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100年前孙中山提出四大设想,3个已成真,还有一个即将实现

  • 作者: 白天不懂你的黑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9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早年学习医学,当他发现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时,他果断走上了反清的道路。从光绪二十年开始,建立了兴中会。经过16年的努力,孙中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制。

当时,迫于袁世凯的压力,孙中山不得不“让位”。就这样,他的雄心壮志没有付诸实践。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孙中山花了两年时间整理了建国的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略》一书对中国在未来100年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总结。

在民国六年,当孙中山开始写这本书时,正是在袁世凯王朝的末路,北洋军阀纷纷自立门户,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这本书完成后,孙中山向公众宣布了他的想法。外国记者称“是不可能实现的”。

100年后,有四个主要预言已经实现了三个,剩下一个的实现就在眼前。

第一个设想就是未来的中国将拥有16万公里的铁路连接沿海地区,大陆和边境。从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铁路的建设到1911年清朝的灭亡,中国铁路的总长度只有9000公里。

然而,今天的中国,铁路运营的总里程已经达到12.7万公里,其中2.5万公里是一条高速铁路,位居世界第一。计算其他未开放的铁路,可以说孙中山先生的想法已经实现。

第二个设想是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建造一个世界级的港口,如“纽约港”,并开发以港口为中心的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今天的中国,“世界十大最繁忙的港口”中占据了7个席位,北方的天津港,华东的上海港口,华南的广州港、深圳港和香港都是世界级港口。

第三个设想则是开放和包容,利用外资发展工业。经历过满族统治的孙先生知道,只有采取积极的开放和包容性政策,利用外资发展自己的产业,同时掌握主导权,倡导开放,关注主动,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就是这样吗?

最后一个设想就是未来的人们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感。孙中山多次强调人民素质的培养。他深信,未来的中国人将拥有崇高的个性和品格。

虽然当今国民的个人素质尚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最后一个设想也指日可待。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