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 作者: 用户40302197
  • 来源: 数月亮
  • 2021-11-23
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学校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反映,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它反映着学校的校园风貌、校风学风、课程内容、办学特色,表现于精神、物质、组织制度、师生员工等各个方面。校园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作用在于它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隐含在自己的文化结构中,通过启迪、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校园作为学生生活主阵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无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校园阵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正确定位
1、校园文化要体现思想性
校园文化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一所学校的良好校风是关键。校风是校园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言行举止的一种共同倾向和表现。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同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可以使生活其中的每个成员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班级的班风。其中,教风是核心,学风是关键,班风是基础。教风在校风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教风建设中要强调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要精心培养一批能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锐意改革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崇尚民主、讲究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悉心服务的新型教师。学风与教风有着密切联系。教风正,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是由教风带出来的。经过教师为人师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逐渐形成求知、乐学、善思、美行、进取的良好学风。班风建设是校风形成的基础,学生在校直接接受的影响大都来自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风,学校选配素质全面、优秀热情、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尤为重要,同时,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骨干,形成学生自己的领导核心;有针对性地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组织有益于团结同学的活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作好个别工作,因材施教;及时进行考评,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等。
2、校园文化需突出“人本”性
和谐的校园氛围是学校的师生员工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乐观的、健康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质,让大家快乐健康的地成长进步。
学校要坚持以“人本”为宗旨,抓好校园人际关系,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在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之间要建立“领导+长者+朋友”型的干群关系,在教师队伍中要倡导“师长+父母 +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在广大学生中要鼓励“同窗+兄妹+朋友”的同学友谊。教师要切实端正教学态度,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各方面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不高居人上,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育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在校园中形成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同时,教师之间要坚决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校才能真正创下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真正明了教育与被教育的真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3、校园文化应展示艺术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育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同等重要。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校园艺术由校园环境、室内环境和文化活动等组成。校园环境指的是学校的空间布局,各种教学与非教学的建筑、设施的造型、色调以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室内环境是指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教学设施的内部装饰、布置和构成。文化活动是指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因此,校园艺术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在校园艺术的构建上集思广益、合理布局、精心设置、美化载体、策划活动等,能够体现办学宗旨和学校特色,陶冶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进取精神。
二、校园文化的特性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因此,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依据本校办学经验和办学目标,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提升、规范校园文化,必将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1、校园文化要体现理念的发展变化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精心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
2、校园文化要坚持创新的时代特征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社会需求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3、校园文化要合理利用好网络资源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合理利用网络优势,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校园文化要突出教育的博爱精神
校园文化重要的任务就是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真心关爱、真诚服务、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念,真正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进步所思、所学、所为,切实注重教书、管理、服务、文化“四育人”的有机结合,让未成年人在博爱、平等、和谐、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进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校园文化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探索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广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对校园内的各种建筑小品、教育园地、橱窗以及校道走廊等标语牌、宣传画等的设置,精心打造校园艺术氛围,让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它们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1、建人文景观教育人
如在校园里可开辟科技长廊、美术长廊等,请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题词,建传统故事雕塑园等,在室内布置名人各言、名人画像等。根据学校每月教育活动内容及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定期出版宣传内容。如:学生书画作品展、光荣榜、十佳少先队员、师生礼仪、文明好习惯等。开设“红领巾广播站”,充分发挥“校园之声”广播站阵地作用,开辟“校园新闻、好人好事、班级快讯、八面来风、佳文共赏、名歌经典”等栏目。如在班级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以及班级管理规范;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美文朗诵会、读书心得小报评比、好书交流会、个人图书互借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还可通过评选“智慧之星”、“书香小组”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学生读书活动的成果;坚持读写行相结合,师生携手,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人文氛围。以此真正做到以人文气息为内涵,赋予校园文化高雅文明的品位,给教师一个积极向上、和谐亲情的发展空间,给学生一个快乐健康、奋发进取的成长环境。
2、以主题文化熏陶人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康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能显示出一种无形的支配力量,对每个师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师生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有魅力和风采。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文化的整体引领下,我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在校园主题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创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如无锡侨谊幼儿园以“人格的摇篮”为特色、无锡市东林小学以“百年东林书院精神”为根本、无锡市通德桥小学以“雷锋精神代代传”为品牌、无锡市金星中学以“用关爱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为理念关心新市民子女的生活和学习等、无锡市侨谊中学以美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感来展示师生的艺术成就和求学收获等,都能充分构建各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以各校主题文化建设为根本抓好师生德育教育,通过切实抓好师德教育活动,在教师中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通过切实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和求学、求知、求才目的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这些都为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进步提高提供了和谐发展的空间。
3、设制度文化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师生的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全区各校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外化,是思想品德的规范化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强调教育宣传,更要加强制度建设,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包括文明行为规范、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奖惩条例、教师管理制度等。只有在一个有章必依,公开、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成才,才能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求知欲。
4、以文化活动影响人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五爱”教育,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为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而开展校风、校史、爱校教育;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特长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专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组织游览观光,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河流,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加社会常识,增强集体意识等;组织学生到各单位参观访问;组织学生与先进模范人物座谈,向先进人物学习;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到社会开展宣传服务活动等;开展义务劳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古运河文明环保活动,对四川地震灾区学生爱心捐助活动,美化校园以及勤工助学活动等。我区2005年春季起开展的以“万名和谐小使者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四年多来,全区20000多名少年儿童都全身心地投入了此项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接受教育体验。我们还开展了“爱在笔尖传递——万名小使者通信”、 “情在访中激荡——万名和谐小使者访万家”、“学从名人开始——万名和谐小使者访名人”等系列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美德,取得了明显成效
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