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英文

  • 作者: 嗫?暁雲?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5-30

Shanghai, which was the first movie showing in China. In 1905,a photo studio in Beijing made the first Chinese movie , which was only a collection of scenes from a Beijing opera based on the classical novel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early thirties, many revolutionary movies were produced, such as Spring Silkworms, Plunder of Peach and Plum , Three Modem Women , The Great Road,Song of the Fishermen,

and Crossroads. These movies reflect the realities of society and the wishes of the people.

19世纪末期,电影引人中国。中国第一部引进的西方电影于1脱年在上海上映。 1905年,北京一家照相室选取京剧传统曲目《三国演义》的一些简单场景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最初30年中,创作了许多革命电影,例如:《春蚕》、《桃李劫机《三个摩登女性》、《大路》、《温光曲》、《十字街头》,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愿望。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many progressive movies were made, such as Defend Our Land, The March of Victory, The North is Ours, 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a,and The Snowy Taihang Mountains. The movies reflected the people's requirement for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抗战期间,许多进步电影诞生了,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华北是我们的》、《中华儿女》、《风雪太行山》。这些电影都反映了人民要求坚持抗战的强烈愿望。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a great number of excellent movies were produced , Such as Remote Love , Along the Songhua River,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and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All of them areαbout the people's life or struggl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抗战胜利后,中国电影发行了如《遥远的爱》、《松花江上》、《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大批反映抗战时期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杰出电影。

In the liberated areas, the founding of the Ya'ann Movie Group mark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eople's movie industry. This group shot valuable documentaries which included yan'an and the Eighth Route Army, Dr. Norman Bethune, and Nanniwan. In 1946, the Yan'an Movie Studio was founded and recorded part of the Liberation War. In October, the Northeast Movie Studio was established. Its main productions were seventeen newsreels entitled The Democratic Northeast.

在解放区,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始。先后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和《南泥湾》等一些价值很高的纪录片。1946年,延安电影制片厂成立,出品了一些解放战争的影片。10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主要作品为《民主东北》17部系列新闻片。

Many old progressive movies made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the realistic style; therefore they reflect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show sympathy for the poor. Early movie-makers owned clear purpose of their work: to make movies which could entertain the ordinary people so that they managed to make the plot development, customs and habits , language and acting of their movies conform to the tastes of the audience. Obviously, the pioneers of China's progressive movie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vie industry.

建国前很多进步影片采用了现实主义形式,对中国社会、民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影片都表达了对穷苦大众的同情。为了实现电影的创作目标一一一愉悦普通老百姓,早期电影工作者努力使情节发展、风俗习惯、语言、表演都能符合观众品位。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们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电影的发展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movi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 Ten movie studios were set up. They are the Beijing, Shanghai, Changchun, August first, Pearl River, E'mail, Xi'an, Nangning,

Wulumuqi, and Huhehaote Studios. From 1949 to 1966, more than six hundered movies of the 1950's, The White-Haired Girl, Reconnaissance Across the Changjiang, Steeled Fighters and Dong Cunrui had a strong social impact. The following movies The Song of Youth, The Storm and Lin Zexu Which showed that Chinese movies had reached a new level. Movies produced in the early 1960's were more mature ideologically and artistical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riod were 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The Lin Family's Shop, and Threshold of Spring.

建国后中时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北京上海陈、八一珠江帆西安、南宁、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10大电影制片厂相继成立。 1949年到1966年间,创作了 600余部电影。 20世纪 50年代期间制作的《白毛女》、《渡江侦察记》、《钢铁战士》、《**》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青春之歌》、《风暴》、《林则徐》等电影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60年代早期的电影其意识形态更成熟和艺术价值更高。代表作品有《甲午风云》、《林家铺子》、《早春二月》。

From 1966 to 1976 only a small number of movies had been made in that decade. After 1976 movie production started to flourish again. From 1976 to 1980 more than two hundred and fifty feature movies were made. They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hemes and varied in style of presentation. In September of 1987, the first China Movie Show was held in Beijing . It was

presented by over one hundred movie historians, critics,and distributors from 48 countries. Among those who spoke highly of Chinese movies were Gregory Peck, the American movie star; Regis Bergeron, the French movie historian; and Rubanoy, the Soviet movie critic. They all agreed that China's movie Industry had entered a mature stage.

从1966年到 1976年这10年间,只创作出少量电影。 1976年后,电影创作再次走向繁荣。 1976年到 1980年,制作了 250余部电影,并且题材广泛,主题多样。1987年9月,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影展。来自48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上百位电影史学家、评论家及发行人出席了此次影展。美国影星格利高里·派克、法国电影史学家瑞吉伯杰和苏联电影评论家茹伯诺对中国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认为中国的电影业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ovie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many international movie festivals and have made a strong

impression on foreign audiences and movie-makers. Since 1981, more than one hundred movies have been awarded priz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mong them, The Yellow Earth won the 1985 British Movie Institute (BFI) award for the most original and imaginative movie; Old Well scooped the Tokyo Grand Prix and another two awards at the Second Tokyo

International Movie Festival in October, 1987; Red Sorghum won the Gold Bear prize at the Thirty-eighth International Movie Festival in West Berlin in 1988; The Year of Bad Luck received the Silver Bear prize at the Fortieth International Movie Festival in Berlin in 1990.

近年来,中国电影参加了许多国际电影节,给众多的国外观众和制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1年以来,超过过百部的电影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其中1985年的《黄土地》被英国电影协会誉为最佳原创和想象电影;{老井》获得了东京大奖并在 1987年 10月的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了两个奖项 ;1988年《红高粱》获得了第 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本命年》于1990年的柏林第40届国际电影节获得银熊奖。

Chinese cartoon movies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interesting and healthy contents and

distinctly Chinese Style. They are usually bαsed on traditional paintings, folk art, and local opera. In some cartoon movies, traditional Chinese ink-wash painting has been reproduced on the screen. From 1981 to 1988, 29 cartoon movies had won prizes at international movies festival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movies.

中国动画片同样也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这些动画片通常以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和地方戏为基础,内容有趣、健康且具有中国特色。一些影片制作中采用了中国水墨画艺术,使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在荧屏上得到了再生。 1981年到 1988年间, 29部卡通电影在国际电影展中赢得了大奖。科教电影也是硕果累累。

3.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

In the 1990s,china experiencedprosperity in its film. At the 1995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allowed the showing of foreign movies from 1995. Furthermore, more of China's films won awards a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such as Ju Dou (1990) and To Live (1994) by Zhang Yimou, 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3) by Chen kaige, Blush (1994) by Li Shao-hong , and Red

Firecracker Green Firecracker (1993) by He Ping. However, these films encountered more and more criticism , in particular for their stylized form and neglect of audience response and absence of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iritual bewilderment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业经历了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允许1995年以后开始引进外国电影。更多中国影片在国际影展中获奖,如张艺谋导演的《菊豆》(1990)和《生活》(1994)及由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 (1993年),由李少红导演的《红粉》(1994)、何平的《去年烟花特别多》(1993)。然而,这些影片遇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特别是针对他们程式化的风格,对观众反应不够重视和缺乏对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精神困惑的代表性反映。

Meanwhile, a group of spirited young filmmakers began throwing away the fashionable cinematic veneer and facing reality. They were Zhang Yuan and his East Palace West Palace (1996), Wang Xiaoshuai and his Beijing Bicycle (2000), Jia Zhangke and his Unknow Pleasure (2002), Jiang Wen and his Devils on the Doorstep (1999), Lu Xuechang and his The Making of Steel (1996) and many others. Their serious attitude toward the art of film and life was creating youthful vigor in China's film industry for the start of the new millennium.

与此同时,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电影制片人丢掉华而不实的电影外壳,开始面对现实。他们是张元和他的《东宫西宫》(1996),王小帅和他的《十七岁的单车》(2000) ,贾棒柯和他的《任逍遥》(2002),姜文和他的《鬼子来了》(1999) ,路学长和他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996)等等。他们认真对待电影艺术和生活的态度给中国电影在21世纪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中国ERP的发展史

中国 ERP 的发展史

启蒙

“黑八本”诞生

1973年 9月 1日,“中国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联合设计组”成立,时任机械部副部长 的孙友渔出任联合设计组组长。 此时刚刚恢复工作的**同志意识到“中国企业应该学习 外国的先进技术”。在这种方针指引下,1975年,联合设计组专家们以 94万美元的价格从 IBM 引进了 370138大型机,1976年购买了 IBM 的 MRP-II 软件 COPICS。同年,如获至宝的 专家组开始翻译 IBM 提供的说明书。 这就是后来被 ERP 软件业称之为“黑八本”、 “大八本” 的中国 ERP 最早教材。

MRPII 被大批引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正式开始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而此时的中国 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够强烈, 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 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 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产品交货周期长、 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 设 备试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当年机械工业部旗下的企业先后开始以近 ERP 前身 MRPⅡ软件,并开始试点性开发财务软件,通过这些信息化来改善管理。

1979年,MRP-II 被大批引进,1979年国家投资在长春一汽试点开发财务软件,同年沈阳 鼓风机厂引进 IBM 的管理系统 COPICS;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 MRP -II

系统,接着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也先后购买了系统。

MRPII 被引进(沈阳第一机床厂)

这个时期,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性公司介入,用户也基本上白手起家,历经磨难,但却取得了 非常好的效果。其中,北京第一机床厂的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项目在 1995年获得 了美国工程师协会的“工业领先奖”。

起步:商业公司的诞生

中国第一家 MRPII 厂商鼎新电脑在台湾成立

1982年 3月,台湾鼎新电脑公司成立。这家专注于 ERP 软件开发和销售的公司,受惠于台 湾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为日后成为台湾排名第一的 ERP 软件公司奠定了基础。

在最初经营的 5年, 众多台湾软件商还在依附于硬件从事专业系统开发时, 鼎新旗帜鲜明地 选择采用开放式平台开发标准化册产品。 并于 1989年推出基于 DOS 平台的 MRPII 软件 LEADER, 在 1992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基于 B/S架构的高端 ERP 软件 TIPTOP。历史发展到今天,“标 准化产品”的定位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道路,并最终奠定了鼎新的成功。

扶植 CIMS,催生中国大陆专业软件商

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863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心成立。当 时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著名教授吴澄长担任该中心的主任。 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 植 CIMS 工程建设。

在这种社会大潮下,1991年开思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涉足 ERP 的企业,卡法 基于 AS/400平台的 MRPII 系统。

1994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MIS 研究室与美国 CDC 公司合资成立了利玛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但由于自身的管理混乱,日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利玛事件”。

鼎新电脑锁定制造业发展 ERP

经过 1982年到 1986年的发展, 台湾企业用户除了意识到购买软件系统要选择标准化的产品 以外, 已感觉到仅仅是财务软件应用不再能满足需求, 应该把需求进一步延展到进销存等更 深应用的领域中。

在 1987年到 1990年期间, 鼎新电脑等一批台湾软件公司开始锁定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市场。 事实验证了这些软件公司的选择是正确的, 台湾制造业在九十年代初的蓬勃发展, 直接带动 了作为配套产业的 ERP

软件公司的发展。

1998年联想进军 ERP,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级 ERP 专业人才。

1998年 7月 30日,联想集团与瑞典 INTENTIAAB 公司正式签约,代理旗下的主流 ERP 产品 MOVEX。随后联想还代理了 SAP、SCALA、SYMIX 等其他国外软件厂商的商品。

联想在当年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下,首次为中国大规模、系统性地培养出成批的 ERP 专业人才。 此后这批人才随着联想分拆, 进入神州数码, 也有部分进入其他 ERP 公司或企业 中,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的 ERP

市场上。

中国财务软件崛起

机械工业部支持下,除了以 CIMS 为产品重心发展起来的一批中国软件企业外,另一班人马 在国家财政部支持下, 以财务软件为发展目标, 并通过转型, 成为了今天中国管理软件市场 上依然颇具影响力的软件厂商。1988年王文京和苏启强在北京中关村注册成立了用友软件 服务社, 致力于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 (包括通信技术) 的最佳管理实践普及到客户的管理与 业务创新活动中, 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ERP软件、 服务与解决方案。 1991

年徐少春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这就是日后成功在香港上市的金蝶软件的前身。

许十条

1989年,财政部出台《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这就是业内著名的“许十条”。 其对市场影响超过了十年。“许十条”最大的贡献在于规范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在企业采购财务软件的过程中, 拥有了一个评判标准, 形成了企业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热 潮。 但“许十条”的争议点也非常明显, 财政部扶植的标准, 对于以生产制造流程为基础设 计 ERP 软件并不适应。大批 ERP 软件无法通过“许十条”标准。

在财政部财务电算化强力推进中, 大批财务软件企业得以先行发展起来。 它们在规模和资本 实力上逐渐超过了创办时间更早、经营产品技术难度更高的 ERP 公司。

外资厂商初试中国市场

1990年中国开始出现专业的 CIMS 和 MRPII 软件商之前,国外软件已经开始进攻中国市场。

1989年,美国软件公司 SSA 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当 中,在香港、台北、上海、广州相继成立了办事处。可谓是“遍地开花”。两年后,SSA 在

中国员工数已达到 150人规模,所销售的 BPCS 系统占据了制造业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六七 成份额,在中国可谓是风光一时。

1990年,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 MRPII 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并给自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四班(Fourthshift)”。

序幕:ERP征途开始

Gartner 一锤定音正式提出“ERP”

1990年 4月 21日,Gartner 代表了以《ERP:下一代 MRPII 的远景设想》为题的报告,第一 次提出 ERP 概念。 这份研究报告虽然那只有两页纸, 但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设想。

之后, Gartner 公司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报告, 1993年 ERP 的概念已经比较 成熟,并且变得更为显示,Gartner 公司以《ERP:远景设想的定量化》为题发表会议报告, 用了二十六页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 ERP 的理念和 ERP 对今后三、 五年内可能产生影响的估计, 这是一份深刻阐明了 ERP 的实质和定义报告,引领了 ERP 产业的发展。

应用平台转移,台湾企业界首先意识到管理信息化本质

1990年-1998年时间里, 在大陆财务软件厂商经历了 DOS 向 WINDOWS 转型, 金蝶等很多财务 软件, 通过个人用户操作系统的转移, 成为后起之秀, 因其更先采用 WINDOWS 界面获得了用 户的青睐。

此时的台湾市场, 同样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只不过由于台湾用户需求已经迈过财务软件阶段, 而向 ERP 应用转移。同样的技术更新机遇,带来的市场效果完全不同。

在台湾最先支持 WINDOWS 的 ERP 厂商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台湾经验证明, 真正的 ERP 应用 过程中,用户关注的是应用本身,而非技术,鼎新晚于竞争对手一年转移至 WINDOWS 平台, 但由于转移时, 应用平台的稳定性已成熟, 反而取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台湾企业开始意识 到,ERP 提供不靠技术,而要靠应用本身。

此外,这一时期的台湾 IT 业和制造业大规模发展起来,IT 业是接受信息化意识非常高的领 域,其发展推动了台湾 ERP 产业,与此同时,台湾大批企业开始上市, ERP 为代表的信息 化产品又是上市公司必须条件,ERP 市场需求进一步被释放。

ERP 征途开始

外资 ERP 厂商进军中国

1994,SAP 在北京成立代表处。全球最大的 ERP 公司开始收编市场,1995到 1997年期,在 市场策略上,SAP 在全球其他区域的分之机构开始开展在中国的相关业务,如柯达、宝洁都 是此时 SAP 在中国的服务对象,到此时,SAP 还未真正地开拓中国市场。

1998年, SAP 走过市场准备期后, 开始大力开拓市场。 这一年对中国 ERP 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的是,SAP 两个最成功的 ERP 样板客户联想和海尔启动了 ERP 系统建设,联想和海尔先后上 线。

联想和海尔不仅给 SAP 带来了大笔收入, 更为关键的是起到了很好的“灯塔榜样”效果, 多 数中国企业用户从这一时期起, 第一次了解到 SAP 是国际知名的 ERP 软件供应商, 同时通过 联想和海尔的应用,感受到信息化的力量。几年之后从联想分拆出来的神州数码也成为了 SAP 的服务伙伴。

此外,进入中国已很久的 ORACLE,也由数据库市场转攻 ERP 市场,成为国外软件厂商进军 中国 ERP 市场的又一主力军。

1998国外 ERP 巨头台湾受阻

就在国外 ERP 巨头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的同时,SAP、ORACLE 等在台湾市场推广受阻。

其原因在于:一是价格偏高,难以得到台湾企业认可;二是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在国外 ERP 公司逐渐适应台湾市场的“学习期”内,台湾本地 ERP 厂商迅速占领市场。并通过在客 户服务中不断改进服务、 不断完善产品, 台湾鼎新电脑在之后的几年里垄断了台湾地区的高 端 ERP 市场。

一把手工程:ERP得到高度重视

1998年业内 ERP 是一把手工程,加强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还提出 了 ERP 实施的著名原则:“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等相关言论,这些声音加强 了业内对 ERP 管理特质的认识。

国家政策的支持

?1997年,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 华提出“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 二十四字中国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

?1999年 11月,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研究中心提出了 2000年全面推进企业信息 化倡议,并于同年 12月报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

?2000年 1月,国家经贸委、信产部、科技部决定共同发起“企业信息化工程”,并 成立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石万鹏任组长,时 任国家信产部副部长的吕新奎和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徐冠华任副组长。

?2000年 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 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2001年,科技部启动作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的“制造业信息花关键技 术及应用工程”项目。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现代化为 目标。

?2001,国家经贸委和信产部联合举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时任国 务院副总理的**提出:“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做好三个结合”。会上分享了联 想、海尔、斯达等三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2002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以信息花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

?2006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导入期:混乱的市场

“上 ERP 找死,不上 ERP 等死”

就在外界对 ERP 一片看好时,不少专家和管理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心。1998年,时任联想集 团总裁的柳传志提出了“上 ERP 有可能是早死, 不上 ERP 就是等死”的观点, 而后被业界误 传为“上 ERP 找死,不上 ERP 等死”。.

此时,业内也开始传递“ERP 实施成功率为零”的言论,更加让整个环境雪上加霜。

这一时期, “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开始在业界流传, 即:“国外的 MRPII 软件三分之一可 以用, 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 三分之一不能用。 ”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

论的阶段。

“中国 ERP 第一案”爆发

2000年 12月 11日,北京市三露长正式向崇文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已合并到神州数码旗 下的原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赔偿 ERP 项目实施不利所带来的损失。

1998年 3月 20日,三露厂与联想集成签订了 ERP 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 6个月内 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 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在经历了 15个月的官司之后,双方庭 外和解。

此官司并不算是大案要案, 但却对中国 ERP 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神州数码负责任的 态度得到业界的一致肯定。

国内软件企业纷纷上市,财务软件转型 ERP

2001年 2月,金碟软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揭开了新一轮软件公司上市浪潮的序幕。 2001年 5月,用友软件的股票在上海证交所正式发行。

上市成为软件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

金蝶上市

VS

“口水仗”带来双输

年国内财务软件公司刚刚开始转型 ERP 时,市场上充斥着对于这类企业普遍的猜测 和不信任观点。2001年 7月 3日,时任用友软件总经理的郭新平在《国际金融报》报道中 以“3/K就是 ERP 吗?”的言论揭开了一轮“口水仗”的序幕,并且进一步明确“在 NC 诞 生之前,说中国没有真正的 ERP 或许有些道理。”

后金碟软件诉用友软件与《国际金融报》侵权,并索赔 500万元巨额赔偿金。“口 水仗”带来的是双输效果,业内再度对财务软件公司的 ERP 产品和服务能力表示怀疑。

中国 ERP 产业重组

神州数码 ERP 成立

2001年 12月,神州数码与鼎新电脑合资成立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神州数码及鼎 新电脑分别持有合资公司 40%及 60%股权, 总投资额为 5, 000万元人民币。 郭为出任新公司 董事长。

通过这次合作,台湾制造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开始传入中国大陆。

中国 ERP 产业重组

国内财务软件通过并购,转型 ERP

2001年 12月 18日用友软件收购了华表软件等国内软件公司。同年,用友软件与瑞 典 IFS 公司成立合资公司。2002年,用友软件出资 2000万向台湾软件厂商汉康购买了 NETUP-P2软件技术。借助上述方式,用友软件由财务软件向 ERP 升级。其间,用友软件懂 事长王文京提出:纯财务型软件公司即将消失。

2001年 12月 28日,开思软件继 1997年被 TCL 收购后,又转售给金蝶软件。作为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 ERP 供应商, 开思软件并入金碟软件, 标志了财务软件公司在成功上市 获得资本后, 全力转型 ERP 市场。 通过并购开思软件, 金碟软件获得了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 大型 ERP

产品。

老 ERP 厂商问题频发

2002年 3月 24日,在乔运华、蒋明玮、戴宝纯、吴英主持下,部分北京利玛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在北京华北大酒店召开了秘密会议, 最终决定以“集体辞职”方式, 逼迫 利玛公司总经理张爱清下野。

2000年, 光明集团与利玛软件签订了“增资协议书”, 光明集团实际占据 51%的绝对控股地 位。但最终由于股东与创业者矛盾。利玛爆发了 2002的哗变事件。在此事件后,利玛业务 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市场成熟期

国内 ERP 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2002年, 神州数码信息化成功应用实践, 以“ERP 构筑新的竞争力平台”为题入选美国哈佛

商学院案例库。

中国首款高端 ERP 产品诞生

2006年,神州数码 ERP 发布高端产品“易拓”,该产品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可与国 外高端 ERP 产品相抗衡的国产 ERP 软件。

“东南汽车”用 ERP 实现供应链管理

2003年,东南汽车下属 30多年汽配厂分批上线了神州数码易飞 ERP 软件,有效地支 撑了其供应链管理体系,该项目创造了同时实施企业数量最多,上线时间最短等多项纪录。

国外 ERP 厂商开始进攻中小企业软件市场

2003年 9月, SAP 进军国内低端市场, 推出 mySAP ALL-in-One 系列产品和 SAP Business one, 与此同时,Oracle 也向中国中小企业推出电子商务套件产品。

ERP 规范标准的制定

2003年,经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颁布,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生产 力促进中心协会负责起草的电子行业标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 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 统(ERP)规范》开始施行。

虽然并非强制门槛,但《ERP 规范》其实是为了设定一个准入机制。同时业内再度掀起 对 ERP 真实性的质疑。很多专家认为:非制造领域的管理软件不能归属 ERP。

ERP 品牌集中度提升

2003年,鼎新电脑在台湾 ERP 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 和,占据了垄断性领先地位。台湾 ERP 市场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

而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大陆 ERP 市场最终也会呈现出这样的局面。

鼎新电脑台湾 ERP 市场占有率 70%

“三个标准化”

神州数码 ERP 提出“三个标准化”,即: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化的业务 推广模式。 以此保证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专业 ERP 产品和优质服务。 推动 ERP 在中国的普遍成 功。

用友淡出 ERP 市场

2007年,用友软件发布 2007-2009三年规划,将管理软件和移动商务做为战略重点,淡出 ERP

市场。

神州数码 ERP—中国制造业 ERP 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7年 2月,据 CCW RESARCH(计世资讯)调研显示,神州数码 ERP 在中国制造业市 场占有率第一。

关于中国动漫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

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 《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3.中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悲哀呀,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请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我们中国动漫也许就能与日本动漫和欧美动漫分庭抗礼,三足鼎立。

4.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时期,中国 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当然,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0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了一阵斗士热,给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5.中国动画业目前,,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 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其中《我为歌狂》开始播出,仿照日本动画《篮

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两部作品现在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这里的这篇文章只是对中国动漫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梳理,只为大家了解,做一个一般性的简介。将来,我们将陆续补充增加这一类的信息和资料,如果你有兴趣请关注我们,也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中间来,发表你的看法,提出你的问题,把你认为有趣和重要的东西拿来与大家共享~

收藏 分享 评分

婚姻介绍的发展史

泰和婚姻介绍所 文献松

婚姻介绍所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

婚姻介绍所吸收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婚姻介绍的优点,回避了过去的缺点。

原始社会母亲氏族时不存在婚姻,女同志可任意和一个男人同居,那时只存在母亲,没有父亲,孩子都不认识谁是父亲。父系氏族是一夫一妻制,随着社会进步,贫富差距加大,富人可多妻,奴隶社会出现抢妻,奴隶主可任意叫奴隶作他的妻子,封建社会出现父母包办,指腹为婚。有的通过算命、合八字、听神仙瞎说;有的通过对歌、泼水、过摸,不管是跛子、瞎子,摸着谁谁就是妻子。个别女性对婚姻不满而跳水自杀、出家逃走,离乡背景,给社会造成种种悲剧。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残留着封建社会落后的婚配阴影。

二十世纪末流利舞厅交友,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流行婚姻介绍所征婚。

二十一世纪末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忙于钻研

知识、技术,特别是外出务工的人们和高级知识分子,成天钻研知识、技术,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靠亲戚介绍,个别不满意又怕得罪亲戚,勉强结婚,自由恋爱会导致一时冲动,糊涂结婚,寄托婚姻介绍所就安全多了,科学家、心理学家作了社会调查,婚姻介绍所介绍成功结婚的夫妻离婚率最低,原因是婚姻介绍所和各地并网,并通过调查、研究、发布、全方位、立体化综合开发利用婚姻信息,为人们提供真实、高效,实惠的婚姻信息,人们的选择范围宽,都能选到理想的伴侣,因而国际大都市流利婚姻介绍所征婚。

中国纸币发展史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国纸币的发展史”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1924-

1949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如农民协会、苏维埃政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金融组织,解放战银时期的各地区银行所发行的银、铜、纸、布等货币,统称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势的发展,扩大人民政权的建立与项固,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协会货币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24年至1927年,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国出现了

1

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官僚的革命热潮。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农民运动蓬勃发兴起,很多地方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地主豪绅的农民革命斗争。农民革命政权在打破封建秩序以后,为活跃农村经济,方便农民借贷,于是就在许多地区建立了金融组织,发行了自已的货币。"浏东平民银行常洋券"、"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的期票以及"黄冈县信用合作社流通券",是中国工农革命政权早期的货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货币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农村经济,巩固革命政权,先后以工农银行、苏维埃政府以及其它经济部门的名义,发行了一百五十余种纸币和十余种布钞。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统一,苏区的货币经历了由区、县银行货币到特区和省银行货币,最后统一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及其各分行的货币,这样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统一的过程。这个时期的货币是在艰苦、困难的战争环境中因陋就简印制发行的。它是票面设计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政治意义,反映了党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战斗风貌。

2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货币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大片敌后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从1938年起,除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外,又在华北敌后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先后建立了苏北、苏中、浙东、皖中等8个抗日根据地;在华南建立了东江和琼崖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为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侵入和流通、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都分别设立了自已的银行,发行了货币。在抗日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

3

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

—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

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

4

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

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向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孙中山先生为筹

集粮饷军械和革命活动经费,积聚革命力量,在国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为扫除清政府的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

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发行了带有辛亥革

5

命标志的钞票,这些钞票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很大作用,是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和见证者,一向作为重要国家银行票

的革命文物,受到人们的珍视。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

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而引起了讨袁战争。接着各地军阀进行混战,财政状况极为恶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兑现,引起了粮食和各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劳动人民蒙受了很大损失。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调节金融,活跃经济,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

除国家银行发行票外,不少普通商业银行经政府核准也取得了发行钞票的特权。在前清取得了发行权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

业银行、四明银行、信成银行等。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才取得

6

发行权的有中国实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中银行、中国丝茶银行等、另外,还有经政府特许发行钞票的特银种行,如殖边银行、边业银行、劝业银行等,这些银行在抵制外钞、发展中国民族经济中起了一

军用票定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靖国军,宣布

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形成一股军事政治力量。它们在各自的*山——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政权为了筹措饷需进行战争,一般都发行了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

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英文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