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音体美教研组年度工作总结

  • 作者: 抱着西瓜吃夏天22
  • 来源: 数月亮
  • 2021-10-23
二是课堂提问经常而随便,这样会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当学生唱错音、词或答不出问题时,要做到耐心指导并给予帮助鼓励;
三是用热情关注的目光注视学生;
四是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上、家庭中接触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倾向;
五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学生关心,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六是在课堂上发现最调皮的学生,要与之交心,和他一起开展各类活动,并与之建立友谊,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像力更活跃、更丰富,记忆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是营造好的课堂氛围的关键。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如交响组曲《山林的呼唤》唤起了学生们许多形象记忆,学生听过之后,会描绘出一幅幅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山民的生活图像。这样,随着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增多,学生就自然对音乐产生了情感。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了情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鉴赏音乐中来,课堂也就十分融洽了。
关注“抑郁型”学生的参与表现我把课堂上不积极或者消极的学生称为“抑郁型”,并无太多别的意思,只是说他们是音乐课营造良好气氛的难点。音乐课中,如果“抑郁型”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那这堂音乐的气氛还用说吗?培养“抑郁型”学生的表演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可利用“兴奋型”学生带动“抑郁型”的学生,而且从最简单的节奏表演开始。只要他们参与了有了一点进步,就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的心理,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正因为我们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特征,我们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不能“统一规格教育”,要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生命体,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音乐课堂,就有非常好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聆听与体验,参与表现音乐,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