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阅读下面的材料

  • 作者: 亖呉?盀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5-30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一、关于立意

审题,首先要学会找准关键词,关键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

通过通读“最美乡村”的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梦想、追求、守望、坚持、成功”等。八年的坚守和付出,把穷乡僻壤变成了“最美乡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所以,“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等就是立意的首选。此外,如果能把“坚守八年”和“干两年就走”的行为形成比较,通过乡村的变化,得出“谋事在人”、“环境并非成败的决定因素”之类的结论,文章则更能出彩。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所有形式的作文其实都是命题作文。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不管一篇作文能分析出几种角度,不管你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去写,出题者本身是有他们的立场和观点的。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材料给出的关键词去写作,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我们把所有写作的立意归纳为了“十大主题”——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民族情、社会现象与风气、战争与和平、理想与追求、环境保护、哲理。无论我们拿到哪个作文题目,都可以尝试从“十大主题”去构思,非常有效。

二、关于体裁

材料作文的体裁要求一般是议论文或记叙文都可以,今年也不例外,两种体裁各有优势,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通常来说,议论文更具有思辨性,犀利独特的观点更容易让文章出彩,而记叙文,更便于运用优美的文字,形式上也更灵活。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作为角度灵活的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一些诗文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守望的力量

2)坚持,只为了绽放

3)梦想的火种

4)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5)心中的图腾

6)梦的那一边

7)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四、关于结构

传统的议论文结构“引”、“析”、“议”、“联”和“结”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分析,谈一谈近些年高考中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都在运用的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结构形式。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多为排比)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语言讲道理,之后

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呼唤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守望的力量》作为本次高考作文文题,中心论点可以是“只要守望与坚持,就能实现梦想”,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一、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二、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沉淀了更多优秀的品质和强大的能力;

三、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影响、改变周边的人和环境。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也是紧紧围绕主题来写作,文字优美、内容翔实、富有哲理的散文是最好的,对于过渡能力较薄弱的考生,可以使用小标题的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 生活天天在刷新。 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 是身边的 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培育、朋友的帮助, 还是内心的 勇气、 乐观、执著 ?是校内的 阅读、思考、互助 ,还是野外的 漫步 、 远足、 探险 ?当然, 也许有人会说是 发现, 是感悟, 是挫败 等等。 不论哪种, 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阅读刷新着我的生活

拈起指,翻开书扉,一缕书香萦绕着我,久久不能散去。手指 间留下淡淡书卷气。不经意间,阅读就这样进入我的生活,慢慢刷 新着我的生活。

因为阅读,我的生活变的精彩。每每得到一本好书,我的心总 是咚咚跳个不停。翻开书,我迫不及待的看起来。那一排排铅色的 小字,总是吸引着我读下去。再读下去。呵!阅读真的好有魔力! 它让我在闲暇之余充分体会到了读书的惬意。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 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而或喜或忧,或悲或笑。《雾都孤儿〉让我一 次次的泪流满面,《三国演义》让我一次次的拍手称快。阅读让我 品味了人生百态,社会曲折;阅读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真谛,生活启 示。阅读把我带进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阅读也让我了解 祖国山河是多么壮美与辽阔。有时,我的梦境中也会出现书中的精 彩,虽不真实,但却华美。有了阅读,我的生活不再寂寞与空虚,

代之的,是生活的精彩与多姿。

因为阅读,我的生活变得充实。阅读中的感觉,是需要每个人 亲身体会的,那种充实之感,让人如痴如醉如歌如狂。我不知晓他 人的感受,但我的的确确就是这样。阅读,让我穿越千年时空,与 李白树下邀月;阅读,让我回归自然的怀抱,把我身上的每一个细 胞都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如饥似渴,我夜不能寐,阅读带给我的 是无止境的求知欲望,我真的希望自己大脑中的每一寸空间都是满 满的知识。这就是了!这就是了!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充实! 因为阅读, 我的生活变的更加快乐。 读书人的日子总是快乐的 吧,天天与书为伴,与书共眠。而我,又何尝不是呢?每一天,用 快乐的心情去面对一切。我不轻言放弃,是因为书中告诉我,要坚 强。我是坚强的,因为我是快乐的。这快乐,是书带给我的最好的 礼物,我又怎能不去珍惜呢?朋友,嘴角上扬,请保持。其实,快 乐就是这样简单。

阅读带给我的,有太多太多。我没有太过华美的辞藻,我所讲 述的一切,都是从心而发。当阅读走进我的生活,慢慢刷新着我生 活的每一天,我想我会好好珍惜。

二、作文

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 一句话触动。 一句安慰, 一 句劝告, 一句鼓励, 一则名言 等等。 于不经意间 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 敏感的心弦。

请以“ 那句话让我怦然心动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但要写出真情实感,注意选材的新颖与典 型,注意记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2)不少于 700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 “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 聚会的照片, 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 晒一件自己的作品, 与人分享个 性的美丽; 晒自己的成长故事, 分享生活的感悟与思考等等。 同学们, 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 限(诗歌、戏剧除外); 4)字数不少于 600字。

作文:生命是由无数次遇见组成,一 次次遇见,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或深 或浅的痕迹; 遇见一位良师,于是你写 出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长大后我就成了 你》;遇见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也许却 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 。 一个“遇”,引 出了多少动人的故事,成就了多少瑰丽 的人生!

请以“ 生命的遇见 ”为题,写一篇不少 于 7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

一、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哪几个?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 族政权主要有哪几个?你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互战争是什么性质的? 与北宋并立的政权:辽,西夏等(写出两个即可)。与南宋并立的政 权是:金、西夏、元等(写出两个即可)。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战 争是中华民族的内部事务, 战争过后都曾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 局面,应该看到民族融合是主流。

二、“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 好年深,蓍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历史上哪一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生活?

3.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1.澶渊之盟

2.辽宋人人安居,保持着和平局面

3. 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但从中华比族的发展史来看, 也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战争。带来了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边 境地区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三、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的并立时期。据此回答:

(1)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2)这一时期为促进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有 哪些人?

(3)试写出这一时期政权更替的关系。

民族政权之间并立与对峙、战争与议和;同时,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 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2)阿保机、元昊、阿骨打、忽必烈。

(3)金灭辽和北宋。北宋灭亡后,皇族赵构建立南宋。蒙古灭西夏、 金,元灭南宋。

五、 材料一: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要给辽岁币,每年银 10万两, 绢 20万匹。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金达 成和议, 宋向金称臣, 并给金岁币,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划定分界线。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 用丝织品、 稻米、 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 骆驼等; 宋和西夏议和后,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宋 金对峙局面形成以后,形成了长期的和平状态。

回答:

(1)材料一中三个议和中的“宋”分别指的是南宋还是北宋? (1) 结合两则材料,你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议和?

(1)北宋、北宋、南宋。

(2)议和有利:双方边境的和平稳定状态;促进了双方经济贸易的 往来; 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吸取汉文化的。 议和不利:岁币负担过重, 加重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和百姓的负担。

六、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 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回答:

①材料中的 “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②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③此后宋朝政府 (包括北宋和南宋) 又先后和那些政权签订了和议条 约?

①辽

②澶渊之盟 评价: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但双方又保持了长时 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③北宋和西夏;南宋和金政权

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墓前愧姓秦。

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宋”指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谁?

(3)举出材料二中“忠骨”的一项事迹,并分析他受人尊敬的原因。

(4)从“忠骨”和“佞臣”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来看,你觉得自己 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南宋。

(2)岳飞、秦桧。

(3)事例:收复建康和鄙城大捷。因为他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 下侵略,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受到人民的尊敬。 (4)应做一个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为国家、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 人利益的人。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民间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 的重要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于何时?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2)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什么机构?(2分)你认为宋朝

对外出口主要是哪些商品?(2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4分) (1)南宋(2分)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南方经济超过北 方。 (2分)

(2)市舶司(2分) 丝绸、瓷器(2分)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

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 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 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 请你以 “ 读诗词名句随想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 的文章。引发 “ 随想 ” 的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代 诗作。

[提示 ]

作文前先要审清题意 —— 所读的是 “ 诗词名句 ” ,如果疏于审题,写成关于 名人名言、箴言俗语或散文、小说作品中的警句的 “ 随想 ” ,就从根本上偏 离了题目的要求。

此外,既然是 “ 随想 ” ,笔法尽可灵活,不能拘泥于对原句含义的解说,而 应联系现实生活和切身感受阐发开来;当然,如果能对所选的诗词名句作 出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别解,那就更好了。

[例文 ]

读诗词名句随想

爱书人面对满架的图书, 也许会想到明代杨循吉的诗句:“ 岂待开卷看, 抚 弄亦欣然。 ” 小时候我觉得这句诗匪夷所思。书是用来读的,读书是件有 趣的事,而仅仅 “ 抚弄 ” ,又有何乐趣可言呢?如今我却感到这句话真是妙 不可言。其中的道理不是仅凭文字就可以说清楚的。只有日日以书为伴, 浸淫于书,日久才会自然产生杨循吉所说的这种感觉。太喜欢书了,所以 即使不 “ 开卷看 ” ,仅仅用手指轻抚书的封面或者书脊,也会感到一种难言 的愉悦。有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抚摸一番,然后放回去, 再抽出一本 …… 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我想当年杨循吉一定也 是手中拿着一本书,抚弄再三,心中窃喜,或者自顾自地笑出声来。这样 傻吗?傻。这样有理由吗?没有。那为什么如此?我不知道,我只记得郑 振铎先生的口头禅 ——“ 喜欢得弗得了 ” 。 二博尔赫斯被誉为 “ 作家的作家 ” 。 对于这个称号,有一句冷霜的诗与之相应:“ 命运指引命运,书繁衍书,一 支小火被点燃,是借另一支要寄身其中的蜡烛。 ” 这句诗用一个脱胎于 “ 薪 火相传 ” 的比喻, 形象而又深刻地指出了文学的一个基本属性。 文学创作固 然离不开个人的独创性,但又离不开历史。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来源于前 人的作品,所以说 “ 小火被点燃 ” 是 “ 借另一支蜡烛 ” 。但同时,这支点燃了 小火的蜡烛也得以寄身于小火之中。也就是说,前人的作品在后来者的作 品中得到了重生。一方面是前人的作品给后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另一方 面前人的作品又通过后人的作品得以传承,获得发展。于是,一切文学作

品都融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历史, 而这历史正是通过一切文学作品得到表现。 这就形成了一个 “ 大道周行的宏大叙事 ” (胡续冬语)。三 “ 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的这句词披露了这样 一个事实:“ 新词 ” 中的 “ 愁 ” 是 “ 强说 ” 的,而真正识尽了愁滋味,却说不出 了,最多说说天好冷之类。的确如此,一方面,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承载 近乎无限的痛苦。极度痛苦之下,只有闭口才感到充实,而开口却会感到 空虚。另一方面,快乐趋向于发散,所以相对容易表达出来与人分享;而 痛苦则是 “ 沉淀 ” 的,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诉说的个人体验,趋向于自我。正 如鲁迅所说:“ 人们的苦痛是不能相通的。 ”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也有类似的 说法。 饱尝痛苦的卡莱尔在发疯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 留下的, 仅仅 是缄默而已。 ”

[点评 ]

本文在名句的选择上凸显了个性。三则随想,第一则是对杨循吉诗句中蕴 涵的个人体验的再体验,第二则比较清楚地阐释了冷霜诗的含义,第三则 是从原因上解释辛弃疾的词句,并举出卡莱尔的遗言作印证。整篇文章引 用精当,行文自如,但有些分析尚欠深入。

读诗词名句随想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挥起一抹与懵懂作别的云彩,梳理 几番欣喜又茫然的思绪,我们便鼓起勇气,向未知的前途迈出了步子。我 们的眸子里满是憧憬的光芒,我们的脚下布满了鲜花与荆棘。人生啊,是 一条延伸向远方的道路,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或高尚或卑微的灵魂,顺 着理想和欲望的指引,或春风得意地大步迈进,或磕磕碰碰地摸爬滚打, 向着或明或暗的远方前行。然而, “ 路 ” 固然 “ 修 ” ,理想固然 “ 远 ” ,我们却 一刻不停地向着圣殿中的安琪尔靠近。我们幼稚,我们无知,却在前行的 过程中,采撷着智慧的鲜花,汲取着灵魂的养料,感受着醉人的芬芳,不 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贪婪地呼吸着知识的空气,大口大口地畅饮 着美德的佳酿, 我们永不停步, 我们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探索人生的真谛。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思想充盈的时候, 再 “ 蓦然回首 ” , 天使的微笑就在那 “ 灯 火阑珊处 ” 。 二圣者登高俯瞰, 临风轻轻慨叹, 这一叹便叹出了绵亘千古的 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大自然的造化何以如此 “ 钟神秀 ” 啊, 让意蕴无穷的哲理便蕴藏在远眺的那一刹间。有人疑惑,何以非得在登高 以后才能 “ 小 ” 众山呢?我不由失笑。是啊,为何只是在登高后呢?名垂千 古的孔圣人也曾 “ 登泰山而小鲁啊 ” ,历史竟如此戏剧般地充满了惊人的相 似。其实,正如我们的眼睛长在头上般平常,若没有一定的高度,我们的 眼光就永远只能局限在小小的范围内,就像 “ 坐井观天 ” 的那只青蛙般可怜

却还沾沾自喜。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啊!然而,这 “ 上层楼 ” ,又岂 是轻而易举的?三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是否曾为前途的迷茫而顿生感叹?是否曾为人生的价值而迷惘困惑?人 生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断地逼你向前,却又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 给你设下重重的障碍;它让你感觉到它的美好,却又时常让你彷徨失措; 它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丽女子,似乎伸手可及,却又若即若离,永远如此 神秘。有时我们 “ 无心插柳 ” 却 “ 绿树成阴 ” ,有时我们 “ 有心栽花 ” 却得了个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然而,生命的曼妙恰恰存在于此。看似充满着矛盾与 离奇,实则又有着充足的前因后果。我们欣赏生命,体味生命,却又永远 无从将生命的精灵牢牢抓在手心,也许正因 “ 身在生命中 ” 吧!

[点评 ]

该同学仔细咀嚼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等充满哲思的古诗名 句,在此基础上,采用诗化的语言阐发个中奥妙,畅谈人生感悟,给读者 以有益的启迪。全文内容充实,意蕴丰富,文采斐然,显示出作者不俗的 作文功底。

读诗词名句随想

《诗经 ·卫风 ·木瓜》中这么一句话:“ 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 ” 每当读到这 两句诗,我都会被古人知恩必报的高尚品格所折服。古人尚且如此,生活 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被给予爱的同时,要懂得 回报, 用自己的温情去温暖整个社会。 可是, 有时听到的消息却令人寒心。 据报道,有位退休老人省吃俭用,以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一位穷困的大学 生,可是有一次因生病而耽误了寄钱。结果收到对方言辞愤激的催款信, 老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是怎么了?大学生在接受物质帮助时,不但 没有感激之情,却把别人的给予当成了一种义务,他的良知早已被对于物 质的贪婪追逐所吞没了。 社会呼唤着, 请把感恩与良知从名利中解脱出来, 回归天地,信守那 “ 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 ” 的至纯诺言。二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 这是杜甫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它激励我们不懈地追求生命 的高度。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如同在草原上奔驰的羚羊般,不顾一切地 向前奔跑,去寻求煦暖的朝阳、鲜嫩的水草和清新的空气。羚羊的生命在 于奔跑,那么人的生命就在于追求。追求是人上升的不竭动力。但是追求 需要目标。当你站在平地上,眼前是无数的遮挡物,如果把视野所及的地

方作为你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只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相反,当你历尽千 辛万苦爬到顶峰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世界正被你踩在脚下,所有的一切都 渺小了,这份无法言表的喜悦与豪迈,已将所有辛苦一扫而空,人生价值 也将得以实现。因此,追求需要目标,需要 “ 一览众山小 ” 的高度。三 “ 山 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是充满了哲理的绝妙诗句。 正是陆游的这 首诗、这名句,教会了我用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记得绿箭口香糖的老板 曾说过一句话:“ 我曾经破产过两次,但我从未因此而失眠过一秒。 ” 多么 乐观的人生态度啊, 在金钱与名誉的重压之下, 能够如此泰然处之, 我想, 你一定是领悟到了 “ 柳暗花明 ” 的哲理。人生总是充满挫折与失败,当遭遇 它们的时候, 千万不要灰心失望, 请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信奇迹必然出现。 在 “ 山重水复 ” 的逆境中,勇敢乐观地前进,不放过任何透着希望的光线, 那么,前面,一定会是一片 “ 柳暗花明 ” 的景象。是的,只有乐观的人生才 能看到转机的发生,让乐观成为人生导航的明灯。

[点评 ]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并能结合实例或运用类比论证,对所选诗 词名句作出准确的阐述,符合题目的要求。个别语句似可进一步斟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 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 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

请你以 “ 读诗词名句随想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引发 “ 随想 ” 的 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代诗作。

[提示 ]作文前先要审清题意 —— 所读的是 “ 诗词名句 ” ,如果疏于审题,写 成关于名人名言、箴言俗语或散文、小说作品中的警句的 “ 随想 ” ,就从根 本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此外,既然是 “ 随想 ” ,笔法尽可灵活,不能拘泥于对原句含义的解说,而 应联系现实生活和切身感受阐发开来;当然,如果能对所选的诗词名句作 出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别解,那就更好了。

[例文一 ]

读诗词名句随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银般倾泄下来的月光照在花丛之上,骄傲的绿叶映出褶褶的光彩;照在 树林中,稳重的大树投出优雅的身姿。

夜,很静。漫步在无人的园中,脚踩着落叶沙沙作响,每一片落叶都有她 自己的故事么?我不仅问自己。 也许有吧, 也许又没有。 我自己回答自己。 抬起头,看得见皎洁的天空一轮黄而亮的圆盘挂在空中。我不仅释然了。 是呀,我为什么总是为过去的事念念不忘呢?月也有阴晴圆缺,人又何尝

能永远一帆风顺呢?

花儿开了会谢,雁儿飞走了还会回来,我又何必执着于谢的花,何必执着 于飞走的雁呢?

我笑了,带着会意的笑开始往回走。因为我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阅读**这首词的时候,每次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总会心 “ 抨 ” 的跟着诗中的意境一跳。

很喜欢看名人传记,尤其喜欢看他们赤手空拳凭着自己的胆识与智慧征服 世界,那时候,我仿佛也随着主人翁经历风风雨雨,为他们的一次英明决 定而欣喜万分,为他们的一次错误判断而扼腕叹息。一次一次的心灵洗涤 总让我有无数的幻想,却也有无数的遗憾。为什么我不能早生几十年,几 百年真正的与他们沐雨迎风呢?语文轩 /原创,转贴请注明。

想像着比尔。盖茨当初刚建微软时的捉襟见肘,恨不能乘坐时空穿梭机告 诉他应该早点收购 DOS ; 回忆着罗斯福在珍珠港之后的痛心疾首, 恨不能 用最快的网络告诉他警惕小日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70分)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 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 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议论类的材料作文, 命题者援引牛顿一段自评语让考生挖掘思考其中内涵。 运 用层意分析法, 第一层应以分号为界, 前一部分是说别人眼中的我, 后一部分是说自己眼中 的自己。

显然,后一部分是命题重点与中心所在,具体分析,以“而”为界又是第二层次,前面 把自己类比为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 会为一块光滑的卵石或美丽贝壳而沾沾自喜, 后面却自 谦未发现浩瀚的真理。

这又是一道比喻类的材料作文, 牛顿把自己的创造发明比喻成一块光滑的卵石或者美丽 的贝壳, 而把真理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这一方面的确说明真理的浩渺无边, 另一方面也表明 牛顿的谦虚与博大的胸襟。

【选题立意】

立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贝壳和卵石的角度看,可以提取“创造发明需要善于发现” “创造发明需要独 特眼光”等观点;

二是从海洋的角度看,可以提取“真理是无穷无尽的” “学会谦虚” “要敬畏真理” ; 三是把两者联系起来,可以提取“真理面前要有谦虚的胸怀” “不断提升自我” 。

【佳作欣赏一】

谦虚是一门学问

伟人**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有言:“满招损,谦得益。 ”

科学巨匠牛顿曾说:“科学的大海无边无际,而我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儿,幸运地拾 到几只贝壳而已。 ”

古往今来, 经过历史沉淀后的名人名言, 无不透露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 散发着卓识与 睿智的芬芳。咀嚼着这些字字句句,不难发现他们都在强调着同一点,那就是——谦虚。

人们常说:“ 饱满的稻穗总是谦虚地低下头, 而还未成熟的稻子却总是将头抬得高高的。 ”

谦虚是饱满者朴实的品质, 反衬空虚者的狂妄。 越博学多才的人越懂得谦虚, 因为谦虚 使他们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超越现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骄傲的人恰恰只顾眼前,满 足于一时的成绩,居功自傲,不思进取。 他们永远也看不见脚下的路, 因为他们从不肯低下 那高贵的头颅,从不屑于长久地思索:自己的脚步是否依然在前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是因为有了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 的精神,才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的。中国有句古话:“学海无涯” 。面对大千的世界,知识的 宝山,惟有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不 掉队,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有勇气像竺可桢老人那样说出“我知道得太少” 。只 有这样,才能在求知的崎岖道路上奋然前行!

半瓢水总是左摇右晃,空稻穗总是趾高气扬。 人亦如此, 大腹便便却无真才实学, 终是 酒囊饭袋;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学识渊博, 才华横溢, 真正的气度自然流露于言谈举止之间。

有了谦虚, 才有了居里夫人的不断探索; 有了谦虚, 才有了**大有大无的不朽佳话。 没有谦虚, 夜郎只能落得个自大亡国的下场; 没有谦虚, 爱迪生在无数成功之后终究不再有 更好的创造;学会谦虚, 我们才会拥有一个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会谦虚,我们才会拥有 不断进步的源泉。

的确,谦虚是一门学问,是做学问的学问,也是做人的学问,更是生活的学问。

让我们的人生从谦虚开始吧!

点 评

这是一篇观点集中的典型议论文, 作者开篇就引用古今中外名言警句, 在此基础上提炼 出本文的中心观点——谦虚, 开篇展示考生视野开阔, 观点提出也别具匠心。 然后引用民谚 证明谦虚重要性, 再从正反角度剖析谦虚与骄傲的利弊关系, 最后又运用铺排析例的方式展 示古今中外名人谦虚成就了一番事业。

【佳作欣赏二】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 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 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 并不影响它容纳 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之源的地位??

当你在成绩面前、当你成功的时候, 一定要谦虚谨慎、谦恭待人、 放低自己而不是骄傲

自满、 盛气凌人、 唯我独尊。 要拥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来正确认识自己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你就会在滚滚红尘中辨别方向,激浊扬清潇洒的走一回。

当你在名利面前你稍后退一步, 你不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更会得到人们的信赖。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 **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 ”我觉得这是伟人的胸怀和 谦虚,也是一种高境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季羡林先生说:“请从我头上把国学大师、学界 泰斗、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从此可以看出低调做人,谦恭待人,严于律已是多么的受人尊 敬和爱戴啊!

放低自己, 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才会 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钱钟书说得好, “你受到的对待正与你抛头露面的程度成 正比。 ”他一生潜心于创作与研究,很少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在应酬性的活动中基本上看不 到他的身影。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能够专心在书海里畅游,从而写出 《围城》 、 《管锥编》 、 《谈艺录》 等优秀作品。 无数事实证明:低调做人与潜心做事就是如此成正比的。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 不招人嫉, 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 能力比别人强, 也要学会藏拙。 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 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修炼到此种境界, 为人便能善始善终, 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大盈若亏,不骄不狂。

低调是繁华尘世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 浅品,任尘世浮华。

低调的人,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 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其实放低自己,不会使自己变矮。相反,低调做人,潜心做事的人,不但不会降低他的 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反而会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承认和人们更普遍的尊重。 有一则谚语说得 好:“ 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大街上大吵大嚷, 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阅读下面的材料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