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东汉末年三国鼎力的经济斗争,货币乱作一团,严重贬值

  • 作者: 九姑娘40866758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图片:网络

文章:必读历史

在汉朝末年,因为中央政府对于军队的控制日渐削弱,各地诸侯占山为王,军阀割据纷争不断,在这种斗智斗勇的斗争之中,除了刀枪的碰撞,和智慧的斗争,同样出现的还有经济的决斗,而这场看不见的货币战争,也不下去战场上的钢铁与鲜血一般的精彩。

要说经济斗争,首先就要说作为一般等价物而流通于民间的货币,在秦朝时期,货币的法定是半两钱,但是那个时候的法律体系不是特别完善,民间私自铸钱并不违法,导致钱制混乱,常常出现假币—即剪边半两钱的存在,所谓剪边半两钱其实就是将半两钱用剪刀将最外围一圈减下来,一般来说7个到8个半两钱经过剪边处理,剪出来的铜料就可以再重新铸成一个半两钱,而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汉朝建立之后才开始缓和,汉朝在当政之后,朝廷开始大力推行货币改革,设计了新的方孔园钱,在半两钱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个围边,并且重新确认计量单位,才让假币泛滥之风得以制止。

到了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四起,在汉灵帝驾崩之后,凉州军军阀董卓率军进京,控制了朝廷,在这之后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而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董卓不得不放弃旧都洛阳,挟持天子前往长安而在这一路,董卓对洛阳的财富进行了洗劫,在当时洛阳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不但高官云集,而且还有很多商人在此居住经商,董卓对当地实施的洗劫不但将所有人的财富据为己有,更是将富商全部杀光,甚至还命令士兵对周围的坟墓开馆洗劫,并且在临走之前下令废除掉法定的五铢钱,改铸了小钱,相同的面额但是用铜量减少了许多,让货币贬值,而在这期间自己在洛阳搜刮了许多铜像铜马熔之铸钱,大发战争财。

在这之后整个三国时期货币市场乱做一团,而在这期间第一个对货币打起注意的便是蜀国,在赤壁之战后,天下的局势逐渐稳固下来,呈现出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势,而蜀国则立足于成都,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太弱,人口太少,要支撑起战争这一耗钱巨大的政治活动,对于蜀国来说压力太大,所以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在刚占领成都时便遭遇了财政危机,蜀国于是转向对货币下手,也改货币制度,改铸大钱,一大钱等于100枚五铢钱的面额,但是重量只有四枚重,这样下来相同的铜料能够换来更多的货币,而同时也导致了货币的大贬值。

吴国在此之后也紧随其后,因为吴国和蜀国在当时属于联合抗魏的局面,但是在蜀国推出大钱之后,吴国的商人在前往蜀国经商时,导致很多的五铢钱被蜀国套走,出现了极大的货币损失,孙吴在嘉禾五年也紧急推行了货币改革,大泉五百,便是一种面值相当于500枚五铢钱的大钱,但是重量仅有12枚五铢钱重,而且后续还推出了大泉当千和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可以说让这场货币战争直接升级到最高点。

而与此同时,曹操再这样的形势之下也必不可免的被卷进了这场纷争当中,但是曹操明显更加清醒,在蜀国吴国相继进行货币大改革的时候,仍然坚持推行五铢钱希望能够稳住经济局面,因为曹操本来所处之地幅员辽广,独占整个天下近三分之二的面基,国家实力相对来说最为强大,而且曹操一直注重生产,大搞水利并且推行屯田制度,经济上有着相当的实力,而且曹操对于蜀国吴国一直采取敌对态度,两个国家的胡作非为并不能让货币污染到本国市场,但是时间一长,曹操所处的魏国也开始出现了经济危机,毕竟战争是一个极其耗财的战争活动,曹操的办法就更为直接,直接废除货币制度,改用谷和帛作为货币,进行等价代换。

而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之中,曹操的决定无疑是最正确的,虽然蜀国和吴国所进行的货币改革解了燃眉之急,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对于国民财富的严重损伤,所有货币的贬值后果都由国民来进行承担,虽然诸葛亮已经用尽了力气来稳固经济局势,但终究还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而孙吴则更是悲惨,从一开始的荒唐改革就注定了他是经济改革最大的输家,货币混乱不堪,经济彻底崩盘让吴国成为了魏国的垫脚石。

在古代的战争之中,精彩的不仅仅是那些刀剑之争,也不仅仅是贤人志士的唇枪舌剑,同样还有一个国家战争的基础—经济命脉的互相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之中,三个军阀所采用的策略也让后人学到了很多。

声明:本文由必读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人物事迹!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