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红岩之光 | 殉难烈士的狱中家书为何让人常含眼泪?

  • 作者: 不吃鱼的猫ing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6-19

1949年的“11?27”大屠杀,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纷纷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黎明前的重庆笼罩在黑云惨雾中。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原因,“11?27”殉难烈士给人印象似乎是这样的:在狱中对敌人横眉怒目,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拒不吐实;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这仅仅是他们作为英雄的一面。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正常人。

被关进监狱时,他们中有些已为人父、为人母。身陷囹圄,他们不能陪在子女身边尽教育责任,但仍渴望儿女健康、快乐成长。因此,他们写信、留言给子女,告知做人道理,寄托殷切期望。

车耀先:

“以为儿辈将来不时之参考”

车耀先是四川大邑人,1894年出生。早年投身川军,曾任团长等职。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痛愤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车耀先的《自序?先说几句》

1929年,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安排,他以战伤腿残为名退出军阀部队,到成都以开办“努力餐”饭馆为掩护建立秘密联络站,并担任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从事军运和统战工作。1937年1月,创办《大声》周刊,宣传抗日,是成都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1940年3月,在抢米事件中被捕,先后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等监狱。1946年8月,与罗世文同时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