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

  • 作者: 无法挽回的叶子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5-30

教学目标

一、引

二、引导学生阅读《外史》和《官场现形记》,了解和习它们“串糖葫芦”式结构、批判和 讽刺的笔法、致微妙的细描写、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以及作者对现实的关

三、精读《匡超》一文,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精神毒害,学习作“直书 其事,不加论断”的讽刺

四、精读《兄阋墙》一文,了解国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方法之一──会,体会作者笔下官场的

单元介绍

这个

与清时期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社会小说的作者有着对会问题关注热忱,他们直现 实,以冷峻的笔调、写实的笔法,刻画了大批士林和官场人物,借此剖析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 的径。些作品从远离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时的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假托历史,往往 只把历史作为幌子,其真正的着眼点仍在于实人生。这些小说产于封社会末,封建专制制行将 没,各种弊端日益显,一些富有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接受了一些新的潮,开始反思社会题,并 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 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小说的会化作用, 开始把自己的

这些作品或讽刺,或谴责,或温婉,或愤,风格多样。《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是其中的代 品。两位作者都有着关注社会的极大热,一个是“文章大好人怪”的狂放之士,有感于士林败 德智,试图整士林;一则因“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时放明”,而“一掬伤时,誓洒大千

吴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随着清王朝在军政治上得成,它的文化治政策也愈来 愈深入人心。文士们醉举业,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吴敬梓十分恶当时士子热科名,以及由此而 形成的社会风气,把希望寄予落拓不得意的文士和自食其力劳动人民。怀着这种心情,他写出了卓绝的 刺小说《儒林外史》。他承和扬了我国文学中的现主义创作精神,“直书其事,不加论”,直 接在日常生活选取典型事例,照其本来真实描绘,很少把讽刺的对象进行夸和画式的处理, 这样,就有了鲁迅先生说的“戚而能谐,婉而

近代末期,民族危机愈加深重,民众遍对朽落的满清政府感到无望,纷纷探索国家的出路,在 政治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良动,文学上也相应地出现了改革的潮流,“小说界命”就是在这一背景 下展开的。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清末四谴责小说”,直面晚清场的腐败,运用画式的、夸 张的法,笔无藏锋,大力渲染,刻画了一幅幅官场群丑图,开了那个黑暗社

第单元从士林到官场第四单元从林到官场 这两部小说有着前后承的关系,《官场现记》 无论从结构排,还是讽刺手法上,都有着对《儒林外史》的借鉴迹。如,整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 的主人公,都是些故事的前后串联,显是《儒林外史》的鉴。但是,在艺术上,《儒林外史》比 《官场现形记》要精妙得多。《官场现记》对现实的态度是一味地暴露、谴责,缺乏深思和反省,更 乏理想的光彩;人物乏典型括,过渲染夸张,因而给印象并不刻。而《儒林外史》刻画了一大 批典型的士人,这些士人有的可叹,有的可悲,的可憎,有的可敬,者通过一些细描绘,使得他们 栩栩如生,读来如在目前。在教的候,指导学生了解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在此础上,重点引导学 生对比两部作品

从师友交游看刘克庄的文学及仕途

刘克庄 (1187-1269年 ) 字潜夫 , 号后村 , 莆田人 。 其文名 , 兼擅诗词文 。 淳祐六年 (1246年 ) 以 “ 文名久著 , 学尤 ” 赐士 , 历任枢密院编修 、 中书舍人 、 兵部侍郎 , 至龙图阁

刘克庄好交游 , 曾云 :“ 某自少壮好交游海内英隽 , 至老不衰 。 无事时 , 四方士友委刺者倒 屣下榻 , 行者必还贽和韵 , 尝敢失于互乡子 , 人所共知 。” [1](P3440) 好友林希逸曾评

“ 独岿然为大工 ”, 并说 “ 其于当世交游 , 先后

[2](P4879) 刘 的诗 、 词 、 文 , 在南宋文坛享有较高的 , 皆得益于其能转益多师 , 尊师重傅 。 淳六年 (1246年 ), 刘庄曾在撰的诏书中说 , “ 群天下之英材而养学 , 必择天下名儒而为

[3](P1598) “ 国尊 师重傅 , 既尝辅导于眇

[5](P2947) 同时也指出 , “ 古之学者必尊师 , 子夏以不称师受曾

[6](P2845) 人生的成长道路上 , 除自身的天和努力 外 , 刘克庄成长 、 为 、 入仕 , 乎每一步离不开两位文坛宗师的提携和

是叶

一 、 叶适对刘克庄的奖掖和影响 叶 (1150-1223年 ) , 字正则 , 南宋思想家 、 文学家 , 浙东永嘉派集成者 , 温州永嘉 (今温 州 ) 人 。 叶曾师从永嘉学派的薛季宣 、 陈良 , 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思想学说 , 成为时与朱熹 “ 理 学 ”、 陆渊 “ 学 ” 足抗衡的一派 。 晚年永嘉城外水心村著书讲学 ,

叶是南宋儒学巨擘 , 其 “ 文章雄赡 , 才气逸 , 在南渡卓为一大宗 ”。 [7]淳熙四年 (1177年 ), 前辈名家周必赏识叶适 “ 文高妙 ”, [8](P199) 并以门客名义保荐叶适参加两浙路转运司 (漕司 ) 的 “ 发 ” 考试 。 淳熙五年 (1178年 ), 叶适擢为进士二人 。 刘宰 “ 水心叶先生之 , 如磵谷 , 挹愈 深 ”。 [9](P40)

)

2011年第 9期

从师

周 炫

陈建森 作者简介 周 ,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师 ; 陈建 , 华南师范

[摘 要 ]克庄提倡尊师重傅 , 具有浓厚的师门观念 。 刘克庄珍惜与交游的机会而转益多师 ,

就了他渊博的学识而成代文坛宗师 。 在刘克庄的文学和途的道路上 , 叶适和真秀都起过关键用 , 从而使克庄不仅能现其文才 , 而且也能发挥吏才 , 谱写出壮丽

[关键 ]刘克庄 师友交游 文

〔 中图分类号 〕 I206.2/4〔 献标识码 〕 A 〔 文章

139--

叶是刘克庄的父执辈 , 为刘家世交 。 叶曾向克庄祖父夙 、 叔祖刘朔问学请教 , 并与刘克庄 父亲刘弥正为友 , 同时又与克从叔父刘起晦同年生 。 [11](P219) 叶刘两关系甚深 , 刘克庄的祖父夙 、 叔 祖朔 、 父亲弥正 、 从叔父起晦人的墓志铭 , 皆为叶适所 ; 叶适也曾称刘克庄弟弟克逊的 。 刘克庄虽然未正式拜适为师 , 但叶适对刘克庄影响大 , 具体表现

首先 , 叶适是刘克庄诗论思想的引领者 。 叶适是永学派的代表 , 他治学反空谈性理 , 提倡 “ 事 之学 ”, 讲究益世用 。 此 , 叶适从事功思想出发 , 认为 “ 为文不关世教 , 虽工何益 ”, [12](P2049) 强调 作文必有益教治 。 他在评价刘庄及其弟刘逊的诗作时说 :“ 子诲人 , 诗无庸自作 , 必取中于古 , 畏其志之流 , 矩于教也 。 …… 水为沅 、 湘 , 不专以清 , 必达于海 ; 玉为琏 、 璋 , 不专以好 , 必荐于郊 庙 。 二君知此 , 别诗虽极工而自行 。” [13](P200) 他认为刘克庄和刘克逊的诗既 “ 极工 ”, 又合于教化 。 这 对刘克庄产生了的影响 。 刘克庄曾说 , “ 往水心叶公讲学理多异先 ”, “ 悟世儒笺传之学皆 随接响 , 模堑尔 , 如水心 、 南塘 , 虚斋 , 乃可谓善学 。 因漆园之书以推它 , 其高妙精诣 , 切于世用抑又可 ”。 [14](P2442) 又说 :“ 自理之学兴 , 士大夫寻微之不愧先儒 , 然施之政事 , 其 合者寡矣 。 夫理精事粗 , 能其者不能粗者 , 何与 ? 是殆以雅流自居而不屑俗事耳 。” [15](P2581) 可 , 刘克庄论诗提倡教化 , 讲求用 , 很明

古诗皆切于世教 。 “ 吁谟定命 , 犹辰 ”, 大臣言也 ; “ 敬之敬之 , 命不易哉 ”, 谏臣之言 也 ; “ 棠棣华 , 鄂不韡韡 ”, 宗臣之言也 ; “ 载驰载驱 , 周爰咨诹 ”, 使臣之言也 ; “ 之子于征 , 有 闻无声 ”, 将之言也 ; “ 岂弟君子 , 民之父母 ”, 君国子民言也 。 禹之训 、 皋陶之歌 、 周公之诗 , 大率达而在上者之

刘克庄认为不仅古要 “ 皆切于世教 ”, 时要求今人诗歌创也要做到 “ 有益世教 ”。 他赞扬好 友翁定的诗歌 “ 多有益世

然观其送人去国之章 , 有山人士直之气 ; 伤时闻警之作 , 有忠臣孝子微婉之义 ; 知怀友 之什 , 有侠客节士生死不背负之意 。 处穷而势利之合 , 无责而任善类忧 。 其言多有世教 ,

刘庄还批评 “ 近时小家数不过点对风月鸟 , 脱前人别情闺 , 以为天下之美在是 , 力量 轻 , 边幅窘 , 万人律 ”, [18](P2510) 认为诗歌仅仅关注风月花鸟 、 别情闺思不够的 , 而应该关注 “ 古今治 乱 、 南北离合 、 世道否泰 、 君子人胜负之际 , 皆考验而施衮焉 , 山泽而抱庙之志者也 , 藜藿任 肉食之忧者也 ”。 [18](P2510) 刘克庄这种世观与叶适有益世用的

其次 , 叶适是刘克庄文学才能的发现者 。 叶适刘克庄父亲好友 , 故叶适对刘克庄关怀备 , 对 其文学才能特别器重和奖 。 这有方面表现 。 一是叶适称许克庄的诗作可 “ 建大将旗鼓 ”, 奠定了 克庄早期的文学地位 。 刘克庄初涉坛时 , 并为人所知 。 叶适以永嘉学派宗主的身 , 评价克庄 诗歌 “ 一偶 , 对一 , 必警切深稳 , 人咏重 ”。 [13](P200) 刘克庄 《 南岳诗稿 》 出版后 , 叶适大加称赏 :往岁道晖诸人 , 摆落近世律 , 敛情约性 , 因狭出奇 , 合于唐人 , 夸所未有 , 皆自号四灵 云 。 于时刘潜夫年甚少 , 刻琢精丽 , 语特惊 , 不甘为行比也 。 今四丧其三矣 , 冢钜沦没 , 纷 唱迭 , 无复第叙 。 而潜夫思益新 , 句益工 , 涉历老练 , 布远 , 建大将旗鼓 , 非子孰当 ? 昔 显道谓 “ 冶尘思 , 模物态 , 曾如颜 、 谢 、 徐 、 庾留连光景之 ”。 此论既行 , 而诗因以废矣 。 悲 ! 潜夫以谢公薄自鉴 , 而进于古人不已 , 参雅颂 , 风骚可 , 何必四灵哉 ! [19](P198) 刘克庄年轻时学诗即 “ 四灵 ” 唐体入 , 当时正是永嘉 “ 四灵 ” 十分活跃的时候 。 嘉定十二年 (1219年 ), 刘庄不满 “ 四灵 ” “ 晚体 ” 的弊病 , 即诗只写 “ 陶冶尘思 , 模写物态 ”, 没有 “ 参雅 颂 , 风骚 ”。 因而刘克庄悔其少作 , “ 发故箧 , 焚之 ”。 ①

① 《 后村先生集 》 卷 1注 :“ 公作几千首 , 嘉定卯自江上祠归 。 发故箧 ,

--

后作 。 叶适赞扬刘克庄的 《 岳诗稿 》 “ 琢精丽 , 语特俗 ”, “ 穿尽遗簇尽花 ”, [20](P31261) 肯定刘 克庄对永嘉 “ 四灵 ” 的超 , 并许其为 “ 建大将旗鼓 ”, 以恢复风的大任相期许 。 叶的推崇和 许 , 对刘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 。 经过叶适的奖掖 , 刘克庄诗名大振 , 这为初入诗的刘克庄 赢得了极大的声 。 刘克庄也推崇 “ 水心 , 儒 , 不可以诗人论 。 其赋 《 中塘林 》, …… 此篇兼 阮 、 陶之高雅 , 沈 、 之丽密 , 韦 、 柳之深 , 一洗今古诗人寒俭之态矣 ”。 [21](P4477) 同时 , 两人也有唱和 之作 , 如刘克庄的 《 水心先生为振作 <马堘歌>次韵 》 即是唱和叶适 《 赵文在北厢两月无日不游 马堘作歌美之请

二叶适碑志文成为刘克庄学的典 。 南宋著名学家赵汝谈曾评价克庄 “ 散语与心不相 上下 ”。 [22](P4899) 在今存的叶适诗文集中 , 碑志文了近三之一 。 叶适的碑志文具有较高的文学就 , 《 四库全书目提要 》 称 “ 其版之作 , 简质厚重 , 尤可追配作者 ”; [7]真德秀赞其 “ 铭墓之作 , 于他文 又为最 ”; [10](P211) 陈耆卿称 :“ 今天下人子之欲显其者 , 不以得公九卿为荣 , 而不得阁下一言为 耻 。 …… 咸曰 :‘ 水心先生铭我 , 则死犹生也 。’” [23](P31) 可见 , 叶适的碑志文时影响很大 。 叶适擅长 以记史的方式创作碑志

刘克自幼就开始诵习叶适的碑志文 , 并将其作为学习典范 , “ 余儿时见龙泉作陈仲石埋辞 , 爱 其高雅如 《 檀弓 》、 《 谷梁 》, 条畅如 《 荀卿 》, 至老诵之忘 ”。 [26](P4079) 又 “ 少时诵水心铭 ”。 [27](P724) 叶适的影响下 , 刘克庄坚持以史家信实 、 实录的精创作碑志文 。 他说 :“ 余虽不及兜率悦 , 文章 不及无尽 、 刘 、 柳 , 凡师始末皆信实可铭 。” [28](P4149) 又说 :“ 凡余所皆有稽据 , 无字虚美 。” [29](P4162) 好 友王迈评价其碑志文 “ 君铭德润皆实录 ”。 [30](P3903) 刘克庄在记叙人物时 , “ 铭必有据 ”, [31](P3809) 并将志人 物于真实历背景下 ,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特征 。 如 《 臞轩王少卿墓志铭 》, 刘克庄选择 王迈论楮币太多之和对复用相史嵩之两件典型事例 , 出表现王对国家危难的担 、 对民生 的关切 , 扬其为人刚直敢言和过人的气魄 。 又如 《 铁庵方阁学墓志铭 》, 刘克庄选择方大琮论 济王冤被罢的典型 , 表现了方大琮去邪扶正的精神 。 刘克庄所碑志影响大 , 求铭者甚 , “ 达官显人欲铭世勋德 , 必托公文以 ”, [22](P4905) 刘克庄曾开玩笑说 :“ 我卖以资老者也 。” [2](P4892) 嘉定十六年 (1223 ), 一代宗师叶适病逝 。 克庄作挽之 。 在挽诗中 , 刘克庄对叶适的知遇之 恩十分感激 :“ 国人知我 , 天下孰宗予 ”; 同时表达了敬畏之情 , “ 空郡来陪哭 , 无敢撰碑 。 纷纷

二 、 真德秀对刘克庄的提携和影响

真德秀 (1178-1235年 ), 字元 , 后更为希元 , 福建浦城 (今浦城县晋阳镇人 )。 真秀南宋后 期与魏了翁齐名的著名理学家 , 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 , 历代学者称其为 “ 西山生 ”。 其一 生著甚丰 , 著 《 西文集 》、 《 大学衍义 》、 《 四书集编 》

刘克与真德秀交往甚早 。 刘克庄其 “ 少未为人所知 , …… 西山真公自为正录时 , 称其 ”。 [33] (P2921) 开禧二 (1206年 ), 真德秀 “ 以太学正召 ”, [34](P4265) 当时刘克庄 20岁 , 为国子监生 。 嘉定元年 (1208年 ), 真德秀迁太学博士 , 刘克庄仍国子监读书 , 因慕真德秀才学 , 经常往来 “ 于西山先生 座上 ”。 [35](P2749) 可见 , 真德秀刘克早有座主门生之谊 。 明人沈德说 :“ 座主 、 门生之谊 , 自唐而 重 。” [36](P402) 宝元年 (1225年 ), 真秀因 “ 舛论常 ”, 忤了权臣史弥远 , 遭 “ 议夫朱端常疏落 职罢祠 ”。 [34](P4280) 八月 , 德秀回家浦城闲居 , 克庄为建阳令 , “ 公以师事 , 自此学问益新矣 ”。 [2](P4880) 在刘克庄与真德长 30多年的交往中 , 真德秀对刘克庄的成长 、 为学 、 仕的影

岳旧稿 》。” 《 后生大全集 》 卷 2、 卷 3、 卷 4别注为 , “ 嘉定己卯南岳祠以后所作 ”, “ 南岳第稿 ”, “ 南岳第三 稿 ”。 此三卷诗作为刘克庄抛弃晚唐体之

141 --

南宋名郑清之曾说 :“ 潜夫真才吏 , 为文名所胜 , 故人不尽知 。” [2](P4892) 刘克庄早负盛名 , 但其 吏并不为人所知 。 刘克庄的才华得以发挥 , 与德秀三次提携直有关 。 次是宝庆元年 (1225年 ), 当时理宗即不久 , 便下诏荐贤 , “ 嗣王求助 , 有诏下询国人 , 曰贤以名上达 , 谬当兹举 , 媿匪其 人 ”。 [37](P3025) 真德秀以 “ 学贯古今 , 文追骚雅 ” [2](P4880) , 朝廷推荐了刘庄 。 不久刘克庄被朝廷任 命 建 阳 令 , 一 直 到 绍 定 元 年 (1228年 ) 秋 , 刘 克 知 建 阳 秩 , 解 任 归 里 。 第 次 是 端 平 元 年 (1234年 ), 真秀帅闽 , 为福建安抚使 。 刘庄 “ 初元召审 , 行至三山 ”, “ 自审不堪立朝尔 , 牵联一 出非本谋也 ”, 因而 “ 愿留西山先生幕府 ”。 [38](P3404) 真德秀以机辟克庄为监簿帅司参议官 。 第三次是 端平二年 (1235年 ), 真德秀为户部尚书 , 向朝廷举荐刘克庄 , “ 西山知公尤至 , 端平朝 , 赠庙堂曰 :‘ 当今词人 , 惟赵某 、 刘 ’”。 [2](P4892) 赵某 、 刘某即汝谈和刘克庄 。 六 , 刘克庄除枢院编修官 , 兼 权侍右郎官 , 此朝为官 , 更发挥政治才能 。 在建阳任内 , 刘克庄 “ 勤苦三年 , 邑无 ”。 [39] (P2426) 他同时向真德秀请教为政一方的事方 :“ 文公里居 , 公以师事 , 讲学问 , 一道 , 崇 风教 , 表儒先 , 如古循吏 ”, [22](P4900) 又 “ 新考亭之 , 祀朱 、 范 、 、 魏君子于学宫 。 庭无留讼 , 邑 用有余 , 增籴赈粜仓二千斛 ”。 [2](P4880) 真德秀还特定为刘克庄祠四子增粜仓两作 , 高度赞扬刘克 的业绩 。 [40](P437) 除修祠外 , 刘克庄看到 “ 邑皆有社仓 , 岁贷民为食 , 自朱文始也 。 独县无耕农 不可贷 , 故弗置仓 ”, 于是仿熹重修社仓 , 积米千 。 真德秀对刘克庄的恤民之政也是大加肯定 ,

侯尹是邑 , 朝夕汲汲 , 如恤其私 , 一物失理 , 居为之 ; 一夫丽罚 , 为之弗饱 。 故昼而 庭空 , 夜而图寂 , 四境之内 , 疾痛必察 , 皆若亲临其家 。 侯方以为未 , 然之虑且及于世百年 之外 , 此其用心岂不甚仁矣哉 。 …… 夫不以利私其 , 故能以利公于人 , 其本固有在也 。 …… 呜 呼 ! 此父母心 , 仁人言也 。 予虽千百语 , 其能有加乎 ? 孟子曰 :“ 侧隐心人皆有之 。” 夫必 彝尽亡然后是仓可废 , 若犹 , 后之君子必有以侯之心为心者 , 似续 , 虽至于无穷可也 。 若夫施置

刘克庄担心后来人不能继承此制 , 特在仓上写着 “ 聊为吾民留饭盘 , 岂无来者续心灯 ”, [2](P4880) 以警示后人 。 刘克庄此举使频受灾害威胁的姓受益匪浅 。 故刘克庄离任 , 建阳县父老 “ 彩旗蔽路 , 送者踰十里 ”, [2](P4881) 此后 “ 来四十年 , 父老送迎一日 ”, [22](P4900) 其感

在帅府期间 , 刘克庄与真秀相处甚好 。 真德秀 “ 公吏才 , 事一切委之 ”。 [2](P4881) 如当时朝 廷官员多北伐 , 急于求成 , 真德秀与刘克庄都认为应慎重从事 , 不轻妄 。 “ 端平元 , 西山先生 帅闽 , 闻廷议大举 , 忧愤 , 坐卧不能安 , 拜疏力争 。 余忝议幕 , 先生录副以相示 , 自窜定 , 今藏余 家 ”。 [42](P4229) 这可看作是真德秀委重克庄之例 。 作为真德的幕府一员 , 刘克庄充发挥其才能 , 为 真德秀处理日常公务 。 如代真德秀草拟文书 , 《 泉州岁赐宗室度牒圣旨跋语代西山作 》、 《 代上西 山启 》、 《

在期间 , 刘克庄首次参轮对 , 指陈时政 , 极言用人得失 , 力谏宗 “ 坚凝意 ”, 重君子斥 人 , 杜绝党人干政 , “ 勿使宵小辈动摇论 ”, 并济王复爵雪冤 , 以收人心 。 [43](P144) 这些情都是 人不敢言的 , 惟刘克庄言之 。 刘克庄初次在朝小试啼声 , 一鸣惊人 , 无明哲保身之计 。 刘克庄针对理宗 所问 , 随事作答 , “ 音吐琅琅 , 从容如许 ”; [2](P4882) 殿上下 , 人人称 , 同诸公如魏了翁 、 洪夔 、 赵 汝谈 、 游 、 吴泳等都击节赞叹 。 王读到刘克庄劄子后 , 叹曰 :“ 意二刘之后 , 有此佳作 。” [22] (P4901) 虽然最后刘克庄也因此而罢官 , 然其已声

二是真德文学上的掖与推崇 , 使刘克

刘克庄为国子监生时 , 真德秀即 “ 文 , 延誉于诸公 ”, [33](P2921) 立即引起当时名流对刘克庄注 意 。 后刘克庄因屡试不得进 , 停止参加科考试 , 认为 “ 举子之词 ” “ 既无用于斯世 , 遂专乎古 文 ”。 [44](P3015) 经真德秀引 , 刘克庄结识了著名的四六李刘 , 使刘克庄的四六文进 。 宝庆元

142

--

年 ) 和端平二年 (1235年 ), 真德秀分别以 “ 学贯古今 、 追骚雅 ” 和 “ 当今词 , 惟赵某 、 刘某 ” 为 由 , 向朝举荐了克庄 。 刘克庄在端平初理宗亲政崭露头角 , 从此不断受

真德秀在拟写制诰对刘克庄影响甚大 。 真秀擅长制诰等四六文 , 对克庄也是多加指点 。 刘克庄曾记载真德秀要求其勤温习拟写制

西先生晚在翰苑 , 宾客满门 。 一日余曰 :“ 某为词臣 , 终日困于应酬 , 忽一旦有锁 , 且 奈何 ? 宜稍谢客温 。 余曰 :“ 先生何虑此耶 ?” 先生曰 :“ 此事久不拈弄则荒疎 , 君它日必居此地 , 不可忽老夫之 。” 因曰 :“ 文字须有素备 , 荒中安得有佳 ?” 余请其 , 先生曰 :“ 如街谈巷语 及士大夫传某人除某官之类 , 即题目 。 暇日试拟为之 , 临时或

刘克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 , 平勤加练笔 , 果然大有收益 , “ 后余忝掌内制 , 朝野多明里 有除拜 , 追记老师遗 , 拟作数制 ”。 [45](P1401) 在 《 后村先生大全集 》 , 还保存了刘克庄早期练习拟 的三篇诏 , 即 《 拟建储制 》、 《 拟除平章 》、 《 拟册皇太子妃 》。 真德秀还把自己创作四六经验 , 囊传刘克庄 。 真德秀 :“ 某掌内制六年 , 每觉文思迟滞 , 即看东坡 , 汗漫则有曲阜 。” [46](P2747) 年 后 , 刘克也以经验传授给后生晚辈 , 认为 “ 就四六而论 , 当用西山之法 , 参取坡公 , 则浑变化 而不可测矣 ”。 [46](P2747) 经过德的指点 , 刘克庄的四六文臻妙境 。 淳祐年 (1246年 ), 刘克庄权 书舍人 , 在职虽只有短短的 80日 , 但刘克庄 “ 每一制下 , 人传写 , 真舍人 ”, [22](P4905) “ 草七十制 , 学大夫相传诵 , 以为前无古人 ”。 [2](P4886) 景定二年 (1261 ), 朝廷将降科举诏 , 刘克庄以自己非科举 出身由推辞掉拟写书的任务 , 但宋理宗却钦点刘克庄 , 认为此诏书 “

真秀对刘克庄文学才华的肯定 , 还现在给刘克庄委以用 。 真德秀编 《 文正宗 》, 特把诗 歌一门委托刘庄来类 , 这是对刘克庄在诗歌方面成就的一种肯定 。 晚年真秀疾病缠 , 刘克庄帮 其料理诸多事务 , 并代上表奏谢 。 据笔者统 , 《 后村先生大全集 》 共收刘克庄代笔起草的文书有六 篇 , 分别是 :《 拟谢宣召入院表 》、 《 拟学士表 》、 《 拟谢衣带马表 》、 《 代西山丐祠表 》、 《 代西山辞资 政殿学士京侍读表 》、 《 代西山上遗表 》 等 。 特别是 《 代西山上遗表 》 一 , 是真德秀临终前对刘庄 的特别嘱托 , 当时真德秀 “ 门人诸贤俱在 , 独以表属公 ”, [2](P4892) 尤见其对刘克庄的器重 。 对于老的 托 , 刘克庄也乐意为老师效劳 , 并自称 “ 为先

三是真秀的文章行义 , 成为刘

端二年 (1235年 ) 五月 , 真秀病 , 刘克 庄以 “ 门人 ” 的身份 为老师 作 《 西山真 文忠 公行 状 》, 并先后 《 真西山祭文 》、 《 路祭西山先生文 》、 《 墓祭西先生文 》 三篇祭文 , 以此表达老师的 哀悼和敬仰之情 。 在这些祭文中 , 刘克庄忆了真德秀自从之后 “ 忠国爱民 , 缠绵固 , 不进退易 虑 ” [34](P4294) 的忧国忧民之志 , 别是高度赞扬了真德

公少以文词独行中朝 , 所草大温厚尔雅 , 尤为楼公钥赏重 。 立螭以后 , 言议动关世 道 , 谏书传四夷 , 名暴当世 。 三十年间 , 天下莫不以为社稷之盖 、 德之宿老 。 …… 公博极群 书而积勤不已 , 望

四科九德 , 自昔难并 , 人得一偏 , 公集大成 。 穿凿之 , 畔师离经 , 公独纯 , 南轩 、 考亭 。 纂组之文 , 练薄缣 , 公独雄浑 , 眉山 、

真秀既是社稷重臣 , 也是道模范 , 而且还以文词出 。 刘克庄虽曾说 “ 山四高处不可 拟 ”, [33](P2928) 但真德秀在文章和政事取得的成就 , 却是刘庄一生力学习的向 。 为光大老师的道德文 章 , 刘克庄为版真德秀的著作花费了不心血 。 如淳祐元年 (1241年 ), 刘克庄在出使广州前 , 计划 与李鉴合作刊印真德秀的 《 文章正宗 》, “ 以淑后学 ”, 然而 “《 选 》 《 粹 》 而下皆可束之高阁 , 犹恨南中 无监书 , 二汤在 , 不精校也 ”, [49](P2583) 后 “ 顷余刻此书于 , 委同官卢方春辈置局刊 ”, [50](P2740) 一直刘克庄从广州被召回 , 书犹未成 。 , “ 后得其本 ”, “ 殆不可读 , 有漏数行 , 有阙一二句 者 , 有颠倒文义者 , 如鲁鱼亥豕之则不可数 , 意诸人为官事分夺 , 未

143 --

耶 ? 每一开卷 , 常败人意 。 其后乃有越本 , 亦多误 ”。 [50](P2740) 面对 《 文章正宗 》 出版过程中出现种种困 难 , 刘克庄始终没放弃 。 最终 , 同乡王庚出面 , 会同丁南一 、 郑岩等人 , 重新 《 文章正宗 》 进 “ 傍 考互校 ”, 于使得 “ 二四卷者亦毕工 ”。 刘克庄相信此莆本它日将 “ 于广 、 越矣 ”, 并高度赞扬了 王庚这一善举 , “ 君妙年 , 不及朱 , 后不真 , 而尊敬二先生拳拳如 , 岂不甚矣哉 ”! [50](P2740) 然而 , 一向崇敬老师的刘克庄 , 却因编 《 文正宗 》 中的诗歌一类而与真秀产生分歧一事 , 吴 昌 裔 于 端 平 三 (1236年 ) 以 “ 背 师 贪 荣 ” 名 上 疏 论 罢 而 遭 遇 弹 劾 , 归 主 玉 局 观 。 绍 定 元 年 (1228年 ), 真德秀编 《 文章正宗 》, 委托刘克庄诗选 , 从道德教化出发 , 要求刘克庄诗时应 “ 世教民彝为主 , 如仙释 、 闺情 、 宫怨之类 , 皆勿取 ”。 [51](P4419) 刘克庄一向主张诗歌应发乎情性 , 与老师的 要求明不致 。 因刘克庄所选的诗歌被德秀 “ 去之大半 ”。 [51](P4420) 因为这一学术分 , 刘克庄背 负着 “ 背师贪荣 ” 的罪名 , 这对尊重道的刘克庄来 , 是多么大的打击 。 他不得不为自己辩护 :背师罪大 , 自速台 ; 锡类恩深 , 叨祠廪 。 进退两关于伦纪 , 保全一出于钧 。 伏念某以 调之庸才 , 际初元之景运 , 招未久 , 位置稍高 。 由光身 , 非借助金 、 张 ; 及延和赐对 , 有交欢 、 勃之言 。 心迹甚明 , 奏篇在 。 然而老师而偕出 , 恋明主而独留 。 欲相送于南阳之 阡 , 絷维不果 ; 当退老于西上 , 驰骛未休 。 旧府因而起公嘲 , 交其乏死友之谊 。 按陈 卿之事百 , 数子夏之罪三 。 众破胆而怖风霜之威 , 独披襟以 《 春秋 》 之责 。 晨收华组 , 驾短 辕 。 署眉山翁之旧衔 , 返老莱子之初服 。 行吟

多年后 , 克庄来到真德秀墓祭拜恩师时 , 再次为当年 “ 师贪荣 ” 的诬名进行辩

…… 谓之背师 , 天乎无罪 。 梦以来 , 面日异 。 引去不勇 , 强留无味 。 有愧先生 , 独以一 事 。 岂无同 , 及门之士 , 夫何绵薄 , 独任清议 ! 将待厚 , 故责之备 , 是耶非耶 , 莫诘所自 。 …… 古人重谊 , 均于伦纪 , 筑室三年 , 素车千里 。 者祖祭 , 及郊而 , 墓陵会窆 , 有絷趾 , 谓 之背师 , 敬知

无论如何 , 对真德秀的提携 、 掖和推重 , 刘克庄始终是充满感激和崇敬 。 当然 , 作为真德秀最赏 识的弟子 , 刘克并没有因为与老师思想有歧见而对老师有任何的 “ 背师荣 ” 念 。 相 , 经过这 次弹劾 , 刘克对老师的崇敬更是不有丝毫的疏

总之 , 刘克庄由于父辈关系 , 与适成为忘年之交 ; 由于师承关系 , 与真德秀诚有师徒之谊 。 在叶 适和真德秀的奖掖 、 提携和教下 , 刘克庄拓展了文视野 , 增进了写作技艺 , 使自己文学创作一 步地走向熟 , 而成为代文宗 ; 同时 , 刘克庄也增长了吏才 , 取得了卓

[参考文献 ]

[1]刘克庄 . 答刘少 [C]. 载王蓉贵 , 向以鲜校点 . 先生大全集 (卷 132) . 成都 :四川大出版社 , 2008. [2]林

[3]刘克 . 刘元龙学博士制 [C]. 后村先

[4]刘克 . 拟除章事制 [C]. 后村先生

[5]刘克 . 谢皇子笺 [C]. 后村先生大

[6]刘克 . 跋三处赠告 [C]. 后村先生

[7]叶 . 水心集 [M]. 四库全书总目

[8]周必大 . 与王才俊书 [C]. 载曾枣庄主编 . 全宋文 ( 229册 )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06. 下同 . [9]宰 . 书夏肯父乃父志铭后 [C]. 全宋文 (第 300

[10]真秀 . 跋著作字二刘公志铭 [C]. 全宋

[11]叶 . 著作正二刘公墓志铭 [C]. 全宋

[12]徐师曾 . 文体明辨序说 [C]. 历代文话 (

144

--

[13]适 . 跋刘

[14]刘庄 . 赵虚斋庄子内篇序 [C]. 后村先

[15]刘庄 . 跋唐院判案 [C]. 后村先生

[16]刘庄 . 王文诗序 [C]. 后村先生

[17]克庄 . 瓜集序 [C]. 后村先生

[18]克庄 . 听诗序 [C]. 后村先生

[19]叶 . 题刘潜南岳诗稿 [C]. 全宋

[20]叶适 . 题刘潜夫诗什并以将行 [C]. 载傅璇琮主 . 全宋

[21]刘庄 . 后村诗 ·后集 [C]. 后村先生

[22]洪赐 . 后村生墓志铭 [C]. 后村先生

[23]陈卿 . 代吴守水心先生求先铭书 [C]. 全

[24]钱博 . 中文学史 [M]. 北京 :

[25]吴良 . 荆溪

[26]刘庄 . 南窗陈士墓志铭 [C]. 后村先生

[27]刘庄 . 挽南刘二先生 [C]. 后村先

[28]刘庄 . 径山佛禅师塔铭 [C]. 后村先生

[29]刘庄 . 直宝章罗公墓志铭 [C]. 后村先

[30]刘庄 . 臞 轩少卿墓志铭 [C]. 后村先

[31]刘庄 . 王翁墓志铭 [C]. 后村先生

[32]刘庄 . 挽水先生二首 [C]. 后村

[33]克庄 . 杂 [C]. 后村先生大

[34]刘庄 . 西山真忠公行 狀 [C]. 后村先

[35]刘庄 . 题方玉行卷 [C]. 后村先生

[36]沈德符 . 万历野获编 [M]. “ 霍渭 厓 不识师 ” 条 .

[37]刘庄 . 谢乡群诏荐举启 [C]. 后村先生

[38]刘庄 . 与郭坡书 [C]. 后村先生

[39]刘庄 . 陈叟集序 [C]. 后村先生

[40]真秀 . 建阳学四君子祠记 [C]. 全宋

[41]真秀 . 建阳复赈粜仓记 [C]. 全宋

[42]刘庄 . 秘书少李公墓志铭 [C]. 后村先

[43]程灿 . 刘克年谱 [M]. 贵阳 :贵州

[44]刘庄 . 谢傅侍荐著述启 [C]. 后村先生

[45]刘庄 . 跋制三道 [C]. 后村先生

[46]刘庄 . 跋张定四六 [C]. 后村先生

[47]刘庄 . 墓祭山先生文 [C]. 后村先生

[48]刘庄 . 祭真山文 [C]. 后村先生

[49]刘庄 . 跋文正宗 [C]. 后村先生

[50]刘庄 . 跋郡学文章正宗 [C]. 后村先生

[51]刘庄 . 后村诗 ·前集 [C]. 后村先生

[52]刘庄 . 除玉局谢二相启 [C]. 后村先生

[53]刘庄 . 墓祭山先生文 [C]. 后村先生

责任

从夔州交游诗看杜甫晚年心迹[权威资料]

从夔

摘 要:杜甫在夔州共居住了年零个多,却写出430多首诗,约占现存杜诗的30%。考察夔州时期成为杜甫创的高峰期的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杜甫社交生活的广泛与频繁。交游仅为杜甫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诗料,更态影响着杜甫的现实生活与暮年心迹。表现英雄迟暮而“致君尧舜”之心老不灭;儒家政治想的破灭与依宗教试;怀旧情绪的空前放大;关之思与故园情结;亦包括作为“圣”的杜甫表现出

关键词:杜甫 夔州时期

杜甫于大历元年(公元766)暮春从云安行船移居至夔州,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出峡东江陵府,杜甫的交游高峰期与创作高峰期是度一致的。夔州时期无可辩地成为杜甫一生中最重要的创时期之,亦是其诗创作的第二个潮期(第一次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杜甫一生交游广泛,据吴汝煌《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计,[2]甫一总共交游412,有747首赠出诗,占杜诗总数一半左右。州时期是杜甫交游的高潮期,据仇兆鳌《杜诗详注》[3]提供证据,在夔州间交往的人物少有103人,约占其一生交游人数的四分之一。移居夔州时杜甫已年届55,距离他去世的年纪59岁(大历五年)相差四年。55岁在现代属于人到中的阶,而这年纪在唐代约略近平均寿,属于晚年。据张刚教授的研究,得出唐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9.3。[4]8-49杜诗为证,48岁时所作《赠卫八处士》中有一句“访旧为”,意即亲朋好友平均在这个年纪已多半世。于55岁的杜甫而言,此时

一、英迟暮而“致君尧舜”之

杜甫“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未坠素业也”(《进雕赋表》),而且世“列以公子男,传以仁义礼智信”(《故万年君京兆杜氏墓志》)。先祖杜恕、杜预以及祖父杜审言对甫的影是一种家族化基因式的影响,他一生也为延续这一传统而努。这在其旅食京华时期表得最为明,而成其千秋“杜工”之名的事件发生在成都严武幕。自严武卒、蜀中乱,杜甫于永泰元年结束了幕僚生活,大历元春居夔州。夔州期间的杜甫,诚如起龙之言:“叹老嗟悲之意轻,主忧臣辱之。在江湖而忧魏阙,所谓每不忘者。”[5]在《送十五弟侍御使蜀》杜对这位从弟予厚望:“归朝多便道,搏秋天。”《别崔,因寄薛据孟云》写从弟崔,将赴湖南幕职,“夙夜听主,飞腾急济时”一句渴望兼济天下,他朝飞黄腾达。在《奉送王信州,北归》杜甫“处处夹入自己,萦生”,[5]虽望其北归后“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实则抒己,欲在迟暮之年匡扶中兴,这一点在杜

、栖身出处间――儒家政治理想的幻

玄宗在位中后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乱象逐渐消磨着甫的政理想。观之治、开元世等盛世接近儒家政治理想中的治世,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与儒政治理想的再次灭。于对时局的望与理想的破灭,杜甫对自己坚持了一生的信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疑与动摇。从交游角度考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游诗中持续透露出对时的评价。如《奉酬学二丈判见赠》写“龙蛇格斗,洒血暗郊,”、《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澧朗》中的“赤眉世乱,青途穷”,还有《郑典设自施州归》“时属乱”等等。理想的幻灭加上久滞夔州造成了甫心灵的苦闷与郁结,心

遣,于是杜甫开始了皈依宗的尝,主要是道教和佛教。此外,杜甫与一些隐士覃山人、惠二等人有交游。这与友人交往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夔州期间杜甫与教人进行了为频繁的接触特别是进行了主动地接触。其原因,从主观上,一是于儒家政治理想破灭造成了内心的郁结与苦闷;二是由于人到暮年,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宗教思想;三是早年便有与佛教、道教接触的经历。从客观上看,一是由唐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化背景,诗人容接触到各种宗教的想;二是人中本就有宗教人士。但是,对于杜甫而言,皈依教至终止限于一种尝试,他只是其作为一种纾解内心苦的手段,并真正从内心达到对佛教或者道教思想共鸣与体认的度,杜甫所体认的世界观最终还是儒家的理想,游出处间,最终杜甫“一生却只在儒家

三、怀旧情绪的空前放大

杜甫夔州诗几乎浸润在种怀旧情绪中,字里行间满了对故园、故人、事的怀感意。这种旧的情绪在夔州诗中要表为三类:一类是怀古诗,游览名胜古迹、凭吊夔地先贤,《咏古迹五首》、《武侯庙》、《谒先主庙》。第二类是伤悼诗,包括伤己和悼人两种,前回忆和结自己的一生,具有传性质,如《昔游》、《壮游》;后者回忆、悼念去世的故交旧友以及当时的社会名流,如《八诗》、《存殁口号二首》。第类是具有“史诗”特征的怀旧诗,回忆开元世等社会历史画面,如《往》、《秋八首》。从交游角度考察夔州时杜甫怀旧情的空前放大,主要关注的悼诗。杜甫在夔州之所以创作大量的伤悼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客观上看,到夔州时杜甫经55岁,已经了唐朝人的平均年龄59.3岁,这时很多故交旧友都已经,挚友郑虔于广德二年逝于台州司户参军任上,杜甫夔州中有首是伤悼郑虔的,包括《八哀诗?故著

《殁口号二首(其二)》与《九日五首(其二)》。此外部故交与甫是忘交,年纪都比大,《壮游》中“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之句可证。再来看主观原因,人到暮年之时,阅愈加深厚,世事事也逐洞明,一个的一生进入了总结自我的阶段,通过回忆、怀旧的形式来回观自己的生,夔州时期正是杜甫自我总结的时期,所以出现了如《昔游》、《壮》等具自传质的怀旧诗。此,从心学角度看,怀旧绪促使人们去寻找心理体,上文提到,由于杜甫政理想的破灭和英雄暮之感的,使其时常感受到心灵的苦闷与压抑,与试触宗教一样,杜甫通过怀旧这个方法来遣心之郁结。 四、乡

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七月官,开始了“漂泊西南地间”(《咏怀古迹(其)》)羁旅。他先后客秦州、成都、梓州、阆州、云安地,在大历元年春寓居夔州,一年零九个多月后出峡东游,又漂泊于陵、公、岳州、潭、衡州等地,最后在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殁于潭岳中。在这个本该尽享天伦的年,杜甫却死都于羁旅漂泊之中,始终没能回归故园终其天年,其晚景之凄凉令人扼腕。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流露乡关之思的诗作不其数,其《秋八首(其六)》中“孤舟一系故园”一句深情缱绻道出了杜甫暮年的乡关之思与故园情,亦可总括杜甫暮年这一心迹。交游角度看,几乎所有游诗中都同程度地融入诗的这一感受,直抒,或曲笔,或伤羁旅,或衰,或怀亲友,或忆往昔,之中共同达的都是杜甫胸中一片赤诚的“故园心”,种渴望回归故乡与友团聚、并上安定生活的巨大情经无法遏制与收敛,尽情释放在字里行间。《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写清至自己不能回洛阳老家扫墓祭祖,又叹体衰多病,为此耿耿于怀;《

滞远方”一句抒发了常年客居之愁绪;《韦有夏郎中》感叹自己百病缠身,而峡中药物匮乏,遂偶思归北之。在寄赠于舍弟杜观的多首诗作中更将这情绪表露无遗,《续得观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诗末“冯唐虽晚,终觊在皇”,说明杜甫重返皇都之意,浦起曰:“大旨谓身将就南,

五、“情圣”杜甫的人文关怀

梁启超1922 为诗学研究会作《情圣杜》的演讲,他将杜甫奉为“圣”。杜甫是个高情商之人,其“情圣”的雅称可以从其夔州游中管窥蠡测,主要表现在个方面:一,与朋友交而诚。杜甫一生知交众多的因大抵在此。对于新知,杜甫坦相交,不假矫饰,如孟氏弟和杜甫既邻居也是忘年交,《月一日过梦十二仓曹十四主兄弟》写杜甫拄杖相访孟氏兄弟,《孟仓曹布趾新酒二物满器见遗老夫》写孟氏兄弟携酒酱送予杜甫,可见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对于故交,杜甫任真直率,不忘旧情,他曾经写“计拙无衣,途穷仗生”(《客夜》),在羁旅期间他的主要生活来是朋友的接济和帮扶,如严武、高适,夔州诗中各有两首诗二人。第二,与亲人交而真。这一点夔州时期更明显。夔中,可以统出杜甫的亲属(包远亲)的至少有23人。这一时期杜甫与亲戚交往的多,体现了杜甫暮渴望早归故园,过上与亲共享天伦的安定生活的愿望。杜甫看重足之情,夔期间他有六首诗提杜观,提及杜丰杜颍的各一首,此外有首诗到从弟杜位,多首诗提到崔十六评事等其他族弟。第三,与底层人民交关和。甫在夔州期间也与一些下层人民接触,如《信行远修水筒》仆人形信行冒酷热远修泉水筒,杜甫体恤其辛劳干练,“浮瓜供老病,裂

杜甫大历三年正月出峡,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如转蓬般,随时代、历之风辗转漂泊于湖北、湖南一

夔州时期而言,杜甫在出峡之后的交有所回落。大历五年,甫病逝于潭岳

参考文献

[1] 朱东润.甫叙论[M].北京:人民

[2] 吴汝煌.唐代人交往诗索引[M].上海:上

[3] (唐)杜甫.诗详注[M].(清)仇兆鳌,注.

[4] 张国刚.中家庭史?第二卷[M].广州:广

[5] (清)浦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文档资料:从州交游诗看杜甫晚心迹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

*资源、信来源于网络。本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

从《聊斋志异》透视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

从《聊志异》之梦幻透视?士林阶层的?第情结 刘虹(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庄?,,,,,?,) 摘要:,聊斋志)是清初文学?隶蒲槛龄毕?一生精力完?成一都笔?记悻短蒿小?说集(这”孤愤”之作蕴 了作者?科举制度的?悟。 关键词:蒲松静;?聊斋志异);士林阶层;科情结 中圈类号?:, ,,,(,,, 文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蒲龄及其?与科举之间?剪不断理还? 乱的人生 蒲松龄(,,,,,,,,,年?)清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 臣(号柳泉居士?,淄(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日渐败落 的地主家庭?。父祖几代人?都热衷科考?,没有够?正式踏人 官场。受家庭影响?,松龄从小?就把“朝为舍郎?,暮天子 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自聪?学(喜读诗书,,, 岁时以县、府、道三?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施?闰 章的称扬,从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商?。但他此后的?科场 历却始终困?顿不,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 弃了仕途幻?想。到,,岁?才通过享受?朝廷优惠政?策援例成 为贡生。蹭蹬科场?数年中?(他参加乡试?屡试屡败,屡 败屡试。科给蒲松?龄带来的不?是荣耀和富?贵,而是屈辱和? 贫困。他人生信?念、期待境与?现实环境、个人遭际之?间 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蕴含着他对?科举刻骨铭?心、 透血泪的体?验。坎的遇?和长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 对当政治?黑暗、科举度弊?端社会?腐朽的识?和 解,为其学创?作奠了?础。其毕一生精?力完成的《聊斋 志异)共,,,篇?约四十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民 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和幽冥界?的物人格?化、 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憎?感情和美好?理想。鲁迅先 生(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名者,。郭沫 先生为蒲?氏故题联?,赞蒲氏著作?“鬼写妖高?人一等, 贪刺虐骨?三分”。 ?聊斋志异)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作者内心?的苦闷 与不平。蒲松龄本想?平步青云,却穷困于场?屋,一不得志?。 他科举制?度身并不?反对。念念不忘跃?居龙津。他认为科 考中之所以?出“陋幸进?英雄失志”、“黜佳才而进?凡 庸”,其弊端在于?考。的心情?直在希望与?失望中交替?, 对科举既执?着又批判,既向又痛?恨,既认科举?制度黑暗 非人力所能?为又幻想有?鬼神来整顿?乾。 蒲松龄科?举的态度始?终都是定?的。蒲松龄自己?困 厄一生,又希望?托在儿子们?身上,?聊斋志异)中有七 故事被蒲松?改换形式?编人《聊斋曲),没一篇不?涉及科 举意之事?,且篇篇都作?为“为善?孝友”的报偿。因此,有 学总结遭?:“蒲在《志异)中对科举的?淋漓尽致的?露,客 观上,确是讨伐?科举的檄文?,但其主观出?发点,其实是在抒? 发?绝顶文章志?不?的愤蟪。而在,俚曲)中,蒲氏则教?化 的目的?出发(以自己现实?生中对待?科举态度?和理想 为蓝,尽力扬?榜名、荣华富的?封建士人的?进身之 道,其虽不免?微词,但基态度?是肯定的。竹【, ,命运舛?、 科场失意,使他一次次?徘徊在“应试——被黜——应试 ——再被黜”的怪圈中,他次落?第在书房?的门上了? 一副对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秦关终?属 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吴。”这对联 凝聚着他矢?志不渝的?第情怀。虽然蟾宫折?桂的梦想在?时 问的流逝中?化为泡影,但最终留下?的是他那“剪不,理还 乱”的科第情结?。蒲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众生?对科场的 梦幻正是他?人生的梦幻?。?斋志异)中关于科举?的篇章可 谓集举子幻?想之大。 二、从《聊斋志异》中之幻透?视士林阶 层的科第情?结 科举制度对?士人来说就?是人生。自从科举降?临在这个 收稿日期:,,,,—,,,,, 作者蕾介;刘虹(,,,,,),女,北京,(教授(磺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为中国教?育史。 方数据 ,9,9 ,,,9,9 浩浩世间,就与士林阶?层结下了不?之缘。在士子的视?野 ,“科名”二字便是?的一切。在子蚵心?目中,科场中 第是最令人?魂牵梦绕、如痴醉的?头等大。在科场,成 功者寡,失败者众。成功者志得?意满,失败者心灰?意冷。 科第情结,怎是一个“爱”,抑或一个“恨”字所道出?的,个 中滋味,只有困场?屋的士子才?能品味得出?来。甚至在士 子们梦幻?中对念?不忘、忠贞不滴。 梦幻之

“金榜名时?,是中国古? 代知识子?最为之兴奋?的事。在蒲松龄的?笔下。士人对科第? 痴迷的追求?,醒时、梦时、死时都法?摆脱。?王子安)中屡试 不第的王子?放榜前醉?人梦乡,忽闻“报马”,踉跄而起: “钱十千~”家人诳说“赏矣”。美梦便又做?去;中进士, 点翰林,太呼班,趾高气。家人“诳之如前”,梦境层层递? 进,直至口叫?骂,大打出手,倾跌床前,妻儿共笑(方才清 醒。〔,〕(,,,,?做梦科场平?步青云,不正是士林?阶层的人生?之梦 吗,,聊斋志异?中士人痴述?科举是一?太特色,正如?罗刹 海市,里所举子?们举“结梦成想,引领成劳”。痴迷状 态表现为对?科举功名的?孜孜以求,以至于屡试?屡,仍执迷 不悟。 但凡痴迷,总有不程?度的。忘我”,如魂牵梦?绕此, 把命都措进?去,便是绝痴了?。?素)俞恂九在?为“邑、郡、 道皆第一”,年,“井为郡、邑冠军。,因而“大噪,近 争婚之”。乡试后“倾慕者争录?其文。互相传讼”。连“亦 自觉二人?屑居也”,然而“榜既放(兄弟皆黜”。竟然“酒盏 倾堕。身仆下。扶置榻上,病已困殆。”【,〕(,,,,?继而。 遂死”〔,“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期望值?太高,旦 不如愿,身心不调,以至于猝死?。 士人善于痴?,或许是为?痴真能感动?幽吧。?阿宝)中 的孙子楚,。性迂讷,人证之,辄信为真”。。值岁大比,人闻之 前,诸少年?之,共拟隐僻之?七,引生僻出?语,言:?此 某家关节(敬秘授?。生信之昼夜?揣摩(制艺。众隐笑 。时典者虑?熟题蹈袭?弊,反经,题纸下,七艺 符。生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上闻异。召问之。 生具奏。上嘉悦。咀,,(,,?)众人开玩笑?戏孙子楚?就 试题(竟一题不差?地出现在闱?场。致使迂之?人高中。这虽 不是梦幻却?似幻。不是感动了?上苍,怎会有如此?好事。 氏的这一?故事,也是寻找对?试屡败的?场屋中痴人?的 慰藉。 梦幻之二:前心系异?推。举沉迷于?科考,冀博得功 名,心之所向,神之所往,便不由得浮?想联翩。或爱之却不?能 得,弃之又不能?舍,两难地更?会产生诸?想像。但更多 的幻想产生?于举子对科?举的没把握?,把落第的原?因结于 命(结为人所?不左右的?原因。 科场士子多?痴于异兆(“神经过敏”。此类士子多?半是 由于。屡败”的打击太大?了。以至于事?联系到科举?,内心脆 弱不堪击?。要么求神问?卜,要么心系异?兆。?小翠)中 常因为在一?雷雨天。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而被其兄开?心地 言“弟必大贵”。结果真是不?谬,王“果登进士?,以令人 为侍御,【,】(,,船)。,鸟语)中呼蝉为“迁”,其绿色者为?“都 了”。父子两个去?赶考,有蝉落到了?他们的衣?上。父亲美 孜孜地说:。稍迁,吉~”偏一僮不?懂,说了实话:。何 物稍迁,都了而已。”当然。父子不悦”。,位后来“果皆被 黜。〔,】(?翻们。?镜听)中的二媳?妇“望夫綦切,是岁大 比,窃于夜以?听卜”【,〕?,帅?,果中式。后二媳?妇 感知是“镜听之验也?”。参加科考前?求兆,借鉴鬼神的?意 何等重要~ 梦幻之三:死后系科?场。在?聊斋志异)中士子在场?屋 倾尽一生(考死止(甚至死后幽?灵接着考?。如?生)中 的叶生,前世病此?,做鬼以对?科举仍旧念?念不忘。叶生 。文章词赋,冠笔当时”,屡试不中,郁闷而死(但人死心不?死, 。从知己”(竟忘死,直到功成还?家,到自己的?灵柩,才 恍然大悟,“扑地而灭”。蒲氏为此感?慨道:。天下之昂藏?沦落 如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而生死从之?也 哉,”【,】(蹦)?司文郎)中的宋生自?知为鬼:“某非生人。乃漂 泊之游魂也?。少负才名,不得志场?屋。”他找到王平?子作 子(“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之 耳”【,】(,,卯。等到王生考?试第后,”尚无言。宋大哭不能? 止”,宋日:。仆为造物所?忌(顿至于终?。今又累计良?。 其命也夫~其命也夫~”其后在宋生?的导下,王平子“是年, 捷于乡;明年,春闱又捷”。至宋生别?后还留了?古未有 的益智类药?品。紫茵,,使平子。绝钝,一?个儿子“唛以菌, 遂大慧”。 ?三生)中描写:某为令尹,于闱场黜一?名士,此冤三世而? 不解,为人则相仇?而杀,犬相咬?“俱毙”(经阎王调停?,转 生翁婿,“婿恃才辄?侮翁”,后翁百计营?谋,使婿“始得连 捷”,方才。和好如父子?焉”〔,,(,,竹)。人还有?什么能像? 第落

无法忘?呢,叶生、宋生等潦倒?一 取功名?,死后仍魂系?科场,终以特定形?式实现自?梦想, 真可谓“人鬼考未了?”。实际上也?是蒲松龄亲?身体验的 幻化。 幻之四:鬼狐慧眼识?才,助士登第?。鬼狐慧眼识?才 之式常常?是某狐选?择良匹托付?终身(往往独具慧?眼, 瞅准一将?要高中,来保证自己?一生牢靠的?幸福。类故 事大是源?于“考官无目”,所以寄情于?狐鬼。?封三娘) 仙封三娘一?服瞅出盂?安仁乃“翰苑才也”,且信誓旦旦?日: “此人长贫?贱者,余当抉眸子?,不复相天下?士矣~”果真“逾 年(生乡、果捷,官”【,“?,)。(阿霞?中的阿霞其?行径 决非人类(非妖即狐。她先是看出?陈生“德薄浅,不可终 万方数据 托”(后看出文?景星“名列桂籍”而“遂与处”,但是由于文? 景星“以弃妻故”,中去?“禄秩叭,】, ,,,,?后,阿霞弃? 生而投奔一?姓郑的即将?高者。狐的此项?特异功能非?人 类可比。 不但狐鬼能?识人相面,半半狐的?后亦有此?造诣。 ,青梅)中的青梅母?为狐,父为人,她就能凭一?面之看出?租 房住的张介?受。非常人也”。而且“妾自谓能?天下 士,【,】?,,聃),张生果然。连捷授司”。甚至有异行?的侠女也具? 备了狐鬼的?此项特异?能。?侠女)中的侠女?能识出“邻 村”少为白狐?(又能看出顾?生“福薄无寿”(而二人所生?的男 则“可光门阀”,结果与预见?事差谬?,“后三年,果。 子十举进?士,【,】(,帅)。幻想狐能?识人间福禄?。实际反 了考生对。天难违”无奈,并希考官?能像狐?样慧眼 识才。狐直接助?人完成举业?也是蒲氏神?来之笔。此种故 中鬼狐就?不再动地?看而选?择靠山,而是积极主?动地 与到士人?的举业去?,以自己独特?的能力,助其一臂之?力。 有的鬼狐甚?至帐教书?,担起培?养科举人才?的大任。 ?叶生)中的叶?场“铩羽”后病而死?,其魂忘死?,竞相 从知己。并导知己?之子,使本“尚不能”的十六少? 做到。落笔成文”;其最大的功?劳是料靠如?神:。以生平所拟?举 业,悉录授读;阉中七题,并无脱漏,中魁”【,】(,,”。能借 鬼师傅科?场高中,恐怕是梦幻?之绝了。,陆判)中身为冥官? 陆判朱?旦结为奠?逆交,他不但把朱?的时文。红勒之( 都言佳”,并且了帮?愚钝的朱尔?且榜上高中?,竟利用职务? 之便,为他“千万心中?(拣佳者一?枚”,为朱尔旦?“易慧 心”(使其“文思大进,过眼不忘”,以至。秋闱果中魁? 元”【,】(,,钔。,褚生)中拮生以鬼?的身份,附在陈孝廉?身上。 。以代捉刀”,而水平不?俗,。果”,令人艳羡。,郭生?中郭 家之狐非?等闲之辈。郭生因所居?山村“无所就正”导致其 “年二十余,字画多讹”。是一个从?不露面的狐?仙担当起了? 教育大任。点点?改郭生所?的文章,竟使其“人邑 庠”,进而“闱中副车?”【,】(,,,引。,龙飞公》中戴生祖?龙 飞在阴问作?,戴生围于?井时与先祖?不期而遇,命运由 改写。龙飞公“置卷案头(皆成、洪耐艺,研读。又命 题课文,如师教徒”。有这样大力?帮忙鬼亲?戚,戴生出得井? 来自然是“以优等人闱?,遂于乡”〔,】(,,,,)。 鬼魅美女相?助,士子科场夺?魁,也是蒲松龄?神之笔。 ?书,中的郎玉?就是典型,此“非为干禄,信中真?有 金粟”,虽“家苦贫,无物不”,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却痴痴读 书,且“年二十余,不婚配,中人?白至竹【,儿,,”),他认 为“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呼,”直至。一夕。读汉 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人?夹藏其中。……细视人,眉 目如生”,那美人果然?显身,并告知玉柱?:“妾颜氏,字如玉,君 周相知已久?。”并与其“枕席间亲爱?倍至”,致“每读,必使女 坐其侧”。但是如玉?发现郎玉柱?读的《汉书》非考试之书?, 便告诫他:“君所以不能?睛达者,徒以读耳。试观秋榜?上, 读如君者几?人,”又“纵之门,使结客,由此倜傥之?暴著”。 是“是年秋捷,举进士?”【,〕(,,,引,不但脱了贫?,并且 如玉之灵还?保佑其在闽?做了官。 “娶妻莫无?良媒,书中有颜?如玉“是科场内外?金 玉律。?陆?的冥官陆?帮朱尔旦换?了颗慧心,于是尔旦? 乡试夺魁。然,朱尔旦心?理却失衡了?,因家中妻子?长相 。不甚佳”,与他科场高?的身份不?相匹配,所以又求陆?判。刀 斧”改之(陆判取一美?人头给了?朱尔旦妻?子,看上去“匮 中人也”。经过陆判的?一番“花接术”,旦?的天平 上

搭配均?衡,但只要士子? 科场高中,的跷跷?板就会一头?高则另一头?低,若得平衡 只来上一?番“洗心革面”之术。 神鬼持公?道是科场士?子所望。由于人世间?科用情 取舍的弊端?,使得《聊志异)又幻化出一?公正的?考神。 ?去恶,中借鬼口道?出了世“陋劣幸进,英雄失志”的 因(即阴中“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年持?敲门, 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此陋潭于缺?少一公?的。帘 官”。原来治理阴?间考试考风?要靠张飞出?马,方能镇住局?。 张飞不但“三十年一巡?曹”,还要“三五年一?巡阳世”。他 老家两?,把。两阔之不平?(待此老而一?消也”。张飞倒 也不负众望?,果真。帘官多遭诛?”,,,,腓?)。尽管如此,蒲,登 龄仍不足?:。三十五年,何暮也~竹【,〕(巧,,)道出了科场?失 意者的声?。?僧术)中人与神的?交流更加直?接了,“僧”竟 能打通冥界?关节,帮老朋“贿冥问事?”。这应该比贿?赂阳 间主事更能?保得功名吧?。,司)中也把世?科不公的? 病根归到了?阴问,其漏劣在于?“梓潼府中缺?一司文”,“哲令 聋童署篆”,所以“文运颠倒”。看来改革?举任重道远?,得 从朋间做起?,方能治标叉?治本。藕松龄大概?对阳间科举?中第 已绝望,为了聊以?慰,他在?三生?中了一件?阎罗为被黜? 名士申冤解?气的故事,致使“愤懑而卒”的举子最终?“怨气 蒲矣”。科场举子能?得到强鬼?力相助,是何等幸事?,岂不 是呼唤人?世间科举的?公平、公正。 (梦幻之五:积中举。?志异)对科举烈?抨一番 后,终又乖乖?把第原?因归到了举?子自身,要么自己“德 薄福浅”,要么上辈子?或者几子?干过缺德事?,要么就祖?宗 不积德连累?了子孙,不一而。或可弥为?“德中举”。蒲 橙龄在(毛狐,道:“余每谓:?非祖宗数世?之行,不可以博? 官;非本身数世?之修行,不可以得佳?人”【,〕(?,,?。一观念 在于表士?子科考顺利?与否大多?自士人的阴?德,据此配 福禄(以德行?高低也左右?了科举中落?。可以说“积德 中举”的理论是对?科场士子的?一味安慰剂?,他砥砺士子?修身 养性,以利再战。 万方据 ,9,9 ,,,9,9 要中举必然?要求士人本?身有德,(梅)中介受“性 纯(制行不苟”,因此修了阴?德,。连捷授”。,阿霞)中文 景星喜新厌?旧,阴问明察秋?毫,把本来给他?的功名禄?又夺 走给别人?,“冥中尔禄?秩”。?姊妹易嫁》中冥界于毛?相 年轻时就?次发出“异兆”,许其名利?椽。然而考前毛?相国 因为妻发?稀动了腾?达以后“易之”的念头,立竿见地? 。被冥司黜?”。毛于是不敢?胡乱想,“惕然悔惧”。冥司总 没有再斤?斤计较,结果“果举贤书第?一”【,】(,,,,)。,钟生??里钟庆余就?没那么幸运?了,其上辈子“毕一”,冥司揪 不放,让他这辈子?。无大贵”。冥司德行?上一向斤斤?计较, 但是及时悔?悟也能得到?原谅。,司文郎)中子因?为。以 小忿,误杀一婢,削去禄籍”。王生投再?其他错误?,老老 实。“茑折除?”。于是“于乡,、。春闱又捷。”【,】,,,,,?) 对于已经?举却又行为?不端的,冥界决手?软,如?李司鉴) 中李司鉴为?永年举人(因打死其妻?李氏,于是。茯冥 ”,,】(,,“)。谁说举不?能考察德?,只是这个?由阴 间来主持。 自己的德行?固然重,亲长、祖辈的德行?也不可少。亲 长有德,可荫子孙;祖失德,爱子。《鲁公女?中张于旦 “念切菩提,修行倍浩”,而且显贵以?后仍旧。善行不替”,不但 使自己返老?还童,还为两个?子了德,“相继擢高 科”。〔,】?,,,?,阿霞)中文景星“以祖德厚,名列桂籍”,他擞有 珍(而是见异思?迁,逐走了结发?妻子移情别?恋阿霞,至冥 中棱削。禄秩“,。科(落第,【,】?,,,,)。?珊瑚)中安太成夫? 妇皆至孝,“生养二子,皆举进士。人以为孝友?之 云”【,】(珊”)。科场徇私舞?弊之盛行?,中式与否不?能自, 使得士又?幻想:高。 总之,蒲松龄在?胡娘,、,书痴,、?贾雉,、?红玉,、 ?索秋)等多篇中,用尽心思?表现科举制?带的后?反差( 并极力描?贵后的荣?状态,可见十?分羡慕科举?制度 给广考生?来的这种?所“实惠”,他本身就是?那些奋战在? 科场的清贫?生的一员,也正是希望?有朝一日?,像他文章中? 的些人一?样荣宗耀?、出人头地,这高升的?幻想终囝? 绕着他,也困扰着他?,使他欲罢不?能(欲还休,丽且挫? 愈奋。从,聊志异)中可

举制度?态 度既有“爱”或者说向往?一,又有“憎”或者说无奈?的一 面,事实上在蒲?松龄里,对科举的爱?恨交加。正现了士?林 阶层对科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但考官的?眼无珠、科场黑暗,士子无力左?右考场(故 出形形?色色、复杂样的?中第式和?途径。科考便是? 子的生,抬科第,雨眼中式,心场,魂牵梦萦。蒲松 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士子?们对科第的?梦幻和痴情?不正是他 自己的人生?梦幻吗~,聊志异)中的诸?场梦幻均?对 其落拓场屋?的心理补偿?。 参考文献: 【,】谭(?聊嵩志异)与?并斋俚曲?的比较【,】,河南师大?学 〔,】蒲拾瓣(

余阙交游

2012年12

山Joum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Dec.,2012Vol.34No.4

从交游对象看

魏红梅

(山东潍坊学院文学与新传

[摘要]余阙既是元代著名的忠臣,又是元代的少数作家。他一生交游极广,尤其

是方内方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从余阙与贡、樊敬、危等人的交游经历,可以看出余阙的交

[关键词]余阙;交游;贡师泰;樊执敬余

又是元徽合肥)做官,为

代重要的少数民族作家。由

《青阳先生文集》[1]汉

世。他交游极广,尤其是自元统元年踏上仕途之后,无论朝野下还是方内方外,结许多志道合的友,有贡师泰、程文、樊执敬、李祁、危素等人。本文仅以

一、余阙的交游对象(一)余阙与师泰交游考略贡师泰(1298-1362),字父,宁国宣城(今属安徽)人。后任应翰字、吏部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有《玩斋集》传世。维桢为其《玩斋集》作序,盛

[2]

轩而孰轾也”。

余阙作有《贡泰父文集序》一文,专讲二人如“迂”知己以及交往经过。贡师泰“

“因自贵重,不妄为进取;是

。这与余阙的交友态度

此,当他们在京师相识时,“欢然相得”,十分投缘。相聚时,“有蔬一,鱼一,饮三或五行”足矣。他们更注重神上的交流,在

。二人共同出游时,“联

过市,据鞍谈谑,信其所如而止。及暮,无所止,则与问曰:‘将何之?’皆曰:‘无之。’乃各策马还”。可见人之间十分默契又

那样和谐融洽。

余阙和贡师泰不仅在学业上共同奋进,在为人事也颇“至元初,奸回执政,乃大恶

举,摈儒士”。在这种情

”。作为“迂者”,他昏往候

们二人选择了离开。当时余阙任书刑部主事,他的办事能力和不阿权贵的个性,引起上官的忌恨。后因为二人议意见不致,余上书宰说情况,没有上报。于是余阙辞官,回到了庐州。贡师泰则以“亲嫌辞官”,任绍兴推官。二人之

“迂者之所不能为也”。再

“翱翔自放,无所求

分别十年后,两人在京城重逢不久又要奔赴他方任职,依不舍之溢于言表。临行,贡师有《送余心赴浙佥》一诗:“绿发相从白发生,都门握倍多情。论交岂少新友,对酒何如老

[2]

使星一夜移东海,

之后,二人见面的机会也不多,通过书信互传消息。余阙的弟子戴曾在友人刘庸处得到“余豳公所遗贡尚书(指父)帖三”,于余阙“守安之三年”,应是至正十四年。在帖中,余阙坦“从军虽极劳瘁,心甚安之”。当听到余阙殉国时,

贾,公之忠烈不让乎张、许,其

而继韩、欧。”短短二十九个字从品行、忠节、文章三方面余阙做了全的评价,既言简意赅,又十恰当。文字,隐藏贡泰对余阙的深深悼念之情和痛失好友的大悲伤。至正二十二年,师泰临终前,将帖

(二)余阙与

樊执敬(-1352),时

载:至正十二年,在与海寇交战时,遇害。当时,“贼知其无,呼执敬降”,但执敬怒叱曰:“

他这种宁死不屈的表现余

守安庆时城破以身殉国如出一辙。《青阳先生文集》中《别时中》、《别樊时中》、《送樊时中赴

《送樊时中赴都水庸田使序》作于至正七年,当时樊执为江南湖肃政廉访使,而余阙为湖左右司郎。余阙序文称执敬“有学术”、“知大体”,“慷慨有大志,临大事毅,不择利害而

颇有政绩,“自君表现证

之来,官僚叶和,吏畏民,

。执敬离开鄂州时,同僚“各

诗以称美之”。余阙为作

“今其行也,其能有以慰

朝廷之倚注也必矣。”余又

“桃华灼灼柳丝柔,立看

在春光明媚,桃花灿烂,丝

节,诗人又要送走一位

。看到至友渐行渐远,诗人倍感离愁,哀叹人有离别”之苦,反而羡慕长江和汉水可

余阙作《别醇厚如酒。前

樊时中廉使》“光禄桥西惜解携,:春星欲傍露盘。自来宫柳多离思,更着城在上。”诗人和友人站在光禄桥西,眼都是离别。春

融情于景,层层递进,达

对友人的留恋不舍。两首诗围绕送别,突出了一个“情”字,依难之情完全不同于他在《送樊时中赴

[4]

元人杨瑀的《山居新话》曾记载了樊执敬遇害后的件事:至正十二,樊执为浙省,在抵抗海寇时遇害。而杭路总管宝哥(

后受无赖之徒的威寇攻杭

胁,因害怕溺水而死。当时潭州路总管鲁至道(即笃鲁丁)

生民凋瘵似无骨堕深渊,无

芳名苟得千年在,死节应二

而他的《挽樊时中参政》将

有志惜言轻。狐群突

奋志从军全节义,杀身殉国

诗人以调侃的口气讽刺宝哥的怯懦、无,借此

(三)余阙与危素交游考略危素(1303-1372),字太朴(或太仆),字云林,州金(属江西)人。通五经,至正元以荐为经筵检讨,迁

余阙与危素同馆又同朝,有很多相处的时间。但从《青阳先文集》中余阙写给危素诗文来,二人往不深厚,应属泛泛之交。之所以危素列入,是因为其后的命运结局

至正八年,危素为翰林应奉,随皇帝去上都,阙作《送奉分院上京》:“峡路传清

关榆始委钱。(下转第239页)讵比幸甘泉。苑树纷成幄,

。“夜市直至三更尽,五

[6]21绝”,明确满市

宋张端义《贵的。而文墨

耳集》卷下说:“临安瓦

[7]59

“甚为士庶放荡不羁

[6]95

《西湖游览志余》也说:“元

夫得以沉昵盘游, 故其诗多脂粉绮罗之态。杨廉夫:天街如水夜初凉, 照室铜璧月。院三千红芍药, 洞房七十鸳鸯。绣靴蹴鞠句

[8]204

年欢乐未渠央。”于是雅士的吟诗纵酒与市井吃喝嫖赌融为一体,生理感的足精神愉悦的释放集于一身。如此,猪八戒

猪八戒又形就了浓重的会

剧娱乐的特性。

杨景贤是蒙古族剧作家,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杨, 名暹, 后改名讷, 号汝

夫杨镇抚, 人以杨姓称之, 善琵

[9]284”。这说明,既具

统血脉,又有长期与汉族文士交往和生活于文人集萃繁华都市经历,而其戏剧语言诙谐默、近于俗的特,极符合本民族和市民喜好娱乐的特。和汉民族相比, 蒙民族更少礼教

游戏娱乐当作突出情绪倾

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忽必烈朝,贵族元甚至把朝成游戏欢乐的好机会《, 南

执政官厌其喧杂, 称贺, 则

挥杖击逐之, 去而复来者数次。”戏狎嘻谑重朝政一体,显示了蒙古民族对娱乐

《录文学娱乐功能的充实

鬼簿》曾谈到元曲家的创态

[9]131

而以文章为戏玩”。这些都杨景

综上所述,杂剧《西游记》中猪戒形象的描绘刻画,深刻体现了杨贤作为一个蒙族剧作家所特有的艺术追求和文思考,别该形象所含佛道魔一体的文化特征和适应世俗大众娱乐需的喜剧化性格等方面的创造性索,为吴承恩小说《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究规划

[参考文献]

(上册)[M ]. 呼和浩特:内[1]

[2]幺书仪. 元人杂与元

1997. 出版社,

[3]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下

[4]马书田. 中国道教诸神[M ].

[6]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二“

[7]吴晟著. 瓦舍文与宋

2001. 科学出版社,

[8]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

[9]中国戏曲研究院. 中国古代戏曲著集成(

[责任编辑:李莉]

(上接第231页)从臣宠

危素跟随皇帝去上都的

后余阙又作《与危太朴翰

伏想文苑优游,幸!区区

雅候动履多福,良慰良慰。友人赵子章北上观光,谨此附谢。章有学而能诗,佳士也,得公

以声、景先、中夫、希先、鸣

为感。余惟自重,不具。”此信写得很客气,先说自“岂胜荣幸”,因“史馆得从游”,二人曾同修《宋史》,又同

,借友人北上“谨此附谢”。

答谢。读此信,能明显感到

《四库全书总目提》

或问虞文靖初,危太朴文

公曰:“太朴事业当何如?”曰:“太朴入京之后,其多夸,事业非所敢知。求其人,其余乎?”问:“何以知之?”曰:“于阙文字见之。”

这段话回答了余阙与危素不能成为至交的因。虞

元亡后,危素自杀未遂,入明。明太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知制诰,同国。洪武三年,兼弘文博士,与宋濂等共修《元史》,甚为太祖礼重。后被御史劾,曰其“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遂谪居和州,守余阙庙。七岁卒。危素最后了个身名裂,有始无终的悲惨局。相对于人对余的的赞颂,留给危素的多为指,这不仅因为他的改事新朝,也因为他的人品德行不么光彩。危素作为读书人,“一辈子仕宦走火入魔,对名孜以求,以至于谨小慎微,保护和伪装自,泯灭一切于此有碍个性,为维持自己卑微的求而矫情作态,实在是令人感到沮丧和悲

[6]

些可怜,但肯定是

二、余阙的交游特点通过贡师泰、樊执敬、危素所作所为他们和余阙的关系,可看出余

一是,以文会友。余本

政能力,又颇有政绩;在学业上,精通五经,又长诗文创。可以说他本身的长处决定了他

都在与人见面就论学,谈

诗文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且有诗文传世。余阙的士大夫身份,又决了他所人,均选择传统的诗文表现情感,没有创作

为人处世亦讲究同。即那

原则,有正义感,有

二是,忠于元朝廷。余阙和他的多数友人深受儒忠君爱国思想的,是于朝的,旗帜鲜明地站在处于末世、无药可救但在

《结交警语》所云:“君相

春,无夭色之媚目,有清之

而从余阙《染习寓语为苏

文可以看出他对交友有深刻的体会:“人若近贤良,喻如一张,以纸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喻如

[参考文献]

[1](元)余阙. 青阳生文

上海书店,1985. 本文引余

品,若无注明,均出自此本.

[2](元)贡师泰. 玩斋集[M ]. 台湾影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集1215.

[3](元)戴良. 余豳公手帖后题, 灵山房[M ]. 台湾影印文渊阁

[4]李梦生校点. 宋元笔记小说

[5](清)永瑢,纪昀. 四库总目

[6]么书仪. 元代文人心态[M ].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冯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