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李存勖智勇双全,为何死于伶人之手,这是他性格的缺欠造成的

  • 作者: 想到你我就硬了唉
  • 来源: 数月亮
  • 2020-03-28

历史上大凡开国之君,都是明主圣君,如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他们都是改变乱世之人,有着高超的政治手腕与头脑。可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开国之主却十分让人惋惜,此人就是李存勖,他几乎统一了乱世,只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最终死在了一个伶人手中。李存勖的性格究竟如何“出人意料”呢?他的性格存在着哪些弱点?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在病床前,交给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三根箭,让其帮自己报仇,以解心头之恨。这三根箭分别代表了后梁朱温、幽州刘仁恭、大辽耶律阿保机,由于三个人一直与李克用作对,这才让李克用在气急之下,病发身亡。

李存勖在送走父亲后,便厉兵秣马整顿军备,每次战前必带三箭,提醒自己要为父报仇雪耻。经过数年的浴血征战,李存勖活捉刘仁恭父子,灭了后梁国,又将耶律阿保机驱至北疆,几乎统一了中原。

父仇得报的李存勖自此放松了警惕,开始耽于酒色,沉迷戏曲,不仅如此,他还让宠信的伶人为官,管理政事,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直至国内民怨四起,官吏思变,最后在一场动乱中,李存勖死于被他认为心腹的伶人之手,空留千古遗恨。

李存勖为何会有如此悲剧呢?这其实都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关,我们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李存勖的处事作风,进而分析出他的性格弱点。

李存勖十分英勇,几乎每战必然冲锋在前,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让手下将领甚是担心,有一次战争开始,李存勖跃跃欲试时,将领们将其拦下,不想李存勖竟说出一句:“老子妨人戏”(老家伙总是耽误我玩儿)。李存勖居然视战争为“玩闹”,恐怕他的这种性格在历代君王中都十分罕见。

李存勖好赌,曾经因一次赌输,兜里没了银子,只好向管理财政的张承业求助。可碍于情面他不好开口,就假装举办了一场宴会,让自己的儿子跳舞求张承业赏钱。张承业赏了一些私俸钱后,李存勖居然还嫌少,话里话外让其从军费中“借”点,可对方也是“死心眼儿”,再不肯拿出军费来充当赏钱,直至把李存勖气得跳起来,准备用刀砍死对方。

这种荒唐事儿要不是在史书中记载,恐怕很多人都要当野史听了,李存勖的乖张与放纵,简直达到了罕见的地步,盘点古代的君王,也没有几个人这样的偏执狂人。

在古代的君王中,除了仁君圣主外,不乏暴戾之人,夏桀、商纣、秦二世、隋炀帝等都是此类之人。在历史上,史学家们对这些君王批判甚深,常常以暴君为其冠名。“暴”可以引申为“残暴”和“暴虐”之意,通常情况下,“残暴”的表现形式是,即使君王出现了过错,臣子进行力谏,却被君王残害以至于沉冤而亡;或者是对百姓们横征暴敛,逼得世人没有活路。换句话说,暴君是没有善恶标准的,别人认为的善,在他们的眼中是恶,别人认为的恶,在他们心中却是善,暴君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错的。

李存勖的性格弱点却正好与暴君相反,对于战争而言,他明知“贵胄不亲涉险境”,却依然要冲锋陷阵,冒不必要的风险,在别人劝阻时甚至还不住的抱怨。他更知晓“公私分明”,懂得君王要以身做表率作用,可他却怂恿伶人官员“因私废公”,甚至话语不和之间,居然对忠心的臣僚进行武力威胁。

李存勖的偏执已经达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用“乖张”来形容他,完全合适不过了。正是这样的性格弱点,让他听不进官员的劝阻,任意以自己的想法放纵行事,任用只会唱戏而无任何战功的伶人做官,最后被伶人所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理驱使之下,他所作出的事情,可能比上述暴君还要可怕,因为暴君是“不明理”,而李存勖是“不讲理”。跟一个从“不讲理”的人讲道理,官员们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一旦君臣之间出现了这种嫌隙,随着积怨增多,造成亡国身死的下场,根本不值得奇怪。

由此可以看出,人生的成败绝非只注重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性格相关,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能力和能力就是强健的双腿,只有二者兼具,才能走得更远更长,瘸了其中一条,估计家门都离不开,走路也会掉沟里去。

怀孕手册
育儿指南
两性课堂
深度阅读