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调查报告
- 作者: 好快的时间
- 来源: 数月亮
- 2021-06-2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我是一名高中生 对于现在学的东西我感觉一点用都没有 在学校的那些好学生他们学习也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 都带有些功利性 而那些不学校的 也就是说混到高中毕业 然后马马虎虎上个大学 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心里都不健康! 很悲哀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因此,我们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笔者在咨询服务中碰到最多的是这类问题。有的学习通道障碍,把“辅导”写成“导辅”,写字缺行,发音不肖,讲话像幼童一样困难。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研究,认为这些学生智力正常,视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能是大脑左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这类学生考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望考生畏,最后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
典型个案5:某某,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便内心非常痛苦。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脱。这是强迫行为,无意义的想法无法排除。此类同学外表正常,但对其强迫行为难以摆脱,思想苦闷,情绪忧郁。据资料表明,此症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
因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就中学生心理障碍而言,还有许多表现,这里例举常见的、典型的症状,供研究参考。
二、从典型个案中引出的思考思考之一
这些典型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有关方面估计:“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思考之二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思考之三
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这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我们讲的“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目前,许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往往会产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或情绪抑郁等等心理障碍。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樗,它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遗憾的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地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路的。
思考之四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有兴趣
那你也要具体说一下要我们怎么帮吧...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我是一名高中生 对于现在学的东西我感觉一点用都没有 在学校的那些好学生他们学习也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 都带有些功利性 而那些不学校的 也就是说混到高中毕业 然后马马虎虎上个大学 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心里都不健康! 很悲哀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因此,我们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笔者在咨询服务中碰到最多的是这类问题。有的学习通道障碍,把“辅导”写成“导辅”,写字缺行,发音不肖,讲话像幼童一样困难。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研究,认为这些学生智力正常,视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能是大脑左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这类学生考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望考生畏,最后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
典型个案5:某某,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便内心非常痛苦。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脱。这是强迫行为,无意义的想法无法排除。此类同学外表正常,但对其强迫行为难以摆脱,思想苦闷,情绪忧郁。据资料表明,此症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
因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就中学生心理障碍而言,还有许多表现,这里例举常见的、典型的症状,供研究参考。
二、从典型个案中引出的思考思考之一
这些典型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有关方面估计:“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思考之二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思考之三
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这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我们讲的“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目前,许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往往会产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或情绪抑郁等等心理障碍。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樗,它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遗憾的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地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路的。
思考之四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有兴趣
那你也要具体说一下要我们怎么帮吧...
上一篇: 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 调查报告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