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整理版]加减法验算说课稿

  • 作者: 老七听老六对老五说老四和老三的老二老
  • 来源: 数月亮
  • 2019-05-30

范文一:[整理版]加减法验算说课稿

《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1、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2、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说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验算。

4、教学难点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5、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分四个环节: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全课总结、巩固练习)

(一)复习导入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 56,101 56+45, 101,56, 101,45,

1、 教学例1。

(1) 幻灯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一幅。

(2)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3) 学生提出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说清楚列算式的根据。

列式:135+48,183(元)

1 3 5

, 4 8

????????

1 8 3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证它对不对,那我们就要进行验算。这一道题应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4)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可以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183。

48+135=183

可以把得数183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183,135=48或183,48=135

(5) 注意:在笔算的右上边写上“验算”,并在验算右边用上冒号。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得结果抄上,而要认真的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6) 练习。

2、 教学例2。

(1)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2幅。 教师: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钱呢,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00,183,17(元)

2 0 0

,1 8 3

???????????

1 7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怎么知道阿姨找得对不对呢,(要进行验算)

讨论一下,你有几种验算的方法,

验算的方法:

把付出的200元钱减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183元。

200,17,183(元)

把应付的钱183元,加上找回来的17元钱,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妈妈付出的200元钱。183+17,200(元)

(2) 练习。

(三)、全课总结。

(四)、巩固练习

范文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整理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主要知识点:整数减小数

(3)知识基础:整数加减法和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材的编排特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刚刚学完,也就是说,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为学习本课内容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则为后面学习小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分数的加减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初步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区别与联系

(3) 能洞悉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进

行正确的运算

(2)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整理搜集,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

联系,培养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5.教学准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跳水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情境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盛会奥运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现法: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及信息,独

立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

3、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将初步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说学法

1、参与法:参与情境的创设,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解决

2、探究法:学生自主提问、研难,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3、合作法:组间合作讨论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广思集益 4、练习法: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2、学生列竖式解答

3、教师提问:整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法则是什么, 4、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结合书上给出的事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盛会奥运会的情境。具体情境如下:现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回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现场~重新感受中国梦之队的强大实力: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此刻正身在跳水比赛的现场~中国队选手劳丽诗和李婷漂亮的完成第一组动作。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接下来要你们拿起笔~把听到的分数记录下来~看谁记得准:加拿大队第一轮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是几分,,49.80,

紧接着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中~十分位是2~百分位是0,58.20,,加拿大队获得的分数在49.8—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49.80,。

2、检查分数记录情况

3探究新知

(1)、根据表格信息,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师一次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预计会有以下问题:

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2)、选择第一个问题“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几分,”进行探索

?学生口答出算式:53.04,49.08=

?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这道小数减法算式该如何计算,并写下来

?提问:如何列竖式,

?独立思考:要如何验算(引出小数加法)

?学生上台演示

(3)、探索位数少的减位数多的计算方法

?利用情境引入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回到04年的跳水比赛现场~当两轮比赛结束后~一对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本次比赛的父子~为了一个问题争吵了起来。父亲认为两轮比赛下来中国队的总成绩是112分~儿子却觉得父亲得出的总分是错的~一着急~头脑便乱得跟一锅粥似的~证据什么的忽然想不出来了。谁能帮帮他找出证据,

?学生独立解答 (预计会有两种解法:一是53.40+58.20,二是112,58.20或112,53.40)

?两名使用不同解法的同学上台解答,并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

(4)、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成绩

师: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成绩出来了,中国队82.80~加拿大队76.50,~根据这些成绩~老师列出了一下一些算式。同学们现在从一下算式中任选两道进行计算~并开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哪些跟跳水比赛的有关的信息,

,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

2、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数除了运用在比赛计分中~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小数,

3、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 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 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与板书设计

1、2、3 作业:书本做一做十六

范文三: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整理]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为以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供了知识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分析、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数感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理解“1”的处理。

我打算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出课题教学新课

第二部分:联系新课探讨试一试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第四部分:全课总结

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结合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挂图,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二分之一种黄瓜,四分之一种番茄,问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提问:怎样来列式,学生举手回答:1/2+1/4=___。怎么来计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会出现多种解题方法:一种是画图解决。取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涂色部分合起来表示的就是3/4。另一种是通分计算。先把1/2和1/4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计算。解答中发现,画图解决很麻烦。而异分母分数加法先通分,再进行计算比较合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联系新课探讨试一试

5/6-1/3,请同学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办,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老师反馈交流,订正错误。这里要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1-4/9,指引学生想到把1转化成9/9的,老师进行讲评板演,然后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同学们会自然想到验算。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此时我随机提问:为什么分母不同的时候,我们要通分呢,因为分数单位不一样。我们在计算342+34时,个位上的2与4对齐相加,十位上的4与3对齐相加,也是同样的道理。单位一致,才能相加减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学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的练习加深巩固,形成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我把本课的练习分为这样两个层次: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 我将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作为基础训练。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二题是直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提醒同学们注意将结果约成最简分数并进行验算。练习十四的第一题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结合图形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与同。练习十四的第三题,是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个应用,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练习十四的第四题,我将它划分为拓展训练。 指明读题后,我带领学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相应的条件,其中第(3)题从一千米中去掉学校到体育馆的4/5

千米,就是小军家到学校的路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第四部分:全课总结

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回顾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理解。

范文四:[整理]《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一、 说教材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年龄特征,我将

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法: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学法: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

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

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力争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又使板书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减

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

精深。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

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

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

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范文五:加减法说课稿

8.2.2加减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说

稿

学校:图木舒克中学

主讲人:高旭

时间:2011-4-24

8.2.2加减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加减消元法。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 它是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 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 种消元的方法 ---加减消元法。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 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 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 打下基础 .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 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

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 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二、说教法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学探 究、交流合作,教师引导启发式教学达到师生互动。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竞赛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 验。

四、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3分钟)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基本思路:消元, “二元”化“一元” 。

2、用代入法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变形——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代入——消去一个元

求解——分别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设计目的:回顾旧知,使学生巩固旧知,加深印象,从而引入新课。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主探究(5分钟)

自学课本 99页解方程组的方法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

(2)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3)你会利用这种方法解下面的方程组吗?

学生口述,师板书。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做题格式。

2、练习 1:(5分钟)

填空题:

(1)已知方程组 两个方程只要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消去 未知数 y. (2两个方程只要两边分别相减就可以消去 未知数 x.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解:① +② , 得 _________,即 _________.

① -② , 得 _________,即 _________.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________.

设计目的:使学生加深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特点。 2x +y =9  ① 2x -y = - 5 ②

25x-7y=1625x+6y=10

x+3y=172x-3y=6

① ②

???=-=+11-52125y 3x y x

3、议一议:(5分钟)

(1)由上面解方程组的过程归纳什么叫加减消元法?

(2)方程组满足什么特点可以用加减消元法 ?

(3)解这类方程组基本思想是什么?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4、出示自学指导二:再探(8分钟)

对于不满足上述特点的方程组怎样解?自学课本 10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 题:

(1)例 3中是利用什么性质对方程变形的?

(2)例 3中对方程变形的目的是什么?

(3)例 3中③ +④消去了哪个未知数?

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5、练习 2: (1)

解:① ×3得______ ③

② ×2得______ ④

③-④ 消去了未知数__

(2)课本 100页例 3中的方程组你会利用加减消元法消去未知数x解这个方 程组吗?

学生先思考后,上台板演。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做题格式。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做课本 102页的练习,看谁做的既快准确率又高!

2x +5y =9  ①

3x +2y = - 5 ②

每组推荐两名学生板演比赛,后让学生交叉纠错,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目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谈谈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 P-103[习题 8.2] 3

2、选做题:课本 P-103[习题 8.2] 5

3、思考题:

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 , 代入法和加减法有什么异同点 ?

(六)板书设计:

1、回顾复习:3、生板书

2、例题过程 4、小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整理版]加减法验算说课稿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