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 作者: 亖呉?盀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9-23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在新闻领域和机关应用文领域中都可采用的常用文体,也就是说,它是新闻和应用文的两栖文体。不过,有些在机关之间流通的调查报告,可以没有新闻性。而在报刊广播上发表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新闻性。
调查报告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新闻调查”。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较强的针对性
必定是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它的详情、真相,认识它的性质,才需要有人专门对它进行调查、研究,向有关机关提供报告。可见,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
例如,高考是农村青年的一条重要出路,可是我国教育现状还比较落后,考生众多而录取人数有限,于是造成了大量的高考落榜生,他们不甘心重新被捆绑在土地上,可是又找不到出路在哪里,这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专门就此作了充分调查,写出了题为《独木桥下的思索——关于农村高考青年的报告》。还有,由于正规本专科的录取人数有限,于是又有了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方式,各校纷纷举办自学考试辅导班、脱产成人教育班等等,这些办学方式的效果如何,学生能否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培养成材?也有人对此作了调查并写出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这显然都是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写作实例。
2.材料丰富翔实
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例如《女性化老龄化值得重视——西安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两个问题》1990年10月16日《陕西日报》。一文,关于小学教师老龄化和女性化就列举了下面这些 事实和数据:
以莲湖区师资情况为例,这个区共有区办小学42所,教师1250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632 %,45岁以上的占42%,而30岁以下的仅占1712%,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7、48岁。教师的严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
据调查,到1993年,莲湖区各小学将有526名骨干教师退休,占现有教师总数的42%,如不及时补充,断层的局面将会接踵而至。
教师队伍的性别倾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莲湖区小学教师中90%以上是女性,在男性比例较大的领导岗位上,男性也仅占266%,许多学校除体育教师外都为女性。男教师较多的青年路小学、丰禾路小学、西电二小也只有八、九人,占教师总数的17%-20%,一般学校只有四、五人,而五星街小学仅有一名男教师。
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中,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列举事实,这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 辩”的强大说服力。
3.提供规律性认识
调查报告确切地说应该叫调查研究报告,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和报告,更在于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提供给读者。例如,1999年12月9日《 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按照市场规律提高农民增收——山东省微山县调查》,就概括了若干组提高农民增收的规律性认识: 育市场、调结构、重品牌、创名优;
一是“壮龙头”,二是“建基地”;
“一品带动”、“一业带动”、几块经济高地凸起的经济格局。
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又是大量事实的理论归宿点。只列举种种现象,而缺少理论归纳的调查报告是肤浅的。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一)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以新近的此类调查报告为例: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穷山今日皆文章——广东梅州市山区开发工作考略》,1999年12月23日发表的《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以及同日发表的《不信民心唤不回——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这几篇调查报告分别从农村山区开发、大型企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介绍了几家成功的经验。
(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调查报告样式。1999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政府决策岂能朝令夕改——浙江温岭市一市场建成后开业受阻》,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这些新生事物,究竟是显示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现象?对这些新生事物,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对新生事物,调查报告的最终意见可以是肯定性的,例如198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在对被人称为“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电子市场进行调查以后,认为它为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对一些新生事物目前的状况,也可以持一种质疑或探讨的态度,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社会调查《个人住房贷款缘何发展缓慢》,所调查的个人住房贷款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原因在哪里?作者揭露了形成障碍的几个因素。
(四)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的写法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如何适应新课程实验需要,开展师资培养工作?
1、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升学习,包括自学考试、函授等,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我校现有179位专任教师,其中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有77人,占43 %;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1人,在读4人。这些成果都和学校的经济补助、时间调配大放绿灯与其他激励机制直接关联。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和新课程学科培训,使教师较快地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每次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学校都很重视。组织上,我们选派骨干力量,并且多派人员参加培训,使工作安排能有余地;学习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好笔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及时比照反思,让教师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必要的教育教学策略。
3、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地给教师充电。
4、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结对活动,有效缩短了新教师适应工作的进程。
在工作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为此也提一些建议:
1、师范院校的新毕业,在教师岗位上的适应期较长,且有诸多困难。新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所学,能用的不多。因此,我们建议,教师的培养学院应在专业化上有新的举措,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革新,课程教授者的权威。如教师的演说、表演技能的培养,就应由戏剧学院的教师或著名演员、特级教师担任或兼任。
2、学历提高学习形式应注意提高实效。自学考试的学习形式灵活方便,但考试内容多是记忆性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实践性知识的考查分量太少,使学习在理论与实际之间缺少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培训应以积极的呈现形式为主。参加培训教师听到的多是对旧有的教育教学形式的批判与反思,但如何建立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却所获不多。教师在诚惶诚恐中,不知向何处去。我们建议,在新课程培训中,要大量展示积极、优秀的案例或成功的做法,让教师有可资借鉴的东西。
4、在职教师培训应有创新机制。我校在职教师多是中老年教师,怎样给他们送去清新活泼、富有吸引力的培训?教师工作清贫、艰苦,怎样的培训才不会给教师增加经济负担和精力的超额支出?诸多问题值得思索。
建立了那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1、激励机制。
首先是用人机制。我校长期以来,在用人上,唯才是举,为学校树立了一股正气,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就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来说,9人中有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完小校长、教导主任中集中了我校的几乎所有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这样的用人制度,最有效、最直接地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
其次是评优、评先上,凡是在专业发展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都能评上先进,考核都能得到优秀。这样使教师能看到榜样,看到希望。我们认为,在所有的促进机制中,公正的激励机制是最有效的机制。
2、任务驱使机制。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