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千古糊涂_1200字

  • 作者: 电脑城出口基地
  • 来源: 数月亮
  • 2021-01-07

千古糊涂

一句名言,好似一步棋,一明一暗,一进一退。展现出的,是一个观点,也是一个警觉。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可究竟难得的是“难得”,还是糊涂?

先说郑板桥,江苏兴化人。话说回来,兴华真是一个出名人的好地方,范仲淹,陆西星,都是兴化人。康熙年间,郑板桥考取秀才,雍正年间,又是举人。当过县令。政绩显著,有这样一个故事:

乾隆十一年,即1746年,山东发生大饥荒;尸横遍野,生人吃人。郑板桥时任县令,力挺据实承报,救济百姓。责令富户分粮,捐出了自己的俸禄。不顾反对和危险,毅然打开官仓借粮。救济了许多百姓,烧掉了债券。爱民如子,一生清廉。是他的真实写照。

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只画“四时不谢之兰,白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

“难得糊涂”书法,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而这个词语,更精巧的,却是百思不解的含义。有如下故事进行参考:

一年,郑板桥游览各地,到山东莱洲云峰山顶观看郑公碑,那是在宦游时期。因为入神,他人纷纷离开,他却流连忘返,直到天色渐渐暗下,已经到了晚上。迫不得已,找了一座茅草屋,借宿下来。

主人是一位老者,鹤发童颜。自称“糊涂老人”,两人交谈许久,老人出语不凡。郑燮深知此人必有来头。又见桌上有文房四宝,其上有一个巨砚,石质细腻,镂刻精良,引人注目,郑板桥非常欣赏。

老者请郑板桥在砚台背上题字,郑板桥思索一番,写上了“难得糊涂”。一并印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但砚台还有许多空。于是,郑板桥请:“您也该写一段跋语(书画文集后的题词)。”老人提笔写下“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随即印下方印:“院试第一,乡试第一,殿试第一”。郑板桥一看大惊。

要知三元及第,自古以来实为罕见,唐代张又心、崔元翰、宋代孙何、王曾、宋库等,其中历史历代只有一十五位跨越两个朝代,三元及第的武状元。

郑板桥知道这位老人是位隐退的官员,对“糊涂老人”一称有感,在砚台的空白处写下:“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难得糊涂。

糊涂,在文中也许是指老者,表明郑板桥对老者的敬重,对益友的珍惜。想到郑燮的生平,则不像只是在说老人,或者,是在说自己。自己,参与官场,又漂泊四海;卖画为生;又曾考取功名。却终归比不得茅草屋里的老者。虽然已是三元及第,但也隐居深山,远离官场,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又是莲花的洁身自好,陶渊明、周敦颐的清高孤傲,更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这点,郑板桥自愧不如。

而又告示古今,也许,糊涂,不是不可行,生活中,行事里;该严苛时应严苛,平日里,为人宽厚大量,心态乐观,糊涂地针对给人以负面的事,则万事顺心。

万一,郑板桥只是粗略一想,而错酿成一个千古佳话呢?也许,他也涵盖着更多的意义。总之,在如此紧张的年代,难得糊涂。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