡系部队。因此他们主要负责京城的保卫工作。而绿营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虽然挂着正规军的招牌,其地位却远远不如八旗军。

除了薪俸待遇天差地别之外,八旗军还采取了世兵制。他们的后代自打出生起,就开始作为预备兵进行重点培养。可谓“一人参军,几代稳定”。

不过由于八旗军的待遇太好,地位较高,他们也开始变得好吃懒做贪污腐败。在乾隆皇帝阅兵时,甚至出现了“射箭,箭虚发;驰马,马坠地”的狼狈景象。这也让绿营军抓住机会,渐渐替代八旗军成为了清朝的主力部队。

随着绿营军日子一天天变好,士兵们也渐渐没有了斗志,走上了八旗军贪污腐败的老路。

众所周知,清朝士兵的战斗力往往都比较低下,不仅打不过洋人,甚至连战斗力并不强的太平天国军队也收拾不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整个清朝军队都处于贪图享受的氛围之中,士兵们变得贪生怕死,根本就不愿意和敌人拼命。

(清朝的民兵军队)

面对这样的情况,清廷也感到无可奈何,于是他们组织起了另外一支军队,即身穿“勇”字衣的民兵军队。

实际上,早在雍正年间,就有了对“勇”字军的记载。“勇”字军的成立,最开始是由于遇到战事时,八旗军和绿营军人手不足,朝廷不得不就地征召民兵,组建成临时的军队,打完仗之后就会就地解散。就算是那些能力特别强,战功尤其突出的“勇”字军,清廷也不会长久留用。

相比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勇”字军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但战斗欲望却远非正规军可比。由于他们一般都是当地的民兵,因此“勇”字军打仗不仅熟悉地形,而且会有一种保卫家园的意识,这些都能成为他们战斗的助力。

总的来说,身穿“兵”字衣的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战斗力不强,军队作风也不太好,但基本上是属于有编制的正式职工,吃喝不愁。

而身穿“勇”字衣的民兵,更像是没有保障的临时工,属于卖命赚外快钱,不过打起仗来,反而比正式员工要卖力得多。

(参考资料:《清史稿》)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