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指导

  • 作者: 蒙奇迪孤狼
  • 来源: 数月亮
  • 2020-12-14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 我思故我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花此叶长相映,卷舒开合任天真! ——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即把物当做人来写,把情感寄托在物的上面,我有情山石草木也有情,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样写作,比直接写人、直抒胸臆更委婉、含蓄,更具有文学色彩,给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如何才能驾轻就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我觉得,观察,思考,移情,联想与想象这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首先要学会观察。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观察与写作关系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提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观察的内容:事物的形状、色彩、味道、质地、性质、用途……当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察,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地诠释了这一问题。 示例:让学生就近取材,观察身边的事物:讲台、黑板、粉笔、电棒、桌椅、尺子、圆规……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的结果。(梅兰竹菊、松柏、杨柳、白杨树、风、花、雪、月……都可以作为课后观察的对象。) 其次是学会思考。 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思考是写作的枢纽。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刻隽永的文章。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多想出智慧。”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示例:下面就请同学们拿我们刚才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吧:(老师先举几个例子供学生参考) 黑板:你是黑的,学生的前途却因你而光明! 粉笔:用生命作代价,为人类播下文明的种子;损耗的是自己,写下的是美丽。 直尺:因为自己一生正直,才可以丈量他人的长短。 圆规:终身画着圆,却不因此而变得圆滑。 学生展示思考结果后总结: 由此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对观察物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思考让事物具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情感与人的品质……再比如,观察月亮和星星,我们可以想,月亮是弯弯的银豆荚,星星是里面蹦出的金豆豆;看到水龙头滴水,我们可以想,你不停地掉眼泪,是谁欺负你了?等等。 如此简单而平凡的事物,由于融入了我们的思考与智慧,就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了,当然,这除了我们仔细地观察分析,认真地思考外,还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即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感情。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我高兴则花欢草笑;我悲伤则日愁月残……这里就牵涉到了“移情”的思维活动。那么,思考与移情又有怎样的关系?移情之于写作有何作用? 第三要学会移情。 与观察同时伴随着思考一样,思考的同时也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情”与“思”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移情则更是把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感人化的重要环节。 记得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首诗《晨光》(作者:金波) “ 晨光叫醒了风/了树/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云变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变蓝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阳” 正是因为人有情,然后移情于物,才使得事物都充满了动人的感情,作文指导《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这首诗中的晨光、风、树、鸟、云、海水......都是那样的多情,因此才有了被洗亮的太阳。而太阳则更有情,它总是无私的向大地万物奉献着七色的光芒,让万事万物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 可见,世间万物只要融入了人的感情,就能生动起来,形象起来,灵动起来。把这些事、物、景写进我们的作文,文章就会生动形象,情感丰满,感人肺腑。其实,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已经体现了这样的美丽与特色。比如学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读后感及单元后面的“综合学习与探究”要求的写家乡,写四季,写旅游胜地……同学们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景抒情,把家乡、把四季写得如梦似幻,令人神往……让老师也倍受启发和感染,即兴写了小诗一首《小溪》,与同学们共勉!(把自己写的诗歌读给大家听) 第四要学会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条件。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可以把我们带到许许多多神奇的领域:可上天,可下地,可入海;可谈古,可论今,可说未来;可纵横捭阖,自由驰骋!可到月宫里去会嫦娥,访吴刚;可到美人鱼的故乡去做客;可穿越时空隧道,找历史人物去谈心;可与外星球人做朋友…… 生活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9中没有想象,就算再富有,也只能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写作中没有想象,即便再用功,也难以奏出华美的乐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古代的志怪志人小说,现代的许多科幻作品,都无不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完成:春秋战国时期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词采绚丽,想象丰富;继屈原之后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推向极致的著名大诗人李白更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的神奇瑰丽的佳句;宋词里的想象则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家破人亡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日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这是台湾诗人沙鸥的诗歌《新月》,无限的美好与回味,尽在美妙的想象之中……老师也通过联想与想象即兴作了两首小诗,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听? 《浪花》:“浪花你/洁白 晶莹/恰似一朵朵/冰山雪莲/ 你可知道/这美丽 正是/阻挡你前进的礁石/创造的奇观?” 《礁石》:“礁石你/千万次的被/狂风恶浪无情击打/那千疮百孔的躯体/像历尽刀劈斧砍/ 你自岿然不动/依然屹立于/风口浪尖/淡看风平浪静/笑对狂涛巨澜”(此处应该有掌声……) 当然,这不仅仅是想象的结果,也是观察、思考、移情的结果。观察、思考、移情、想象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观察是知其表,那么思考就是知其里,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移情则更使事物有了人的感情,人的灵性。再加上想象的翅膀,就使事物更加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尽情感受,放飞想象,五官开放地去发现,去捕捉,去创造,去表现,这样,我们一定会有咏不尽的松梅竹,歌不完的星月云,感不尽的春秋四时,赋不完的社会人生!果如是,陆游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布置作业: 任选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事物,借助观察、思考、移情与想象,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附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作文练习,老师也可以抛砖引玉,给学生印发自己的下水文一至两篇,以供学生参考!准备印发《霜叶红于二月花》及《浮想联翩》两篇不太成熟的文字,愿能给学生一些借鉴与启发! 另:公开课定在下周,这只是初步的思路,还很不成熟,真诚地希望朋友们能不吝赐教,给不言提出一些经济、实用而又有创建性的建议!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